為了解答上述問題,還要再問一個問題,這樣的山水畫你喜歡嗎?如果喜歡畫家的風格,潛意識里就會認真觀察,試圖在畫作中找到答案。 《山水冊》是晚清畫家劉彥沖的作品,他是四川人后來定居蘇州,喜歡畫仿古山水。 從畫中可以看出,他對宋元名家技法掌握得很出色。畫中呈現(xiàn)出清雅蒼潤之美,讓人體會到意境深遠。 同時他在筆墨上追求酣暢淋漓的感覺,描繪出自然山水神秘雄奇的特征。 ![]() 劉彥沖 山水冊 由于是冊頁,受限于畫紙尺寸,部分作品的構圖并不完整。為了欣賞上需求,先從構圖完整的群山景色看起。 畫層巒疊嶂的一組大山,需要在構圖上注意主次、開合、避讓,保證畫面是個統(tǒng)一的整體。 乍一看,畫中山水很難分辨出空間層次,不過他也在畫中留下了空間過渡的密碼。 仔細看畫中雜樹,有挺拔喬木的地方是前景,有荊棘灌木的地方是中景,到了遠景山上只剩下了幾個苔點。 這種方法在宋人山水中比較常見,可以在細膩精致筆墨中明確空間延續(xù)。 這就是學畫必須要仿古的原因之一,如果要畫家自己總結(jié)創(chuàng)作規(guī)律,那么不知道要花費多長時間了。 把古人作品中的成功經(jīng)驗直接拿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劉彥沖 山水冊 這幅以青綠技法創(chuàng)作的冊頁,具有寫生特點。清初黃山畫派的幾位畫家曾經(jīng)畫過類似的構圖。 前景裁去一部分,相當于用鏡頭把前景“拉近”到眼前。在有限空間內(nèi)實現(xiàn)深遠效果。 前景和中景之間有煙云升起,暗示煙云之下藏有深壑幽谷。清代畫家創(chuàng)作青綠山水,往往會在顏料中調(diào)入墨色、赭石等其它顏色。 這樣畫可以減弱色彩的飽和度,讓色彩變得清雅秀潤起來。從畫中可以看出,劉彥沖用筆自由暢快,但絕對不是隨心所欲。 他嚴格按照山石的結(jié)果進行皴擦、暈染,即便用披麻皴畫山,也有很強的立體感。 ![]() 劉彥沖 山水冊 畫中線條是感情的載體,每一筆都有情緒表達。當你看到一組線條出現(xiàn)的時候,會覺得畫家在發(fā)泄情緒。 當你看到畫家只幾根線條在勾勒的山石的時候,會覺得他氣定神閑,恢復了平和淡然。 這樣理解,就能接受他在創(chuàng)作中不去控制。比如這幅描繪踏雪尋梅的冊頁,文人雅士沿著山中石階,尋找幽香之氣來自何方。 明明道路兩旁也有絕妙景色,但他還是忍不住繼續(xù)尋覓。勾勒山石的線條似乎也在傾訴糾結(jié)心理,到底要不要翻山越嶺找到那片香雪海。 ![]() 劉彥沖 山水冊 用筆細膩精致,容易沾染上不良習氣。比如過于面面俱到,影響到欣賞者發(fā)揮想象力。劉彥沖通過筆墨構圖的調(diào)整,還是會讓你愛上他畫的山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