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杯酒”是現(xiàn)代婚禮上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新人挽手共飲,象征甜蜜恩愛。但你知道嗎?這一習俗其實源自周代的“合巹之禮”,而其中的“巹”字,很多人卻覺得陌生。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生僻卻浪漫的“巹”字——它怎么讀?為什么古人要用苦葫蘆喝交杯酒? 一、讀音“合巹之歡”的“巹”,你第一次見到時,讀對了嗎? 巹的正確讀音是 jǐn(同“緊”)。 為什么讀“緊”?因為“合巹”本身就是“合二為一,緊密相連”的意思。古人用兩半葫蘆盛酒,新人共飲后,將葫蘆合在一起,象征夫妻從此同心,密不可分。 二、字源這個長得像“丞”字下面掛個葫蘆的“巹”字,其實是個會意字——就是把兩個東西拼在一起告訴你它的意思。 金文里的“巹”字,活脫脫就是兩個瓢扣在一起的樣子:
這設(shè)計太妙了!你看: 手捧葫蘆(丞):就像婚禮上新人鄭重其事地端著酒器 葫蘆本體(己):被一刀切成兩半的可憐匏瓜 最絕的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巹簡直和甲骨文的“巹”字是雙胞胎——都是標準的“葫蘆剖兩半”造型。 (此處可插入馬王堆漆巹文物圖+金文字形對比圖) 通俗版解讀: 下次看到這個字,記得它肚子里裝著: 現(xiàn)在民政局要是發(fā)“葫蘆形結(jié)婚證”,估計能成網(wǎng)紅爆款! ![]() 三、合巹之歡:比“交杯酒”更高級的浪漫“合巹之歡”常被簡單理解為古代版的“交杯酒”,但它的真正含義遠比現(xiàn)代婚禮儀式深刻得多。這個源自周代的婚俗,以最樸素的器物——苦葫蘆,道出了中國婚姻哲學的核心:同甘共苦,合二為一。 字面含義:從“葫蘆分合”看婚姻本質(zhì)“巹”(jǐn)指剖開的苦葫蘆,“合巹”即把兩半葫蘆重新合為一體。古人婚禮上:
這一過程暗喻:夫妻本是一體,分離則各為器,結(jié)合則復歸完整。比現(xiàn)代交杯酒“挽手共飲”的形式,更強調(diào)“不可分割”的契約性。 文化深意:苦澀中的婚姻智慧 古人特意選擇苦葫蘆而非普通酒杯,別有深意:
《禮記》稱此舉為“合體同尊卑”,即夫妻通過共飲苦酒,達成精神上的平等與融合。正如古語所言:“巹雖苦,酳(飲酒)之甘”——真正的婚姻,是明知前路有苦,仍愿與對方共品至甘。 ![]() 結(jié)束 如今,婚禮形式越來越多樣化,但“合巹”背后的精神依然值得傳承—— 婚姻不是永遠甜蜜的童話,而是兩人共同面對生活的苦與樂。 正如那苦葫蘆盛著的酒,初嘗或許辛辣,但共飲之后,便是長久的相依。 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特別的婚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