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wǎng)友提問匯總 最近總感覺自己的生活像一場“鬧劇”。有時候就正常睡個懶覺,被同事說成是“懶蟲”;認認真真工作一整天,又有朋友調(diào)侃我“工作狂”。難道我們的生活中,真的只能被某一個瞬間的行為來定義嗎?難道我們就只能任由這些片面的評價影響自己嗎???該怎么化解這種困擾的呢? 正文 在古老的傳說中,有一個人供奉著24位神明。說來也怪,這24位神明每人掌管一個小時 。在傳統(tǒng)的認知里,神明是賞善罰惡的,他們被賦予了公正評判人間善惡的職責。 ![]() 一開始,這24位神明各自為政。當這個人進入夢鄉(xiāng)時,負責這一時辰的神明看著他,不禁深深嘆息:“你瞧,這個人的一生仿佛都在睡覺,真是懶惰啊!”而當這個人坐到餐桌前享用美食,分管此時辰的神明又會撇撇嘴說道:“你看這個人,整天就知道吃,沒個正形。”不管這個人在做什么,在對應的那個小時里,分管的神明都只能看到他這一時刻行為的單一表現(xiàn)。當他努力工作時,負責他工作時段的神明看到他忙碌不停,忍不住一個勁兒地說:“這個人可真辛苦啊,從不停歇地工作?!?/p> ![]() 然而,這樣片面的評判方式帶來了許多問題。當神明們以單一的標準去評判這個人時,就只能看到他生活的某個片段,這容易使這個人內(nèi)心產(chǎn)生極大地波動,走向極端。比如,如果只依據(jù)某個神明對這個人“貪吃”的定義,這人可能會在長期的心理壓力下,真的越發(fā)放縱自己,或走向另一個極端變得極度自責;同理,若只憑借“整天睡覺”“不停工作”等狹隘的標準評判,也會讓這個人迷失在他人的片面認知里。 面對這種情況,這24位神明終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們開始反思這種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待人類行為的方式,就像廣受批判的形而上學錯誤一樣,他們決定摒棄過去的方式,合二十四位神明為一位,以統(tǒng)一的標準、統(tǒng)一地考察這個人的全部行為。 這位統(tǒng)一的神明不再局限于某個時段的單一表現(xiàn),而是全面、動態(tài)地觀察到這個人在不同時間里各種行為的聯(lián)系和整體特征。他既看到這個人在睡眠中恢復精力的需求,也明白美食對他生活的滋養(yǎng),更清楚其工作背后承載的責任和個人成就感。這位神明深刻理解到關(guān)于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和永恒發(fā)展的觀點,以及人的本質(zhì)是一切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這一理念,認識到人是一個復雜的整體,不能簡單地用某一個標準或某一個時刻的表現(xiàn)來定義 。 最終,經(jīng)過統(tǒng)一考察,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人的每個行為在生活的整體中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和價值。他們的評判不再極端和片面,而是充滿理解和包容。這個人也因此擺脫了長期以來因片面評判帶來的內(nèi)心困擾,能夠以更真實、健康的心態(tài)生活。 隨著神明的改變,這個人的生活也逐漸步入正軌。他的內(nèi)心不再被單一角度的看法所左右,能夠更自信地面對生活。他懂得在休息和勞動之間找到平衡,懂得享受生活中每一份快樂,也不會因他人偶爾片面的評價而否定自己。 ![]() 這個故事其實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生活中的我們,就如同這個被神明評判的人一樣,常常會被他人的片面印象所左右。有時候,別人看到的只是我們生活中的某個片段、某一時刻的表現(xiàn),就如同那些最初分管一個小時的神明只能看到這個人某一小時的行為一樣。也許在別人眼里,我們會在某個時刻看起來很懶惰、很貪吃或者只知道埋頭工作,但這都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絕不是我們的全貌。我們不能僅僅因為別人看到了自己的一面就去否定自己的全部,更不能在沒有全面了解他人的情況下就對他人妄下論斷。我們應該以更包容、更全面的態(tài)度去看待自己和他人,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讓這個世界多一些理解和善意 。 ![]() 求關(guān)注 求點贊 求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