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我們見到的任何的一個字,都是在它當時所在那個位置,所處的一個最佳的一個狀態(tài), 而它根本就不是任何一個我們標準。 它既不是個標準的話,為什麼我們要拿這個標準到處去(套)用呢? 我們?yōu)槭颤N要拿他即時那一刻的那個字,(刻舟求劍般)到處去安排,到哪兒都(硬搬)放呢? 這個字在那個地方——尤其是名家,他表現(xiàn)出來這個結果一定是非常精彩的。我們才那麼認同他,才那麼喜歡他,恨不得我就能寫出這個樣子來。 好,那你就要通過這個字,要感受出來他當時書寫的那種感覺。就是你在臨摹這個字的時候,你不是為了把這個字背下來,把這個形態(tài)背下來,把這個姿態(tài)背下來, 我是要幹什麼?我是要在臨的過程中 我要用他的用筆,然後在理解的狀態(tài)下——就越來越理解他當時書寫的那種感覺,而不是他最後寫出來那個字的樣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