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差班”上課,作為教師,我們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其中維持課堂紀律就是一大難題。 而共同約定課堂紀律,需要我們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制定規(guī)則。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教師可以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 比如在討論發(fā)言規(guī)則時,學生提出可以先舉手,得到老師允許后再發(fā)言,這樣既能保證課堂有序,又能讓每個同學都有表達的機會。 這種參與式的規(guī)則制定,讓學生從心底愿意遵守紀律,為良好課堂秩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一旦執(zhí)行必須落地,意味著教師要堅決按照既定的規(guī)則行事。 例如,規(guī)定了上課不能遲到,當有學生遲到時,我們教師就應按照事先約定的懲罰措施,可以讓其在課后向同學們說明遲到原因并承諾不再遲到。 只有這樣嚴格執(zhí)行,學生才會真正重視紀律,紀律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成為課堂秩序的有力保障。 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比如積極回答問題、遵守紀律、幫助同學等,我們教師要及時給予獎勵。獎勵可以是物質(zhì)的,如一本精美的筆記本;也可以是精神的,如當眾表揚。 而對于違反紀律的行為,我們教師也絕不能姑息。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只要違反紀律,都要受到同樣的懲罰。 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起公平的形象,讓他們信服紀律,自覺遵守紀律。 這時,我們教師看得見學生點滴進步就顯得尤為重要。 哪怕是學生在課堂上比之前多專注了幾分鐘,作業(yè)比上次書寫更工整了一些,我們教師都要敏銳地捕捉到這些細微的變化,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這種及時的反饋就像燈塔一樣,為學生照亮前進的道路,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課堂紀律意識。 當預備鈴響起,我們教師就站在教室門口,學生們看到老師,就會下意識地停止打鬧,迅速回到座位,拿出上課所需的書本和文具。 就像一個無聲的命令,提醒學生上課時間即將開始,要做好準備。 這種方式既避免了大聲呵斥學生的尷尬,又能營造出一種安靜有序的課堂氛圍。 這時,學會用“眼神殺”就能巧妙地解決問題。當我們教師發(fā)現(xiàn)某個學生違反紀律時,不需要立刻中斷講課,而是用嚴厲的眼神注視他。 這種無聲的警告往往比大聲批評更有效,既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不會打斷教學進度,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 長期運用這種方法,學生會逐漸養(yǎng)成自律的習慣,因為他們知道老師時刻在關注著他們。 ?????? 在“差班”上課,抓好課堂紀律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我們教師熟練掌握并運用好這6點,不斷實踐和反思,就一定能營造出一個有序、和諧、積極向上的課堂環(huán)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