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街是大理人值得說道的一個節(jié)日,起于唐,興于南詔,流行于大理國、元明清,到現(xiàn)在,迄今1300年,歷史悠久。每年3月15開街,21日閉幕,為期7天。此刻,大理州各單位都放假,趕三月街,過民族節(jié)。附近地州市,及昆明省會的人,也會趁周末攜家?guī)Э趤砉涔洹?/p>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年來,每年來趕三月街的人達百萬之眾。 地點在大理古城西門,農(nóng)校旁邊,元大碑附近。一條路,半個山坡,起起伏伏,高高低低?,F(xiàn)在,覆壓大理古城,百二十里延伸到下關(guān)。 街,是集市。在云南比較多,但是像三月街,這樣規(guī)模龐大,時間久遠的幾乎沒有。故而有所謂“千年趕一街,一街趕千年?!?/p> 唐時三月街,先是觀音講經(jīng)布道場開始,與佛教傳播有關(guān)系。買與賣同時出現(xiàn),原始“集”在大理形成。 宋時《清明河上圖》描述的是城市里一個街角,非常繁華,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商就以此為契機開始,大理三月街也有如此之氣勢,得高人指點呀! 到了明代,三月街盛況空前,1636年徐霞客不遠萬里,來趕三月街,筆下“俱結(jié)棚為市,環(huán)錯紛紜。……十三省物無不至,滇中諸蠻物亦無不至?!?/p> 明嘉靖帝師,當?shù)厝死钤枺啻乌s三月街,對街的興趣散見其詩文中。 明狀元楊慎,從保山匆匆來趕三月街,慣看春花春風(fēng),喜得心花怒放,一壺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僧人畫家擔(dān)當,年年趕三月街,採一片白云作畫布,一笑皆春。 到清代,三月街小有名氣,馬市藥材成大市場,在周邊國家中最有影響力。 迄今,更是繁華,風(fēng)光無限,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成中國第一大街,享譽世界。 三月街集歷史、文化、民俗、民風(fēng)為一體,聚物華天寶之優(yōu)勢,借馬幫之運力,展大理之雄風(fēng)。是民族之盛會,是團結(jié)之大會。 小時候,三月街熱鬧是電影《五朵金花》里的片段。 長大了,三月街是久違的約會,擠身在人海茫茫中將你尋找。 賽馬場上沖刺,是成功的起步。 秋千飛鴻過,麗穎頻頻,笑語盈盈,佳話連連。 記得是82年,我第一次趕三月街,蒼山腳下西坡,一條路,兩邊臨時搭棚,連營十里,商品琳瑯滿目。 漾濞核桃、洱源話梅、劍川乳餅、云龍火腿、彌渡卷蹄、巍山果脯、賓川水果,一縣一特產(chǎn),呈現(xiàn)在眼前,眼花繚亂,此物最相思。 鶴慶銀器,珠光寶氣,做工精絕,吉祥如意。 大理石,塊塊皆奇,都是美麗圖畫。 劍川木雕家具、格子門、箱子、柜子,做工精絕,豪華氣派。 周城雜染布、彝族刺繡、大理草帽,如天上云彩,隨風(fēng)起舞。 永平黃燜雞、巍山粑肉餌絲、大理酸辣魚、生皮、乳扇,隨胃遇主,飽餐一頓,其樂無窮。 我只要有空,每年都來趕三月街,現(xiàn)在三月街,設(shè)置了固定性建筑,昔日俱結(jié)棚為市,十里連營,是看不到了。 古樸、自然、野趣的三月街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惋惜、懷舊之情,是游子思鄉(xiāng)的一種念想,是儀式感存在的照舊。如今趕集逛市,不重要了,只要微信輕輕一點,想要的物資,快遞哥就送來。 在云南,街是常見的日常生活,每天都有街,大理三月街是最熱鬧的集市,也是最盛大節(jié)日。千年趕這一街,對大理人來說,是一情結(jié),是生活一部分,集市最初意義一直在這里延續(xù),并不做任何延伸,只是那么本真地快樂著,既買也賣,既趕集也過節(jié)。 我在大理三月街等你。 編輯:陳希 編審:陳大衛(wè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