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肺癌晚期,癌細胞已經(jīng)轉移到腦部。醫(yī)生冷冰冰地說:“像你這種情況,一般活不過三個月?!笨烧l能想到,五年后他不僅活著,癌細胞竟全部消失了! 信息來源: 中國青年報——凌志軍:一個“向死而生”的傳奇 聽到“化療”兩個字時,凌志軍腦海里立刻浮現(xiàn)出父親臨終前的模樣——瘦得皮包骨頭,頭發(fā)掉光,整日嘔吐。 父親死于肝癌,化療的痛苦成了他心里永遠的陰影。 “難道我也要這樣走完最后的日子?”他問自己。 醫(yī)生們一致建議手術 化療 抗癌藥,但凌志軍翻閱大量資料后發(fā)現(xiàn),許多癌癥患者并非死于癌細胞本身,而是被過度治療和恐懼拖垮。 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癌癥死亡病例中,三分之一死于恐懼,三分之一死于過度治療,真正因癌癥去世的,只有三分之一。 這個發(fā)現(xiàn)讓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只手術,不化療。 2008年,他接受了肺部腫瘤切除手術,但拒絕后續(xù)化療。 醫(yī)生直搖頭:“你這是在賭命??!”凌志軍卻笑著說:“如果化療是唯一的生路,那為什么那么多接受治療的人還是走了?” 他搬到了深圳郊外的小院,徹底換了一種活法:每天步行5公里,五年下來竟走了8000公里——相當于繞北京二環(huán)走了整整1000圈。 粗糧蔬果成了主食,早睡早起曬太陽、騎車、攝影,活得像個退休的閑人。 家人說他“瘋了”,可他卻覺得比生病前更清醒。 2012年復查時,醫(yī)生盯著檢查報告反復確認:“癌細胞……沒了?” 各項指標居然和健康人一模一樣。 醫(yī)學界嘩然,這完全不符合常規(guī)治療邏輯。 但凌志軍心里清楚:癌癥怕的不是藥,而是人自身的免疫力。 化療雖然能殺死癌細胞,卻會摧毀免疫系統(tǒng)。 而他的“土辦法”,恰恰激活了身體的自愈力。 他把這段經(jīng)歷寫進《重生手記》,總結出“康復九策”: 1、心態(tài)比藥物更重要,恐懼會壓制免疫力。 2、過度治療是隱形殺手,化療并非萬能。 3、走路是最好的抗癌藥,每天5公里能激活身體。 4、大笑能“餓死”癌細胞,愉悅情緒能抑制腫瘤生長。 5、粗茶淡飯勝過補品,天然飲食反而讓身體更輕松。 凌志軍的故事在網(wǎng)上引發(fā)熱議。有人質疑:“不化療也能好?肯定是誤診吧!”但更多癌癥患者從中看到了希望——原來抗癌的終極武器,可能就藏在我們的生活習慣里。 筆者曾經(jīng)看過一位腫瘤醫(yī)生說過:“我們總想著用藥物對抗癌癥,卻忘了人體本身就是最好的醫(yī)生。” 如今,凌志軍依然隱居在深圳的小院。 他不再熬夜寫稿,而是每天看著日出日落,笑著對來訪者說:“你看,死神最怕的,其實是那些活得開心的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