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合浦境內(nèi)另外還有一座古塔,即石康塔,早前看網(wǎng)友上傳的照片,保存狀況一般,滄桑而破敗,略顯凄悲之感,但又好像查到有消息說在早幾年,合浦縣當?shù)赜凶R之士發(fā)出呼吁,并提交出《關于搶救性修復石康順塔的建議》的議案,希望保護好這一地方歷史遺跡。 又另據(jù)查到的后續(xù)信息介紹,在2021年底,石康塔得到專項資金的修復,重現(xiàn)昔日七層高的舊時模樣,至于現(xiàn)在修成什么樣了,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沒有去過合浦,網(wǎng)上也少見最近日期的石康塔的照片,這就不清楚了。 石康塔,合浦縣境兩大古塔之一,位于合浦縣城東北的石康鎮(zhèn)順塔村。始建于明天啟五年(1625年),比文昌塔晚建十二年,據(jù)文獻資料查詢,最初的石康塔高七層,八角空心,從底向上收攏,內(nèi)部原有階梯盤旋而上,后來,在1962年 不過,關于石康塔,文獻中的記載并不多,現(xiàn)在網(wǎng)上的的各種文章在介紹石康塔的時候,說法不一樣,有些人文故事就是“張冠李戴”,把今天合浦縣城邊文昌塔的歷史往石康塔上套;還有的就是后人平白生出的塔故事,這就有點看不明白了。 那僅有的文史資料中,記載的石康塔又是怎么樣的呢? 按現(xiàn)在查到的一些文史介紹,石康塔,又叫順塔。因為在以前,南流江流過此地,時代中水路繁華,地方繁盛,人們在此地修塔護航,祈愿行船安全平順,故名順塔,后因南流江改道,塔下已無航,“順”意漸遠,只記地名石康,故又稱石康塔。 這也是比較廣泛的石康塔認識,那石康塔真正的建造原因是什么呢? 這就另有故事了。 今天石康鎮(zhèn),在明代初以前,為縣級行政,是石康縣縣治所在,石康縣建制于五代南漢時,后一直隸屬于“廉州”,可以說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里,與合浦縣是同級單位,兩個地方發(fā)展相當,各有所長。 但在明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因為當時的廣西地界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瑤亂”(明清史籍稱之為府江八寨之亂,藤峽之亂),石康縣被侵占一段時間,待官府重新掌管地方時,順勢改制地方,由此,石康縣制被取消,并入合浦縣,成為合浦縣的一個“圩鎮(zhèn)”。 行政地位的改變,雖然水路依然,但發(fā)展起來,石康則漸漸有所落后于合浦。 在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當時的廉州府城合浦縣城依據(jù)風水堪輿之說,“因縣西南無崗,并縣江水斜流”,致使地方不富,科舉不興,于是申請建起一座風水塔,一是鎮(zhèn)水,二是興文,建成以后,定名為:文昌塔。 但是,在那個時代,石康地界可以說是合浦縣境內(nèi)文脈最為深厚的地方之一,據(jù)地方志所載, 石康的鄉(xiāng)紳見府城建起文昌塔,自譽石康為合浦縣文脈最深之地,自然也不甘于落后,為定文脈地位,于是在天啟五年(1625年),也向官府提出建塔之議,巧合的是,當時合浦縣正有計劃重建縣學,興文風,盛科舉,理念相同,那就順勢同意了石康建塔之請。 更為巧合的是,從地理環(huán)境來說,石康圩與合浦縣城的風水格局有很大的相同之處,同樣是有個斜出水口,正好,石康圩西南方的高崗有個叫基隆墩的地方,那里正有一座龍興寺,塔,寺,崗正好是建塔的絕配,于是,在龍興寺范圍建起一座塔。 關于這次建塔,崇禎三年(1630年)時,地方曾為石康塔立過一碑,應該介紹了建塔的一些緣由故事,只可惜,在明末清初之際,此碑“被毀”,后人就沒法了解當時的情況了。 而到了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當時的廉州知府周碩勛路過石康時,有一位老僧人把保留的碑文拓片呈給他看,他寫下了《書石康塔碑后》一文,由此,人們可以了解石康當年建造的故事一二。 據(jù)周知府了解,石康塔建于明天啟五年(1625年),得到當時諸多石康鄉(xiāng)紳賢達支持,但當時不知何因,沒有立塔碑記,直到幾年后,崇禎三年(1630年)時,才請由時任合浦知縣胡可成為石康塔撰寫碑文。 明明石康塔有著濃厚的“祈文運,望人才”的含義,也是是一座以“文意”為重的石康塔,本身也是文塔的造型,為何又沒有以“文昌”,或是以“偏文”的名字為名呢? 這就和石康當時的經(jīng)濟地位有關了 。 自宋代以來,今天北海一帶鹽業(yè)發(fā)達,鹽場很多,生產(chǎn)出的鹽,依托南流江漕運往北,而鹽是歷代朝廷嚴格管控的“戰(zhàn)略物資”,正如如宋代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一書中記載:“廣右漕計,在鹽而已。鹽場濱海,以舟運于廉州石康倉。”這就 沿海鹽場出的鹽一般都堆于石康,再由石康分發(fā)各處,由此,南流江邊的石康成為南海鹽的重要中轉(zhuǎn)站及倉儲站,同時,鹽及相關的產(chǎn)業(yè),也就成為了石康的重要財富來源。 那古人講風水,明代建塔的時候,自然的就希望鎮(zhèn)水口的石康塔,能一塔多意,不光能興文脈,還能“聚財富”,那自然希望這座風水寶塔也能護佑往來于南流江的商旅貨船,能平順,順意,順暢,順風,順水,順人意。 同時,塔建于江邊,海鹽由南流江往北,看到石康塔,也就知道順利到達石康倉了,于是,石康塔也就有了“順塔”之名。 斗轉(zhuǎn)星移,時過境遷,石康塔歷經(jīng)滄桑,立于原地,見證了南流江的改道而去,也見證了地方鹽業(yè)的興衰,石康三四百年的地方變遷。 不知是否依然保留初心,依然順意呢? 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貌,講述廣西的舊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謝謝閱讀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