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很有道理是吧,那些轉(zhuǎn)發(fā)的人也有被共情到,覺得符合自己的想法,心有戚戚焉,于是很認同。 但我認為這段話是錯的,如果你遵循這樣的理念去生活,恐怕局面不會很好。 為什么? 為啥說李銀河的話錯了? 我們先看第一句,結(jié)合常識和對身邊人的觀察我們就會有“嗯,確實是這樣”的想法。現(xiàn)實中太多人都是操勞命,比如有的明知道身體有病了還努力干活,一天不停歇。 有次回老家見到一個老人,就是每天拖著病軀下地干活,他老想著給兒孫留下點什么,可等他去世后,后輩就把田地都賣給了村民,搬到工作地去了。 前人田土后人收,真的是這樣,誰以為自己的東西會一直屬于自己家所有,無疑是癡心妄想。 還有哪些胡作妄為的人,貪心不足蛇吞象,一輩子都在瞎折騰。以及心眼小,對別人的不好念念不忘的人,這樣最終是自我折磨,自尋煩惱。 但是,世上人無數(shù),誰不是這樣?或者說,誰不是有大段的生命時間都是這樣狀態(tài)? 本來就是人之常情而已,沒有這些就沒有自我的感悟和修煉,也不會給別人啟發(fā)。想她李銀河也不會沒有過這樣的時候吧。 干嘛非要活得長呢? 這不是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追求。秦始皇貴為天下之主,也逃不過命中注定,畢竟天命難違。人的壽數(shù)早有所定,人力的干預(yù)其實有限。 看得開,想得開,什么都慢悠悠,這樣的人很少但不是沒有。睡覺睡到自然醒,不用工作,能夠長期是這種狀況的人很少。 反正我沒有見過幾個真正這樣生活的人,少數(shù)幾個例子,也只是幾年如此,而且后來他們也都后悔莫及,感覺跟廢了一樣。所謂一日不勞動一日不吃飯,人生在世,誰能夠不勞而獲,一輩子盡享別人的付出? 所有命運的饋贈背后都是代價,如果是這樣的人生,想要有長久的壽命也不太可能。 人生如戲,但不是真的能游戲人生。 很多人的錯誤就是把“如、像”當成了“是”,“人生如戲”跟“人生是戲”還是截然不同的,有錢的未必通透,沒錢又談何通透? 如果真的是通透了,那反而不會把人生當游戲來看待。不攀比別人,不羨慕別人,不后悔過往,這是開悟的境界。可一萬個人中,有幾個是看破紅塵的? 說起來容易,實際上都是假境界,嘴上功夫。我認識一個情感方面的專家,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非常有范,不管婚姻關(guān)系還是愛情、友情等,她都能說得頭頭是道,讓人點頭稱是。 但她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就很糟糕,家庭、婚姻、子女、朋友等關(guān)系都有很大問題,她自己也愁,卻不能自醫(yī)。也許這樣反而讓她更有感觸? 想起來是一回事,面對具體的遭遇的時候就難說了。 還是要有方向有意識的前進,人生的質(zhì)量在于不斷的豐富自我。 我相信另外的說法:事業(yè)才是最好的養(yǎng)生?!败浐鹾醯男腋V髁x,懶洋洋的樂觀主義”既不符合社會規(guī)律,也不符合人生的邏輯。 什么叫幸福,有個企業(yè)家說得好,不是賺到很多錢是幸福而是積攢一大把的回憶才叫幸福。什么叫有意識有方向的前進,這樣的前進又有什么好處呢?有人是這樣說的:
人生在世最后的結(jié)局是注定的,結(jié)果很重要,但意義在于過程。所以人生是修行,過程中的修行就決定了人生的全部意義。
自我的豐富才是財富,其他一切都是過眼煙云。因此,我們必須給自己制定一個有意義的目標,并認真對待,設(shè)定邊界,努力提升能力,有所為有所不為,找到路徑,拿到結(jié)果,這樣的成就感就是財富。同時這也是對自己的認真負責,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完善的任務(w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