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的磁器口,你捧著的蓋碗茶正蒸騰著四千年前的香氣。 巴人先祖在陶罐里煮茶時(shí), 絕對(duì)想不到他們的"芳蒻香茗"會(huì)穿過《華陽(yáng)國(guó)志》的竹簡(jiǎn), 落在你周末早起的茶桌上。 穿貂嬢嬢用蓋碗茶解火鍋辣的架勢(shì),比陸羽筆下的"峽州上品"更鮮活。 南山茶農(nóng)搶摘的清明嫩芽,此刻正在玻璃杯里跳芭蕾。 那些舉著手機(jī)拍長(zhǎng)嘴銅壺的年輕人啊, 可知道斑駁的茶館條凳上,曾擱過老舍《四世同堂》的初稿? 下次路過解放碑茶博會(huì), 摸摸宋代茶碾的紋路——機(jī)械炒茶機(jī)的轟鳴里, 依然藏著采茶人哼的《薅草鑼鼓》。 你看,山城的茶魂早鉆進(jìn)火鍋紅湯、棒棒軍的汗珠, 就等你在某個(gè)清晨與它撞個(gè)滿懷。 「雞鳴貢茶」 重慶城口的老茶魂,乾隆年間就入了貢品名錄。 這茶長(zhǎng)在大巴山云霧里,芽頭裹金邊,茶湯杏黃透亮, 入口是雨后青竹的鮮,回甘帶著野山蜜的甜。 老茶客說它"三泡不減味,六泡有余香",山民們采茶時(shí)要唱采茶調(diào), 炒茶用百年木炭技法,連茶罐都是祖輩傳下來的陶罐。 春天去城口,家家戶戶煨著老銅壺,茶香混著臘肉香, 喝一口整個(gè)人都像浸在山泉里,暖融融的舒服到指尖。 「南川金佛玉翠茶」 云霧滋養(yǎng)出翡翠般的色澤,芽葉披滿白毫, 沖泡后湯色清透如山泉,鮮醇回甘里帶著山野花香。 老茶客說,這茶是"云霧仙子指尖凝的露", 喝一口能嘗出巴山夜雨的靈氣。 當(dāng)?shù)厝擞么痔胀肱莶璐?,茶湯入喉,暖意從舌尖漫到心口?/span> 配著火爐上煨的臘肉,山城人的熱辣與茶的清冽在胃里握手言和。 「南川大樹茶」 這棵巴蜀大地的活化石,早在陸羽《茶經(jīng)》里便占一席之地, 五代十國(guó)時(shí)更被列為涪州三絕之首。 茶樹村的老人們至今保留著喝“油茶湯”的土法: 臘豬油炒茶至金黃,加鹽煮沸成糊,一碗下肚, 山野香混著煙火氣直竄鼻腔,渾身毛孔都透著酣暢。 這茶生在喀斯特云霧里,吸飽了260天霧氣的浸潤(rùn), 葉片肥厚如翡翠,泡開能撐滿整杯。 初嘗微苦,忽而舌底涌泉般漫出蜜香,七泡后仍不減其味。 當(dāng)?shù)厝藨蚍Q“一片葉子一杯茶”,耐泡程度連紫砂壺都驚得冒汗。 「秀山毛尖」 炒青老手藝讓茶葉裹滿白毫,泡開是透亮的翡翠色, 栗香混著山野氣息直往鼻子里鉆。 當(dāng)?shù)厝藧塾猛撂胀肱錆L水,看茶葉在碗里翻騰, 像極了土家族擺手舞的裙擺。 老一輩說,早年這茶是待客的上品, 火塘邊遞一碗,暖得人心窩發(fā)燙。 如今雖有了精致包裝, 可那股子沾著露水、帶著火塘煙火氣的鮮爽,始終沒變。 「梁平甜茶」 采自當(dāng)?shù)匾吧鸩铇涞哪廴~,經(jīng)土灶柴火焙出琥珀光澤, 熱水一沖,甜絲絲的草木香漫出來,喉頭回甘像嚼了薄荷糖。 老茶客說它"三泡不減味",配著米花糖喝最巴適。 百年前川東趕場(chǎng)天,茶棚里一壺甜茶能續(xù)整天, 過路客灌上幾碗,暑氣消了,話匣子也敞開了。 如今這茶還是梁平人待客的"見面禮", 粗瓷碗一遞,熱氣裹著甜香,喝的是山間的靈氣, 也是重慶人火辣性子里的那份細(xì)膩溫情。 「重慶沱茶」 這茶形似碗臼,烏黑油潤(rùn),一看就讓人心生歡喜。 沖泡后,湯色澄黃明亮,香氣馥郁陳香,滋味醇厚甘和。 重慶沱茶不僅是茶,更是重慶人生活的一部分, 早上四五點(diǎn)鐘,就有人泡上一杯,開始新的一天。 它濃烈的口感,像極了重慶人的性格,直爽、熱情。 這茶還曾以4000噸換回136架戰(zhàn)斗機(jī),輝煌歷史,讓人驕傲。 「永川秀芽」 相傳清代茶農(nóng)在云霧山間偶得良種, 經(jīng)百年傳承成"渝西第一茶"。 當(dāng)?shù)厝藧塾萌鹑涞臎_泡法,看茶葉在玻璃杯中舒展如翠旗迎風(fēng), 茶湯鮮醇回甘,帶著雨后竹林般的清香。 茶農(nóng)們至今保留著"喊山采茶"的民俗, 嘹亮號(hào)子聲里,嫩芽裹著晨露入簍,制茶師傅雙手翻炒如蝶舞, 非遺技藝讓每片茶葉都藏著匠心。 「巴南銀針」 芽尖如松針披銀毫,湯色清透似山泉。 這茶手工搓揉的匠心藏在每片葉子里,沸水一沖, 鮮如春雨漫過青石階,回甘綿長(zhǎng)帶著巴渝山霧的濕潤(rùn)。 老茶客說它"三起三落"最妙,茶芽在杯中舒展如翠旗迎風(fēng),細(xì)品有松脂香裹著蜜韻。 清明采茶時(shí), 山里人家會(huì)蒸米糕供茶神,茶湯配著花椒鹽茶點(diǎn), 麻辣鮮香里藏著百年茶馬古道的煙火氣。 「西農(nóng)毛尖」 這茶形美如松針,銀綠顯毫,干茶就透著茉莉花香。 熱水一沖,湯色黃綠透亮,花香混著嫩栗香往鼻子里鉆, 入口微澀轉(zhuǎn)瞬回甘,三泡后甜絲絲的余韻還在舌尖打轉(zhuǎn)。 泡上一杯,看茶葉在杯中舒展, 就像山城霧氣里升騰的煙火氣,暖胃更暖心。 「涪陵白茶」 生于烏江畔云霧間,芽葉披滿白毫如銀霜輕覆, 沖泡后湯色清透似山泉水,栗香裹著山野花香在舌尖打轉(zhuǎn), 回甘里帶著雨后青草的鮮潤(rùn)。 老茶客說它"三泡不散味,七泡有余香", 本地人待客必沏三碗, 頭碗敬天地,二碗敬賓客,三碗留自己, 茶煙里嘮著巴渝古城的碼頭故事。 這茶曾是巴蜀貢品,陸游詩(shī)中"云散茶山春"寫的便是它, 如今仍是老茶館里"一茶一果一江湖"的煙火氣。 重慶崽兒些看過來! 茶魂兒早就鉆進(jìn)火鍋館的牛油香、 棒棒軍扁擔(dān)頭的汗珠子,連輕軌穿樓那陣風(fēng)都裹著茶沫沫。 下回來山城,莫光顧到拍洪崖洞, 找個(gè)咔咔角角的老茶館,讓穿花襖的嬢嬢給你摻碗濃茶。 聽嘛,蓋碗碰著條凳叮當(dāng)響,那是老茶客在擺龍門陣, “妹兒誒,緊到玩手機(jī)爪子嘛? 快嘗哈這個(gè)雞鳴貢茶,乾隆皇帝喝了都要喊巴適的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