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宴清都》歷史與起源: 《宴清都》詞牌名源于南朝梁沈約的詩句“朝上閭闔宮,暮宴清都闕”。這句詩描繪了帝王在都城宴飲的場景,為詞牌名提供了典雅的宮廷文化背景。 《宴清都》詞牌始見于北宋周邦彥的《清真集》。周邦彥的《宴清都·地僻無鐘鼓》被視為該詞牌的正體,具有雙調(diào)一百二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后段十句四仄韻的格式。 在宋代,《宴清都》詞牌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發(fā)展。代表詞作有盧祖皋的《宴清都·春訊飛瓊管》、曹勛的《宴清都·鳳苑東風軟》、吳文英的《宴清都·萬里關(guān)河眼》等。這些詞作以其深邃的情感、優(yōu)美的意境和精湛的藝術(shù)手法,展現(xiàn)了《宴清都》詞牌的獨特魅力。 《宴清都》詞牌名本身蘊含著深厚的宮廷文化內(nèi)涵,代表著一種典雅、莊重的美學風格?!堆缜宥肌吩~牌適合表達復雜的情感和思緒,如孤寂、留戀、憂傷等。詞人們通過這一詞牌,將個人的情感體驗與宮廷文化的背景相結(jié)合,創(chuàng)作出具有深刻內(nèi)涵和廣泛共鳴的佳作。 《宴清都》詞牌的格式與格律: 1. 基本格式 《宴清都》詞牌的基本格式為雙調(diào)一百二字。全詞分為前后兩段,前段十句,后段十句或十一句(根據(jù)變體不同)。 2. 平仄格式 以周邦彥的《宴清都·地僻無鐘鼓》為正體,其平仄格式為: 前段:中仄平平仄(韻),平中仄、中中平仄平仄(韻)。平平中仄,中中中中,中平平仄(韻)。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仄(韻)。中中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仄(韻)。 后段:平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中仄(韻)。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韻)。中平中仄平中,中中仄、中平中仄(韻)。仄中中、中仄平平,中平仄仄(韻)。 其中,“中”字表示該位置的字可平可仄。 3. 疊句要求 在《宴清都》詞牌中,部分變體存在疊句現(xiàn)象。例如,何籀的《宴清都》詞中,前段結(jié)句疊用四韻,形成獨特的疊句效果。但并非所有變體都要求疊句,這取決于具體詞作和詞人的創(chuàng)作習慣。 4. 變體形式 《宴清都》詞牌存在多種變體形式,主要包括: 正體:雙調(diào)一百二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后段十句四仄韻。以周邦彥詞為代表。 變體一:雙調(diào)一百二字,前段十句六仄韻,后段十句五仄韻。以盧祖皋《宴清都·春訊飛瓊管》為代表。 變體二:雙調(diào)一百二字,前段十句六仄韻,后段十一句六仄韻。以曹勛《宴清都·鳳苑東風軟》為代表。 變體三:雙調(diào)一百二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韻。以吳文英《宴清都·萬里關(guān)河眼》為代表。 變體四:雙調(diào)九十九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后段十句四仄韻。以陳允平《宴清都·聽徹南樓鼓》為代表。 變體五:雙調(diào)一百一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后段十句四仄韻。以袁去華《宴清都·暮雨消煩暑》為代表。 變體六:雙調(diào)一百二字,前段十二句六仄韻三疊韻,后段十一句六仄韻。以何籀詞為代表。 變體七:雙調(diào)一百二字,前段十二句五仄韻三疊韻,后段十一句六仄韻。以曹勛詞為代表。 這些變體在句式、韻腳和字數(shù)上都有所不同,為詞人提供了更多的創(chuàng)作空間。 下面我們來欣賞《宴清都》名篇: [1] 《宴清都·地僻無鐘鼓》 北宋·周邦彥 地僻無鐘鼓。殘燈滅,夜長人倦難度。 寒吹斷梗,風翻暗雪,灑窗填戶。 賓鴻謾說傳書,算過盡、千儔萬侶。 始信得、庾信愁多,江淹恨極須賦。 凄涼病損文園,徽弦乍拂,音韻先苦。 淮山夜月,金城暮草,夢魂飛去。 秋霜半入清鏡,嘆帶眼、都移舊處。 更久長、不見文君,歸時認否。 周邦彥(1056年-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北宋末年的大晟府提舉官,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詞風富艷精工,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宴清都·地僻無鐘鼓》被收錄在《片玉詞》中,此詞通過描寫客居他鄉(xiāng)的凄涼景象和詞人的愁苦心情,展現(xiàn)了其羈旅之愁和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2] 《宴清都·春訊飛瓊管》 南宋·盧祖皋 春訊飛瓊管。風日薄,度墻啼鳥聲亂。 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綺羅香暖。 溶溶澗淥冰泮。醉夢里、年華暗換。 料黛眉,重鎖隋堤,芳心還動梁苑。 新來雁闊云音,鸞分鑒影,無計重見。 啼春細雨,籠愁淡月,恁時庭院。 離腸未語先斷。算猶有、憑高望眼。 更那堪、芳草連天,飛梅弄晚。 盧祖皋(約1174年-1224年),字申之,一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屬浙江)人。他的詞以工麗和婉著稱,有《蒲江詞稿》一卷傳世?!堆缜宥肌ご河嶏w瓊管》是其代表作之一,被收錄在《蒲江詞稿》中,詞中抒寫了春日的閑愁和懷人之思,通過對初春景色的描繪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表達了詞人的孤獨寂寞和對離人的思念之情。 [3] 《宴清都·萬里關(guān)河眼》 宋·吳文英 萬里關(guān)河眼。愁凝處,渺渺殘照紅斂。 天低遠樹,潮分斷港,路回淮甸。 吟鞭又指孤店。對玉露金風送晚。 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 吳王故苑。別來良朋鴉集,空嘆蓬轉(zhuǎn)。 揮毫記燭,飛觴趕月,夢銷香斷。 區(qū)區(qū)去程何限。倩片紙、丁寧過雁。 寄相思,寒雨燈窗,芙蓉舊院。 吳文英(約1200年—約1260年),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他的詞多寫個人身世之感與離別相思之情,詞風密麗深幽。該詞被收錄在《夢窗詞集》中,通過描寫秋日景色,抒發(fā)了詞人的愁緒和感慨。 [4] 《宴清都·細草沿階軟》 宋·何籀 細草沿階軟。遲日薄,蕙風輕藹微暖。 春工靳惜,桃紅尚小,柳芽猶短。 羅幃繡幕高卷。又早是、歌慵笑懶。 憑畫樓,那更天遠,山遠,水遠,人遠。 堪歡。傳粉疏狂,竊香俊雅,無計拘管。 青絲絆馬,紅巾寄羽,甚處迷戀。 無言淚珠零亂。翠袖滴、重重漬遍。 故要知、別后思量,歸時覷見。 何籀,宋代詞人,生卒年不詳。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初春時節(jié)的景象,并通過閨中女子的視角,抒發(fā)了對遠方戀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5] 《宴清都·端午》 元·梁寅 帶恨湘江水。無柰遠、楚云天際千里。 靈均一去,芳蓀翠減,香籬青死。 龍舟鼉鼓聲沸。嘆舊俗、空夸水戲。 樂少年、越女吳姬,閑游王孫公子。 曾記南浦芙蓉,東湖楊柳,斜日歌吹。 彩舟載酒,綸巾揮扇,勝友同醉。 而今白頭蓬卷。但諳慣、獨醒滋味。 好只把、蘭佩荷衣,從今料理。 梁寅(1303年—1389年),字孟敬,號石門,江西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學者。著有《石門集》,《宴清都·端午》被收錄其中,這首詞以端午為背景,通過對湘江水、楚云、靈均(屈原)的懷念,以及龍舟競渡等端午習俗的描繪,表達了詞人對屈原的敬仰和對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6] 《宴清都·餞提控令史林君瑞》 元·朱唏顏 試倚江亭棹。來執(zhí)手,問君歸計何早。 賓僚攀挽,元戎舉辟,正堪談笑。 青衫兩見書考,且暫屈、致身未老。 料鹍鵬、須奮天池,驊騮寧戀篘草。 堪誇健筆揮斤,長材破的,積案如掃。 霜臺器重,蘭省優(yōu)容,十連儀表。 平生不在溫飽,但行志、功名盡了。 便歸來、說似梅花,清樽細倒。 朱唏顏(約1300年—1370年),字景淵,號瓢泉,休寧(今屬安徽)人。他在元代以文學著稱?!堆缜宥肌ゐT提控令史林君瑞》這首詞是朱唏顏為餞別提控令史林君瑞而作,表達了詞人對林君瑞的敬仰、不舍以及對其未來前程的美好祝愿。 [7] 《宴清都·暮色聞津鼓》 宋·方千里 暮色聞津鼓。煙波碧、數(shù)行征雁時度。 輕榔聚網(wǎng),長歌和楫,水村漁戶。 行人又落天涯,但悵望、高陽伴侶。 記舊日、酒卸宮袍,馬酬少妾詞賦。 如今鬢影蕭然,相逢似雪,徒話愁苦。 芳塵暗陌。殘花遍野,歲華空去。 垂楊翠拂門徑,尚夢想、當時住處。 縱早歸、綠漸成陰,青娥在否。 方千里,字不詳,信安(今河北霸州)人,約公元 1122 年前后在世,是宋代詞人。他的生卒年均不詳,據(jù)況周頤考證,為“孝宗時人”。這首詞以暮色中的津鼓聲起興,通過描繪煙波浩渺、征雁南飛、漁戶長歌等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又略帶凄涼的氛圍。 [8] 《宴清都·暮雨消煩暑》 宋·袁去華 暮雨消煩暑。房櫳、頓覺秋意如許。 天高云杳,山橫紺碧,桂華初吐。 空庭靜掩桐陰,更苒苒、流螢暗度。 記那時、朱戶迎風,西廂待月私語。 佳期易失難重,余香破鏡,雖在何據(jù)。 如今要見,除非是夢。幾時曾做。 人言雁足傳書,待盡寫、相思寄與。 又怎生、說得愁腸,千絲萬縷。 袁去華,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這首詞通過描繪暮雨過后秋意漸濃的景象,抒發(fā)了詞人對逝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無奈與愁緒。 [9] 《宴清都·聽徹南樓鼓》 宋·陳允平 聽徹南樓鼓。寒宵迥、玉壺冰漏遲度。 重溫錦幄,低護青氈,曲通朱戶。 巡檐細嚼寒梅,嘆寂寞、孤山伴侶。 更信有、鐵石心腸,廣平幾度曾賦。 寒深試擁羊裘,松醪自酌,誰伴吟苦。 摩挲醉眼,闌干笑拍,白鷗驚去。 梁園勝賞重約,漸玉樹、瓊花處處。 怕柳條、未覺春風,青青在否。 陳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詞人,字君衡,一字衡仲,號西麓,四明鄞縣(今浙江寧波市鄞縣)人,出身官宦世家,生年在宋寧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間(1215 - 1220),卒年約在元成宗元貞年間(1294 - 1297)?!堆缜宥肌ぢ爮啬蠘枪摹繁皇珍浽凇段髀蠢^周集》中,這首詞以“聽徹南樓鼓”開篇,營造出一種寒夜清寂的氛圍。 [10] 《宴清都·鳳苑東風軟》 宋·曹勛 鳳苑東風軟。春容早,歲端新律初轉(zhuǎn)。 宮云麗曉,人日應鐘,慶符閨范。 元妃懿德尊顯。位四圣、晉芳避輦。 佐圣主、美化重宣,光被海宇彌遠。 香滿。帝渥恩隆,歌珠舞雪,俱陳絲管。 彤闈共悅,天顏有喜,看壽觴親勸。 今年外家華煥。擁使節(jié)、新班侍宴。 愿萬載、永冠椒房,常奉舜殿。 曹勛(1098年—1174年),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是南宋時期的官員、詞人。《宴清都·鳳苑東風軟》被收錄在他的詞集中,這首詞以鳳苑的春風起興,描繪了宮廷中貴妃生日宴會的盛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歷史原因和文獻流傳的復雜性,對于某些詞作的歸屬和創(chuàng)作背景可能存在一定的爭議或不確定性。因此,在欣賞和研究這些詞作時,需要綜合多方面的資料和信息進行考證和分析。小編整理如有錯漏,請不吝賜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