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歸鄉(xiāng):根系祖脈,情牽鄉(xiāng)愁 作者 | 劉英 故鄉(xiāng),是一枚鐫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無論漂泊多遠,那熟悉的山水、質(zhì)樸的鄉(xiāng)音,總能勾起心底最柔軟的情思。二零二五年的清明,我們?nèi)置门惆榘耸鍤q的老父親踏上了歸鄉(xiāng)之路,故鄉(xiāng),那里長眠著我們大家族的很多故去的長輩,一場跨越千里的奔赴,只為那一場與家族根脈的重逢。 車子緩緩駛進那熟悉的村莊,父親望著窗外,眼神中滿是激動與感慨,他的皺紋里藏著兒時在這片土地上奔跑嬉戲的回憶,而我也被這即將到來的團聚感染,心中涌起陣陣漣漪。進村了,車子緩緩地前行。在堂弟家附近,遠遠地走著一群人,定眼一看,我的大伯,姑姑,還有哥哥嫂子姐姐們正往老屋方向前行。我喊了一聲大伯,一行人回頭,我九十五歲的大伯,八十多發(fā)的姑姑和八十五歲的父親在時隔十年后在故鄉(xiāng)重逄了。激動地熱淚盈眶。 大伯身形清瘦,背卻依舊挺直,歲月在他臉上刻下深深淺淺的溝壑,可眼中的矍鑠不減當年。作為離休老干部,待遇優(yōu)厚,拿著一萬多一月的離休金,生活無憂,而我一生務農(nóng)的二伯,二伯母就因農(nóng)村的醫(yī)療條件相對落后,一些病痛沒能及時治療走了。四兄們再也聚不齊了。有些戲的遺憾。八九十歲的老人了,重逄,在我們曾經(jīng)居住過的老屋回憶著這片故鄉(xiāng)故土所經(jīng)歷的一切,激動之情溢于言表。這一切讓我真切地感受到,血濃于水的親情,在歲月的磨礪下愈發(fā)醇厚。 清明當日,我們整個村莊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更添了幾分肅穆與凝重。我們一行人手持祭品,朝著祖墳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兒時的記憶如潮水般涌來:那條曾經(jīng)摸魚捉蝦的小溪,如今水流漸緩,卻依舊清澈見底;那片曾經(jīng)奔跑嬉鬧的田野,如今長滿了嫩綠的煙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像是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來到祖墳前,墓碑在前幾年重新修繕,碑文上,清清楚楚地刻著大家族的幾代人的名字。而我們這一代已是玄孫,這里埋葬著祖輩們的三代人,而我們是第六代,下面還有兩代。八代人,就這樣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每一代人都帶著對這片土地的眷戀與敬畏,開啟屬于自己的人生旅程。我們獻上鮮花、祭品,點燃香燭,跪在碑前磕頭祭拜。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祖輩們辛勤勞作的身影,聽到了他們對子孫后代的殷切期望。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深刻地體會到了落葉歸根、認祖歸宗的含義。故鄉(xiāng),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我們心靈的歸宿,是我們血脈相連的根脈所在。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承載著家族的記憶與傳承??粗磉叺挠H人,我深知,見一面少一面,每一次團聚都無比珍貴。我們雖身處不同的城市,有著各自的生活,但只要回到這片土地,我們就找到了最本真的自己,找回了那份被歲月塵封的溫暖與安寧。 返程的路上,望著漸行漸遠的村莊,我的心中滿是不舍。但我知道,故鄉(xiāng)的烙印已深深刻在我的靈魂深處,無論未來走向何方,這份鄉(xiāng)愁將永遠縈繞在心頭,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

作者簡介
劉英 | 籍湖南株洲,文字的愛好者,把對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當作對生命的一種尊重。煮詩把酒吟風月-詩刊簽約作家 
煮詩把酒吟風月
?原創(chuàng)作品授權發(fā)布,轉(zhuǎn)載須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