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新世末期,印度次大陸與歐亞板塊相撞,逐漸形成了興都庫什山脈,同時將印度次大陸與歐亞文明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通過興都庫什山脈的山口入侵了南亞次大陸,并在當?shù)卦O立了種姓制度,高大白皙的雅利安人成了高種姓,而矮小黑瘦的印度本土達羅毗荼人成了低種姓,那些不服從這套系統(tǒng)的異見分子,成了賤民。 這套種姓制度將下位者的服從視為美德,將抗爭視為罪惡。 從此之后,馬其頓、莫臥兒等帝國紛紛從興都庫什山脈山口南下,每隔幾百年就給當?shù)貛碚鞣c殺戮。當新的統(tǒng)治者到來之后,他們沒有摧毀種姓制度,反而強化了它。 在歷史的一次次征服與毀滅中,這套奴役思想,逐漸滲透進了印度的內(nèi)核。 ![]() 1947年,獨立的鐘聲敲響,英國人強加在印度人身上的枷鎖,被歷史的洪流所沖垮。印度憲法宣布種姓制度從印度法律上廢除,每一個印度人享有平等的權利。 然而,頭上的辮子易剪,心中的辮子難除。種姓制度不但沒有被廢除,還與印度官僚體系產(chǎn)生了奇妙的融合,并最終影響了整個行政系統(tǒng)。 壹 公務員系統(tǒng)種姓化 在印度獨立數(shù)十年后的一個下午,年輕的人力車夫的兒子戈文德賈斯瓦爾受邀來到富商朋友家游玩,兒童之間純粹的友誼往往具備超越階級的力量,當他們還沉浸在愉快的游戲中時,富商父親回來了。這位精明的商人只一眼就看穿了戈文德賈斯瓦爾的貧困,隨后詢問了他的種姓。 得到答案的富商父親勃然大怒,他告訴自己的兒子,不要再讓這個低種姓的人來到我們家。那一天,戈文德賈斯瓦爾的童年走向了終結,他看見了成人世界的殘酷。此后他致力于尋找改變自己命運的途徑,直到一位老者告訴他,在印度,人們嫌貧愛富,如果你不能改變你自己以及你的家庭,你的一生都會被別人嫌棄,如果你想要被人尊重,就去參加IAS考試,成為全印公務員的一員。 2006年,戈文德賈斯瓦爾通過IAS考試。 如果不了解印度公務員制度,你就無法理解這個故事是多么勵志。戈文德賈斯瓦爾參與的IAS考試全稱是全印公務員制度,被稱為全球最難的國考。其每年只招募700人,卻有100萬名考生參與角逐。 印度所有縣以上領導崗位幾乎都由IAS公務員擔任,但凡考上IAS公務員,起步就是地區(qū)專員(等同我國副處),退休必到聯(lián)合秘書(等同我國正廳)。印度政府2022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印范圍內(nèi),IAS公務員僅有6785人。前文提到的戈文德賈斯瓦爾,今年開始擔任印度教育部高等教育廳聯(lián)合秘書,成為正廳級干部。 毫不避諱地說,IAS公務員制度,其起點之高,晉升之快,哪怕你翻遍全球文官系統(tǒng),都找不到第二例。一旦考上,那就是爽文小說般的逆襲。什么鄉(xiāng)長,局長,科長,在IAS勝選者面前,都得站起來喝酒。在正常情況下,任何國家的行政系統(tǒng),都講究自下而上逐級提拔,而在印度,卻出現(xiàn)了IAS這種直接一步登天的考試程序,其根源在哪里呢? IAS公務員系統(tǒng),源于大英帝國ICS帝國公務員制度,是英國為了控制殖民地,而招募高級文官的考試培訓程序。簡單來講,這套人事系統(tǒng)的核心不是招募公務員,而是招募統(tǒng)治者。 從1863年開始,英國允許印度人參加ICS公務員考試,第一位被錄取的印度人,叫薩廷德拉納特·泰戈爾。他是著名詩人,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的叔叔。從這里開始,這門考試就具備了一定的種姓色彩,雖然ICS公務員考試不對候選人的種姓進行限制,但參與考試的絕大多數(shù)候選人都是有著豐厚家底的高種姓商人或者地主豪強,因為考試地點在倫敦,一般人根本沒辦法去參考。 哪怕今天,印度IAS公務員考試在全印設立考點,但能夠考上的大部分都是有家底的考生,畢竟考試培訓、教材購買,都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再加上一些考生長達十年的脫產(chǎn)備考,一般的家庭還真頂不住。上文提到了的勵志典范人力車夫之子戈文德賈斯瓦爾,其實他爸有20多臺人力車,為了支持他考試,前前后后賣掉了一半的家底才將其托舉到這個高度。 故事來到這里,肯定會有人問,通過IAS考試的低種姓會被高種姓歧視嗎?答案是否定的,印度人的姓,往往與職業(yè)相關,所以很多人可以簡單地通過姓來推斷對方的種姓。而那些通過IAS公務員的候選人,都會在姓前面加上IAS三個字母,由此表明自己來自一個新的種姓階層。換句話來講,那些通過考試的人,他們就不再是賤民、吠舍和首陀羅,他們成為了IAS。印度公務員考試沒有改變種姓制度,而是締造了新的種姓。 ![]() 一些低種姓的學生,通過IAS考試,成功逆天改命,不但迎娶了高種姓白富美,還能收取巨額嫁妝。根據(jù)2023年的統(tǒng)計,IAS公務員結婚,平均會收取女方嫁妝1100萬盧比(折合人民幣100萬)。最高的一位,收了一億盧比的嫁妝(折合人民幣800多萬)。 這就是印度種姓制度的靈活之處。他們總會將統(tǒng)治者接納其中,成為整個系統(tǒng)最大的受益者。從法律層面來講,印度沒有種姓,但當無數(shù)印度公務員將IAS放在自己姓名前面時,哪怕高種姓富商看見這三個字,也會恭敬地雙手合十,向?qū)Ψ奖磉_敬意。這意味著,種姓已經(jīng)嵌入了印度的骨子里。 這些擁有權力的統(tǒng)治階層,就成了種姓制度的支持者,并維持著這套系統(tǒng)的運轉(zhuǎn)。這就是種姓制度的可怕之處。 在歷史上的種姓制度中,高種姓被視為純潔的象征,低種姓被認為是不潔的,需要在飲食、住宿乃至個人衛(wèi)生方面進行嚴格區(qū)分,以確保高種姓不被污染。同樣的邏輯,也被應用在了印度公務員系統(tǒng)的細節(jié)之中。 2009年,世界銀行首席經(jīng)濟學家的考??恕ぐ吞K(Kaushik Basu)離開美國,接受了時任印度總理辛格的邀請,加入印度政府,擔任首席經(jīng)濟學家。在財政部工作期間,他發(fā)現(xiàn)其工作的樓層有一間廁所,僅供印度財政部三位大臣使用(財務大臣、稅收大臣和支出大臣)。 考???/span>·巴蘇通過無數(shù)次會談與斗爭,終于讓大家意識到,首席經(jīng)濟學家與三位大臣屬于同等地位。在認識到這個問題的第二天,工作人員就在這間衛(wèi)生間中增加了一條擦手巾,上面刺繡著首席經(jīng)濟學家字樣,與另外三條繡著財務大臣、稅收大臣和支出大臣字樣的毛巾,放在一起。 這就是印度這個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背后,無法逾越的等級枷鎖。印度憲法中所有關于人格平等的文字,在這一條繡著職位的擦手巾面前,是那么的蒼白無力。當殖民程序與印度本身的糟粕文化相結合,程序改變了文化,文化侵染了程序。 貳 官僚集權化 在印度,公務員是通過考試選拔的;而政客,也就是總理、部長、邦長這些職位,都是通過人民選舉產(chǎn)生的。許多政客在當選之前,從來沒有參與過任何行政工作,所以這些人一旦當選,就必須依賴種姓化的公務員系統(tǒng),推進工作。 雖然我們一直在提及印度公務員制度存在種姓化的問題,但鑒于印度公務員考試嚴格的篩選程序,能夠通過考試的人,往往還是有著極強的專業(yè)性和極高的智商。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印度國內(nèi)行政系統(tǒng)是由印度公務員系統(tǒng)所主導的。 1967年,印度商務部部長迪內(nèi)什·辛格在宣布新的進出口政策后,召開記者會。在會議中一位記者詢問部長,新的進出口政策會給印度帶來什么樣的變化,正當?shù)蟽?nèi)什·辛格準備開口時,商務部首席秘書KB Lal(IAS公務員)直接奪過話筒,告訴部長迪內(nèi)什·辛格:這個問題對于你來講太復雜了,還是讓我來解答吧。 這里并不是KB Lal(IAS公務員)過于自負,而是很多印度政客,真的難當大用。公務員長期在行政系統(tǒng)任職,他們熟悉具體事務,而且需要為未來做考量。而很多政客僅僅任期幾年,很多人之前甚至從未有過行政經(jīng)歷。 70 年代末,印度人民黨政府第一次執(zhí)政北方邦時,其大多數(shù)廳長都缺乏執(zhí)政經(jīng)驗,其中一位剛剛當選的行政廳長熱衷于市政改革,上任伊始就要求公務員系統(tǒng)拿出一份具體的建議書,當時負責此事務的部門秘書非常上道,準備了一份長達十頁的說明介紹背景,討論各種替代方案的利弊,并列出大約十五個行動要點,將其發(fā)送給廳長批準。三小時后,文件就回來了,廳長用印地語含糊地寫道:“我不同意。” 部門秘書垂頭喪氣地走進廳長辦公室,表示他為這些建議付出了很多努力,你不能如此輕率地處理它。廳長對部門秘書的抗議感到驚訝,他告訴部門秘書,你應該早點告訴我你為此做了多少努力,隨后該廳長拿起文件把“不”字劃掉,變成了我同意,并要求公務員按此執(zhí)行。當場就把部門秘書給看傻了,當天晚上,該部門秘書找到邦首席秘書,要求調(diào)換到其他部門,他無法接受自己與這種蠢貨一起工作。 此事由印度聯(lián)邦政府前首席秘書T.S.R.Subramanian寫出,他同時表示:在1962年通過IAS考試后,長達幾十年的職業(yè)生涯中,在印度見過的這種水平的官員,比比皆是。簡而言之,印度政客人菜癮大,全靠我們忠誠的公務員,艱難地維修著南亞次大陸這片土地的治理。 但是,在尼赫魯?shù)扔《日渭业淖詡髦?,情況又截然不同。印度政治家經(jīng)常寫道:印度公務員系統(tǒng)圈子文化嚴重,政客對于整個公務員的系統(tǒng)完全不了解,各部門的公務員在完成本部門任務時非常高效,一旦出現(xiàn)跨部門行動,就變得極為緩慢互相推諉。政客的意志無法被公務員系統(tǒng)完全執(zhí)行。這也是印度發(fā)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公務員系統(tǒng)與政客存在嚴重制約,雙方并不能高效配合。 而一切,在上世紀70年代,這一切都被改變了。尼赫魯?shù)呐畠?/span>——英迪拉·甘地當選印度總理,隨后爆發(fā)了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中,英迪拉·甘地集中權力處理各種事宜。戰(zhàn)后,其設立的總理辦公室被保留了下來,成了一個超級機構。 ![]() 印度總理辦公室,有點類似于清朝的軍機處,由專業(yè)人士組成,并向各個部門派遣監(jiān)軍,以監(jiān)督印度各個部門執(zhí)行總理決議的情況。隨后,印度地方也開始效仿中央,設立了邦首席部長辦公室。變相將權力集中在了總理和首席部長身上,形成了事實上的獨裁治理。 這個過程,就是印度政客逐漸馴服公務員系統(tǒng)的過程中,印度行政系統(tǒng)的主導權,開始從公務員向政客轉(zhuǎn)變。 到了今天,印度總理辦公室這種機構,已經(jīng)擁有了推翻其他部門決議、并向所有人發(fā)出指示的權力,而且這些指示常常是口頭形式發(fā)出,甚至沒有任何書面文件可供證明。也就是說,印度公務員制度已經(jīng)徹底變成了印度政客的附庸,但這一切并沒有改變印度本身的行政效率,當政客拿下公務員系統(tǒng),如臂使指后,印度的行政效率,反而更低了。 叁 選舉困境 不少印度公務員在退休后,批判政客缺乏長遠意識,并認為這些所謂的部長和總理,并不關心除了選舉之外的其他問題。 事實上這話就說得偏頗了,對于印度政客來講,選舉不只是一門生意,更是一門投資。相比于家境優(yōu)渥,通過考試獲取權利的公務員來講,印度政客的崛起之路,就骯臟得多。很多政客出生于極為艱苦的環(huán)境,通過給政黨或者某個大佬拉取選票,走街串巷,宣傳推廣,逐漸步入政壇。 而很多機會,往往伴隨著犯罪與屈辱,在印度文學作品中這些內(nèi)容屢見不鮮。《貧民窟的火》就描述了女性黨派成員,為了競選機會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被殺害?!栋桌匣ⅰ分?,來自農(nóng)村的售票員為了從政成了大佬的孌童,大家表面尊重他,背后都在嘲笑他。 他們從印度村莊開始攀登政治階梯,見證了一路的血雨腥風,當這么一個見證了底層黑暗的人,一路走到了村長,局長乃至縣長的位置,請問他們會友好且善良地對待印度群眾嗎? 而在得到這些關鍵崗位后,他們?yōu)榱四軌蚶^續(xù)往上爬,就需要進一步參與選舉,在印度選舉是一項花費巨大的事業(yè)。必須用更多錢才能換取入場券,印度邦一級的議會選舉通常花費三四千萬盧比(人民幣335萬)乃至八千萬盧比(人民幣670萬)。國會選舉開銷上億,折合人民幣800多萬,在印度,這絕對算是一筆巨款。而這些資金,往往是有代價的。 一名政客,可能在多次失敗后,才能贏得選舉。而大選一旦獲勝,他就必須連本帶利撈回來,因為他不敢保證下一次選舉,他還在這個崗位上。 為什么印度政客不關注政策的長期性和連續(xù)性?答案就在這里,他們自己都沒辦法確認自己職位的長期性和聯(lián)系性,哪怕十年后印度GDP超越美國,只要自己不在崗位上,那就一切歸零。 所以在印度政治游戲中,就是一個零和博弈。如果自己任期內(nèi),做了什么長期性舉動,很容易出現(xiàn)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情況。在自己任期不確定的情況下,一些看起來短視的決定,反而是最佳選擇。 印度政客往往會在一些地區(qū)開工醫(yī)院,以此獲得當?shù)刂С?,但并不批復剩余資金,以此確保醫(yī)院不能按時完工,避免成為下一屆政府的政績。 由于下一次勝利不確定,他必須在本任期內(nèi)盡可能多地賺錢。這意味著他需要用一個任期,撈夠三代人的錢。每次選舉都會重復這一過程,這就是為什么印度幾乎是刨底掘根的腐敗,他們連腐敗的可持續(xù)都做不到。 在阿米爾汗的真相訪談節(jié)目中,印度調(diào)查局官員就聊到這么一件事,他們?nèi)ビ《鹊胤秸{(diào)查水壩建設情況,結果地方官員先開車帶他看一座大壩,再繞一圈讓他看同一座大壩,就這么一座大壩從不同角度重復看了四次后,告訴調(diào)查官員,你看四座大壩都在這里,直接把調(diào)查人員氣笑了。最后他們發(fā)現(xiàn),印度政府撥了四座大壩的款,當?shù)刂恍蘖艘蛔?/span> 可以說,這種不計算后果的腐敗,成了印度治理體系中的巨大頑疾。而這一切的根源,恰恰就是印度選舉制度本身。印度這種通過投票選舉官員的制度,迫使所有政客借錢參選,而政客在巨大的財政壓力下,必須選擇撈錢回本,政治變成了一種生意,甚至是創(chuàng)業(yè)。 當這種一心只有選舉的政客主導公務員系統(tǒng)后,印度公務員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神奇的現(xiàn)象,自己部門所有的成績,都被政客包攬在自己身上,因為這樣有利于下次競選。而一旦出現(xiàn)問題,政客就會為了自保,將責任全部推到負責實際事務的公務員身上,久而久之,情況就惡化了。印度公務員也知道游戲規(guī)則了,直接躺平擺爛。 肆 組閣權 在上世紀80年代,印度一些當選議員因為各種原因選擇叛逃到其他政黨,導致各地政府難以維系。直到1985年,印度通過了第52修正案,并在憲法中加入了第10條款,強制要求各黨派議員遵守黨派紀律,任何違反黨派指示的投票或者退黨視為叛逃,一律取消議員資格,至此印度政壇才算消停一會。 但隨后,更大的問題出現(xiàn)了,印度是議會內(nèi)閣制國家,由議會中的多數(shù)黨組成政府。但在實際操作中,印度絕大多數(shù)邦議會選舉中,第一大黨都無法取得50%以上的多數(shù)黨席位。這樣一來,這些大黨就必須與小黨聯(lián)合才能獲得組閣權。 這就導致一些政黨為了組閣,毫無政治原則,一個共產(chǎn)黨可以與宗教黨派結盟,一個左派政黨可以和右派結盟。這樣一來,只要大家籌齊50%的席位,然后就開始組閣撈錢,至于選舉中的政治承諾,那都是狗屁。 這種無原則政治以及粗俗動機,使大多數(shù)選民對政治或治理不再產(chǎn)生應有的興趣,所以印度缺乏那種為了政策而投票的選民,因為大家都知道,投誰都一樣。 ![]() 而這種多數(shù)黨組閣的政治規(guī)則,這就意味著,為了能夠成功組閣,印度大黨派必須與小黨派聯(lián)合,組成聯(lián)合政府一起執(zhí)政,根據(jù)印度通過了第52修正案,小黨派加入或者離開,都是集體性的。這就意味著大黨派必須安撫這些小黨派,防止他們脫離政府,導致垮臺。 這種政治設計極大地增加了小黨派的談判能力,民主理論上應該是大多數(shù)的勝利,但在這種操作下,小黨派可以利用杠桿獲得更大的政治回報,從而使部分群體獲利,反而損害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 為什么印度貧民窟長期存在,因為貧民窟存在一系列黑社會控制的票倉。黑社會掌控了貧民窟的公共資源,以此要求當?shù)鼐用瘢瑸槠渲С终咄镀?。而這些黑社會黨派哪怕只占有很少的席位,也可以通過這種多數(shù)黨組閣規(guī)則,獲取足夠的談判籌碼。同時,他們會在政策上要求執(zhí)政黨向其居民傾斜,比如提供更多的福利和更好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這種游戲中,貧民窟與黑社會政黨深度捆綁,居民通過支持黑社會政黨得到了福利,黑社會政黨通過選票,獲取了政治權力。這些黑社會政黨會幫助貧民窟改善環(huán)境,但絕不會讓貧民窟消失。這也是為什么印度國大黨逐漸潰敗的原因,源自城市中產(chǎn)階級的國大黨,是真干不過這些黑社會政黨。而這也是莫迪的人民黨能夠贏得勝利的關鍵,印度莫迪所領導的人民黨,是一種法西斯式的民族主義政黨,他比一般的黑社會更殘忍。 這一點,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騷亂中就有體現(xiàn),僅僅一個星期,莫迪的支持者在街道上,殺傷了3000多穆斯林,事后沒有任何懲罰。這是一般黑社會,所做不到的。 伍 正義遲到就等于正義被否定 看到這里,很多人肯定會為印度行政系統(tǒng)的問題感到震驚,大家一定會問,此刻印度司法系統(tǒng)在做什么,難道在眼睜睜地看著問題發(fā)生嗎? 事實上相比于腐朽的印度治理體系,印度司法系統(tǒng)的弊病更大。截至2024年數(shù)據(jù),印度全國有超過5000萬起案件懸而未決,按照目前的速度,印度司法體系需要300多年才能結案。印度約有77%的囚犯正在等待審判,而全球的平均比例是33%。在1100多萬未決民事案件中,近四分之一的案件已拖延至少五年,其中大部分涉及土地或其他財產(chǎn)糾紛。 2023年1月,加爾各答高等法院審結了一樁銀行清算案,歷時長達72年。1952年當?shù)劂y行宣布破產(chǎn),債權人要求清算,雙方產(chǎn)生糾紛,直到2023年才被正式判決。同年6月,在經(jīng)歷42年的漫長審判后,梅因普里村莊屠殺案的兇手被判終身監(jiān)禁,此時他已經(jīng)90多歲了。與他一同犯罪的其他九名嫌疑人,在漫長的審判中相繼離世。而案件的大部分受害者,也被這漫長的法律程序給熬死了。 當然,這些案件最終還得到了一個好的結果,印度更多的案件則因為時間過長而無人問津,更要命的是,印度很多鐵案,因為審判時間過長,導致證人死亡,記憶模糊,證據(jù)丟失,最終不得不將嫌疑人釋放。 在全球強奸率的統(tǒng)計中,印度每10萬人有2.22起強奸案件,而瑞典、美國、德國每10萬人分別有85.59、41.82和15.06起強奸案件。乍一看,是不是印度對于女性而言更安全?但實際上,核心在于印度司法緩慢,導致女性不認為法律途徑可以得到正義。而在長期的審判過程中,被害者不得不一次次回憶案件經(jīng)過,不斷攪擾受害者的生活,一些受害者在長期的審判中頂不住壓力被迫撤案,另外一些受害者直接選擇不報案。 這就導致更多印度男性有恃無恐,因為他們知道,印度法律很難審判他們,而且更多的女性會因此默默承受。 在印度實際的司法操作中,拖延成了一種武器,給予了犯罪分子無限的資源去說服或者推倒證人證言,也給了團伙犯罪篡改竊取證據(jù)的機會,甚至一些證據(jù)隨著時間流逝和機構重組,自動就消失了,那么隨之一同消失的也有印度人民所渴望的正義。 民眾對于正義的不信任讓政客開始使用犯罪攫取利益。2004年印度議會選出540多名當選議員。其中居然有近1/4有犯罪記錄,而到了2021年,這個數(shù)字直接翻了一倍,近一半的印度議員有犯罪記錄,其中不乏綁架、強奸等重罪。 在選舉過程中,一些議員甚至會驕傲地將自己犯罪記錄公布出來,以此震懾其他競選者。而當這些議員組閣之后,因為擁有了職位,所以對他們的調(diào)查就更加謹慎,大量受害者會在加害者當選后選擇撤案,以防自己被報復。 為了應對印度司法系統(tǒng)的拖沓,一些有良知的印度警察發(fā)明了假遭遇戰(zhàn),以此作為懲罰犯罪的武器。2019年,一名26歲的獸醫(yī)在海德拉巴被輪奸,四名犯罪嫌疑人先輪奸了受害者,隨后將其悶死,并用毯子裹住尸體,在橋下焚燒。 ![]() 如此惡劣的犯罪點燃了印度當?shù)孛癖姷呐?,四名犯罪嫌疑人被快速抓捕,特倫甘納邦首席部長下令成立一個快速法庭,審判被告的指控罪行。但所有人都知道,哪怕是快速法庭,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做出判決。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當年12月,四名犯罪嫌疑人在拘留期間,被警方押往犯罪現(xiàn)場回憶,在現(xiàn)場兩名罪犯搶奪警員手槍,雙方發(fā)生槍戰(zhàn),四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擊斃。只能說,這就是典型的法外處決。事情曝光后,這些法外處決的警察變成了英雄,數(shù)萬人走上街頭聲援他們。 2022年印度最高法院任命的調(diào)查委員會在其報告中得出結論,所謂遭遇戰(zhàn)都是演的,是警察執(zhí)行了法外處決,此事被移交給特倫甘納邦高等法院采取進一步行動。截止到今天,都沒有一名警察被處罰。而這樣的法外處決,在印度比比皆是。假遭遇戰(zhàn),成了印度法律最后的手段。 這里聽起來有些痛快,但實際上,絕大多數(shù)的假遭遇戰(zhàn),都是腐敗警察用來處決那些印度社會正義人士的手段,只要行政系統(tǒng)點頭,司法系統(tǒng)就有無數(shù)個方法讓那些心懷正義的有識之士消失,也就是說,印度司法系統(tǒng)不但沒有遏制印度的腐敗和犯罪,反而他們自己就在犯罪。 畢竟在任何司法系統(tǒng)中,法外處決都是極大的犯罪,因其本質(zhì)上是對司法程序的徹底顛覆。 司法系統(tǒng)的法外處決,源自印度司法系統(tǒng)的緩慢與拖延。而印度司法系統(tǒng)的緩慢與拖沓長期存在,但印度行政體系從未想過改變。知道這套系統(tǒng)運轉(zhuǎn)的公務員,無法下達這種決策。而具備決策權的印度政客,則沒有魄力進行這種改革。 這是印度官僚主義的通病,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公務員,沒權利決策;具備決策權的政客,不敢決策。大家可以糊弄一下選民,在一些小問題上打補丁,但在真正關于國體的大問題上根本不敢下重注。 人民選擇了政客,政客控制了公務員,公務員產(chǎn)生了官僚體系,低效的官僚體系最終傷害了人民,形成了一個閉環(huán)。 陸 結尾 一個看似公平,但充滿種姓色彩的公務員體系;一群執(zhí)著于選票,而不惜一切代價的政客;一個普遍執(zhí)行法外處決的司法系統(tǒng)。這就是印度所謂全球最大民主國家的行政系統(tǒng)的底色。 為什么印度行政系統(tǒng)會有這么多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印度行政系統(tǒng)源自什么?英國殖民體系。它本身就是為了奴役印度,而非治理印度而設立的。從一開始,整個印度行政系統(tǒng),包括選拔考試都是有問題的。IAS公務員制度,就是典型案例。 而在獨立之后,印度議會通過選舉,選出了政客,他們不是政治家,他們是新的殖民者。他們利用英國人遺留的殖民系統(tǒng),不斷從印度攫取利益,然后存到海外的銀行。印度俗語就說,在歐洲有一個國家叫瑞士,有很多白人和黑錢。 印度共產(chǎn)主義學者不止一次寫道,印度不是一個民主國家,它是一群公務員、政客和資本家所統(tǒng)治的殖民地。1947的獨立只不過是讓印度,由英國人的殖民地,變成了印度人的殖民地。如果你站在殖民地管理的角度,再去看印度政府,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一切不合理的舉動都能說通了。 ![]() 法外處決的司法系統(tǒng)不是問題,畢竟對于殖民地司法系統(tǒng)而言,法外處決本身就是維護壓迫制度的必然行為。低效的行政也不是問題,對于殖民地行政系統(tǒng)而言,低效且長久存續(xù),才是第一要義,快速的機構改革反而不利于統(tǒng)治。 所以,當你覺得印度行政系統(tǒng)存在弊病時,那就是你看待它的角度不對,只要你站在一個殖民者的角度去看,印度今天的行政體系,利用6785名IAS核心公務員,牢牢地控制住了一個15億人的國家,你就可以看清這套系統(tǒng)是多么強大。 英國人走了,但這套系統(tǒng)卻遺留了下來。就如同種姓已經(jīng)被從法律上刪除,卻依舊留在人們心中一樣。 印度統(tǒng)治階級,利用這套系統(tǒng),重新構建了新的種姓階級。只不過這個新系統(tǒng)的婆羅門,比之前更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