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p> 人活一輩子,要真心待人,又要避免真心付錯了人。 總是保持警惕,這不是害人,而是為了保護好自己。 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不成為眾矢之的。 因此,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靠邊站、能藏鋒、知進退。 01 靠邊站,旁觀。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成為了中原的霸主。 有一次,匈奴使者來出差,要會見曹操。 曹操擔心自己的相貌太丑,不能震懾使者,就主動提出,自己作為帶刀侍衛(wèi)在一旁站著,讓另一個人假扮成自己。 不料,匈奴使者看出了端倪,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span> 事后,曹操派人追殺匈奴使者。 從當年的情形看,曹操主動靠邊站,有三點好處:一是便于觀察具體情況,二是可以遮擋自己不夠好的形象,三是轉嫁社交的禍事。 歷史上,曹操是一個響當當?shù)拇笕宋?,但是他并沒有稱帝,而是以輔佐漢室的形象出現(xiàn)。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為舞臺中間那個人,是職場上位置最高的那個人。就是拍戲,自己一定要是主角,當配角就不太樂意了。 但是中間的位置,就巴掌大小,你也來,我也來,是站不住腳的。 一旦你站在中間不動了,那么就會遇到“一山不容二虎”的情況,各種爭斗就來了。
當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力量,往中間站的時候,難免會得罪很多人。萬一自己的實力不夠,那就會被眾人排擠出去,被鼓勵。 當一個人不再強取中間位置,能夠主動靠邊站的時候,看起來出息不大,但是他能夠保全自己。 有句土話:“天掉下來,也有高個的人頂著?!笔堑?,中間的人最高大,因此承受的壓力最大,災禍來了,也是他第一個受苦。 做一個一輩子都靠邊的人,也沒有什么不好,旁觀者清,不迷糊,不“首當其沖”。 萬一有一段時間,自己到了最中間,那也要記得讓賢,別洋洋得意。 02 能藏鋒,圓融。 在《水滸傳》里,有兩個軍師,吳用、朱武。 吳用的位置很高,名氣很大,朱武則顯得“稍遜一籌”。 在梁山的時候,朱武是沒有什么存在感的,總是等吳用提出建議之后,他才應和幾句,也不會認定自己的話,就一定是對的。 在上梁山之前,朱武的兄弟陳達被九紋龍史進活捉了。朱武跑到史進面前,哭訴了一番,顯得束手無策,非常可憐。 直到梁山好漢被招安之后,朱武才顯示了自己的實力。比方說,征討遼國的戰(zhàn)役中,朱武和兀顏延壽斗政法,各種生僻的政法,都瞞不過朱武的眼睛,最終活捉了兀顏延壽。
一個人有本事,但是不要顯露出來,藏好了,在關鍵時候,才用得上。 藏鋒守拙,是給別人更多展示的機會,體現(xiàn)自己的謙卑;是讓自己低調一些,避免被人算計和嫉妒;是給自己更多喘息的機會,可以持續(xù)成長。 做人,就像一塊圓潤的玉一樣,可以放在人家的手里,帶來舒適感。但是又非常堅硬,不是誰都可以捏碎的。 但凡厲害的人,藏好自己的智慧。沒事少提建議,多聽一聽大家說什么。看破別人的言行舉止,動機,但是不戳破。 藏好自己的話鋒,避免任何的唇槍舌戰(zhàn),不給人挑刺,不帶著怒氣說話。降低說話的分貝,保持微笑。 藏好自己的力量,不與人身體對抗,不做出攻擊的樣子。若是有人靠近,還可以退一步,顯得自己軟弱,膽小怕事。 藏鋒守拙,不是自己一直畏手畏腳,而是如海綿一樣,可以被擠壓,又能自己恢復原貌,和周圍的人友善相處。 03 知進退,順勢。
人生沉沉浮浮,有上升,也有下降。若是固定在一個高度,那就平鋪直敘了,不精彩,也是做不到的。 活得順順利利的人,總是看起來“隨波逐流”的樣子。他們不是墮落,而是順著勢頭去行動,如順水推舟,順風而行。 說簡單一點,人取得一定的收成之后,見好就收。接下來,就能夠享受成果了。在遇到越不過的溝溝坎坎的時候,繞道而行;走進死胡同的時候,倒著走回去。 北宋的王安石,變法強國,卻遇到了守舊派的打壓,因此他辭去宰相的位置,隱居江寧,一心一意寫文,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朝的劉禹錫,主張變法,卻得罪了權貴,被貶到地方,又被地方官打壓,被安排到小屋居住,他依然活得自然,寫下《陋室銘》。 既然無法前進了,那就退一步好了。真的不必在強硬的地方,死磕到底。 若是年紀大了,退下來,好好休息,也未嘗不是最好的安排。 04 做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靠邊站、能藏鋒、知進退,不是不思進取,而是以退為進,水底為海,隨時而為。 一味地爭強好勝,因過于剛強,導致自己處處受挫。 從今往后,做一個低頭笑的人吧,軟軟的,暖暖的。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