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聽了兩節(jié)與“書”有關(guān)的課,一是陳璐瑤老師的《諫逐客書》,一是王皖玉老師的《與妻書》。 兩篇課文都是“書”,卻是不同的文體。《諫逐客書》為隨事諫諍、議論政務的奏疏,《與妻書》為傳寄親人、吐露心聲的書信。寫作目的不同,讀者對象也不同。《諫逐客書》是李斯上書帝王陳情言事,諫阻逐客;《與妻書》則是臨終絕筆,寫給妻子直抒心志。課堂學習時應該帶領(lǐng)反復誦讀,認真體會二者在態(tài)度、語氣、表達方式、語體選擇上的差異。這是其一。 其二,學生課堂學習時,還要注意這些作品切于實用、關(guān)注特定對象、富于針對性的特點;要結(jié)合具體作品,學習有理有據(jù)地發(fā)表意見,闡發(fā)主張;要把握書信注重交流、抒寫自由的文體特質(zhì),體會作者的深摯情感。 教材中,編者有意將兩篇“書”放在一起,學習提示也是合在一些編寫—— 奏疏一類公文,往往針對具體政事闡發(fā)觀點,務求實效,因而要精心構(gòu)思,巧妙措辭,選取恰切的立足點和切入點。李斯作《諫逐客書》,針對秦王驅(qū)逐客卿的政令發(fā)表意見,意在勸說君王收回成命。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作者站在“跨海內(nèi),制諸侯”的高度看待逐客的利弊得失,歷數(shù)秦國過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漸富強的史實,切中了秦王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最終成功打動秦王。文章鋪張揚厲,氣勢雄渾,頗有戰(zhàn)國策士的論辯之風。
所以教這樣的“書”也難,但以“評”化難或許是最好的路徑。 凡經(jīng)典之作,必有許多評論家的獨到點評,以這樣獨到而又富有卓見的評論切入學習,必能事半功倍。陳璐瑤老師和王皖玉老師就是這樣做的。 陳璐瑤老師在引導學生梳理文章論證思路后,圍繞黑板上書寫的劉勰對文章的評價進入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鑒賞文章的勸諫藝術(shù)。
1.入機順情,品味勸說語氣 2.動言中務,勸說立足關(guān)鍵 3.工于陳說,感受語言魅力 學習過程中,陳璐瑤老師還引入其他課文比較拓寬掘深了學習主題。 ![]() ![]() 王皖玉老師由《與妻書》是“二十世紀最美的情書”入手,圍繞“吾至愛汝”的深情與“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勇決,引導學生展開閱讀欣賞—— 一是解讀書信,品味深愛 1.借回憶之窗,窺相愛之實 2.借囑托之語,窺相愛之實 3.借鬼神之愿,窺相愛之實 二是探究“深愛”,溯源“死因” ![]() 兩篇“書”的學習就是這樣化難為易,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思辨,重點難點均已破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