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span>Bulbostylis paradoxa 屬:球柱草屬 “球柱草屬”這名字非常貼切,意思是:長的像球柱形的一種草嗎?我也沒找到具體的中文名。 我確實是被它的外觀所吸引的,起初我以為這是某種塊根,像布馮或者象牙宮一樣,有碩大的根莖。 我又看背景圖,像是經歷過火災,但是狀態(tài)卻非常好。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刷到的一個視頻,春天打野的野菜,具體名字忘了,底下有一條評論說:如果來一場大火的話,這些菜長的更多,因為草木灰為它們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 大概是這意思吧,這會兒想翻原視頻也翻不到了。 所以,正好看到Bulbostylis paradoxa 浴火重生后的欣欣向榮的景象,就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 來,一起來扒一扒。 
Bulbostylis paradoxa 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墨西哥到巴西南部熱帶草原、山脈、峽谷的特有植物,數量之壯觀,一眼望不到邊。 這種植物在生長期時被綠葉所覆蓋,俯視之下,它們也成就了碧綠的草原,漫山遍野都是它們的身影,甚至有種無從下腳的感覺。葉子細長,呈線形,顏色多為翠綠色,質地柔軟,從基部叢生而出,猶如綠色的發(fā)絲,形成一個個小而緊湊的植株叢,整體看上去猶如一小簇綠色的絨球,十分可愛。它在巴西有一個有趣的俗稱,被叫做 “capim barba de bode” ,意為山羊胡須草,這個名字生動地描繪出了它的外觀特征。Bulbostylis paradoxa 植株通常密集叢生,植株矮小,一般高度在10-20厘米左右。其莖纖細,呈直立狀,表面較為光滑。當炎炎夏季來臨時,它們的葉子也會因為高溫缺水而慢慢的變黃、變枯。

這片綠色的草原也在此時變成了干旱的荒蕪之地,沒有綠色就好像一切都失去了生機。 
終于,在某個黃昏的傍晚或者夜晚,天干物燥,電閃雷鳴,一不小心就燃起了熊熊大火,凡是干枯的植物都不能幸免于難,全都燃燒成了灰燼,融入這片土地。  Bulbostylis paradoxa 的莖也被燒成了黑炭色,但是它們的頂部卻爆發(fā)出了新的生機,并在火災后的短短24小時就開花。如此的不可思議?對不對?幾乎每根燒焦的莖上都能看到旺盛的新生長,小煙囪頂上長著奇怪的綠色頭發(fā)。
鑒于這種植物的神奇功能,引來了科學家們對它們的研究,甚至巴西的科學家們還在固定的區(qū)域進行了人為的火災實驗。  《生態(tài)學》雜志上這篇文章的主要作者、圣保羅大學的Alessandra Fidelis說:“在被燒焦、燒毀后,你在這種植物上看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花序開始發(fā)育。你可以看到新的葉子從莖狀結構重新排列。幾天后,當它已經完全開花時,葉子開始再生?!?/span>這些花序實際上在第二天就出現了,一周后花朵才盛開,而其余的植物仍被燒焦。她繼續(xù)補充道:“Bulbostylis paradoxa 這種植物對火的反應很快。通常,當沒有火的時候,它們是不會開花的?!?/span>“你必須考慮到,我們的火災通常發(fā)生在旱季,沒有降雨,這使得這種植物更令人印象深刻-當系統(tǒng)中沒有水,沒有降雨時,它仍然可以很快開花。”理想情況下,Bulbostylis paradoxa 在火災中奇跡般的快速反彈將鼓勵更多人了解火在植物群落中的作用。因為高溫燃燒后的草原釋放出大量的有機肥料,這些肥料跟土壤混合后,為Bulbostylis paradoxa 的萌發(fā)提供了營養(yǎng)儲備。 火災之后,地面變得開闊,沒有了其他高大植被的遮擋和競爭,土壤中的養(yǎng)分也因燃燒而釋放出來。當其它植物還需要較長時間恢復生長甚至難以存活時,Bulbostylis paradoxa 卻能夠迅速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開花、結果,并通過風力將種子傳播到更廣闊的空間,繁衍后代。 短短一兩天的時間,它們就能將黑色的草原重新變成綠色,足以證明它們對草原的復原力及其與火共存的能力。由此可見,Bulbostylis paradoxa 的特點就是它的莖對自然火災(非常容易受到閃電影響的地區(qū))有著超強的抵抗力,盡管它幾乎成了灰燼,但是仍然活著,所以它被人們稱為“大草原的幸存者”。 
▼火災前與火災后的狀態(tài) 
 有獎投稿|多肉周邊合作|多肉拍賣|多肉團購|未完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