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你的伴侶有強烈的控制欲嗎?
也許你暫時沒辦法做出回答,沒關系,下面我先例舉一些控制欲強的表現,你可以對照看一下,比如:
對方晚回消息,就開始瘋狂打電話;
要求對方隨時報備行程,甚至查手機;
對方和異性正常交往,也會感到不安,甚至發(fā)火;
希望對方的生活重心完全圍繞自己轉,ta自己的社交和興趣都要退后。
這些行為看似是“太愛對方”,但實際上,這往往反映了你內心的不安全感,而這種不安全感,很多都源于“缺愛”。
你自己可能也不想這樣,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這是因為你內心的空洞已經存在很久了,并不能靠你的自我安慰來填補。
心理學中有一個“依戀理論”,它說的是:
我們小時候和父母(或者主要撫養(yǎng)者)的關系,會直接影響我們成年后的親密關系。
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關注,或者總是被忽視、被冷落,Ta就會形成一種不安全型依戀。
這種依戀模式會讓Ta在成年后,特別害怕被拋棄,然后就會通過控制伴侶的行為,來獲得安全感。
你的自我價值感可能也偏低,會覺得:
“如果我不夠好,對方就會離開我。”
為了緩解這種不安全感,你會試圖讓對方“證明”對自己的愛。
比如:
要求對方陪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來確認自己在對方心中的重要性。
缺愛的人會把伴侶當成自己生活的全部,甚至是一種“情感救命稻草”的感覺。
這種過度依賴,會讓你對伴侶的一舉一動都特別敏感。
一旦伴侶的行為不符合你的期待,你就會感到焦慮,接著就會用控制的方式,試圖讓關系回到“自己覺得安全”的狀態(tài)。
控制欲看似是為了“維持關系”,但實際上,它會給關系帶來巨大的傷害:
丨首先就是會讓對方感到窒息:
沒有人喜歡被控制,過度的控制會讓伴侶感到壓抑,甚至想要逃離。
丨其次它還會破壞你們的信任:
回顧一下你做出的行為,是不是都是在告訴你們兩個人,你不相信ta愛你,你不相信ta的話,所以需要各種證據。
丨最后它還會讓你忽略自己的成長:
你過度關注伴侶的行為,會讓你沒有精力去關注自己,你被情緒牽著走,看不到自己深層的需求,當然也沒辦法自我調節(jié)和滿足。
那如何才能減少自己的控制欲和不安感呢,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慢慢調整:
當你感到焦慮、不安,甚至想要控制伴侶時,先停下來,問問自己:
“我為什么會這樣?”
是害怕被拋棄?
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找到情緒背后的原因,避免被它控制,再一次重蹈覆轍。
缺愛的人往往把伴侶當成唯一的情緒安撫者,覺得只有伴侶做了讓自己滿意的事,自己才能高興起來。
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學會自我安撫。
比如:
當你感到不安時,可以試著深呼吸、冥想,或者做一些讓自己放松的事情,這都可以讓你的情緒平緩下來。
前面提到,控制欲的根源之一是低自我價值感。
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內在的自信,比如:
每天練習對自己說:“我值得被愛,我不需要通過控制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p>
也可以通過記錄你的日常生活來看到你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例如你今天沒有拖延按時完成了工作,這都值得被肯定。
健康的親密關系,應該是兩個人共同成長,而不是一個人試圖“抓住”另一個人。
如果你的過去是缺愛的,沒關系,從現在開始,學會愛自己,充盈自己的內心吧。
但如果你發(fā)現你的控制欲已經嚴重影響了你的生活和關系,可以考慮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