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xué)習(xí)行書時,不論是選擇趙孟頫、董其昌為師,還是臨摹顏真卿、米芾,都是為了打好筆法基礎(chǔ),進而直入魏晉。有些書友索性少走彎路,直接以王羲之為師,這也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初學(xué)“書圣”筆法,臨習(xí)哪部作品合適呢? ![]() 我們在選帖時,要盡量從易于上手、書寫較為理性的學(xué)起,《蘭亭序》《喪亂帖》雖然經(jīng)典,但它們都是王羲之情感極為飽滿之時寫得隨性之作,感性壓倒了理性,所以學(xué)起來就很難,另外,這兩件作品也存在真?zhèn)沃妗?/span> ![]() 與之相比,《圣教序》無疑是最佳選擇。它來歷清晰、選字嚴格,而且足有1900多字,幾乎囊括了日常使用到的漢字,非常適合長期臨摹。從宋代開始,它就被宮廷書法家視為“圭臬”,時人稱贊:“天衣無縫,勝于自運”。 ![]() 懷仁根據(jù)宮中所藏的王羲之真跡,耗時20多年,一個字一個字的把關(guān),先剪裱再臨摹,最后書丹石上,鐫刻成碑。西安碑林至今藏著此作原碑。但是,《圣教序》不論是碑還是諸拓本,都存在明顯的漫漶、缺損、模糊情況,給臨摹者帶來了不便。 ![]() 所幸當(dāng)年懷仁的集字原稿留了下來,其中有些字是直接從真跡上剪貼下來的,所以也被學(xué)界稱為“唯一確定的書圣真跡”。它遞藏有序,蘇軾、佛印、項元汴都收藏過,蘇軾還寫跋文道:“圣教序者。唐太宗為三藏法師玄奘撰也。高宗臨御。以一金錢購?fù)豸酥蛔?。命懷仁匯集成文。藏之天府。其勒石行世者。則懷仁臨摹筆也?!币馑际钦f這件作品就是碑刻的底稿。 ![]() 《墨跡圣教序》清代時進入內(nèi)府,清亡后被溥儀帶出宮,上世紀40年代末被帶到臺灣省,如今藏于臺北故宮,是該館的“一級文物”,文物圖檔編號為K2B000383N000000000PAF。書法界常說“碑不如帖,帖不如稿”,比起碑刻,墨跡本更細膩真實。 ![]() ![]() 王羲之筆法精髓就在于其細膩的細節(jié)處理,而碑刻字口的模糊、重要筆畫的缺失,都有可能誤導(dǎo)我們。墨跡本起筆時凌空取勢、順鋒入紙形成的小虛尖都很清晰,行筆中鋒,筆畫圓勁靈巧,絞轉(zhuǎn)連帶,調(diào)鋒、換面處理自然。 ![]() 結(jié)字的以縱取勢,字與字的虛連、飛白都清清楚楚。透過筆墨流露出的晉人瀟灑平和的韻致,也是碑刻版沒有的。《墨跡圣教序》全卷一字不缺,洋洋灑灑,堪為學(xué)習(xí)王羲之行書的最新范本,它足以改寫書法史了。 ![]() 而今,我們將懷仁《墨跡圣教序》進行了超高清1:1復(fù)制,見此作如見原作,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yīng),以供大家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