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 年3月11日麻城解放后即將全縣劃為12個行政區(qū),即城關(guān)、宋埠兩個縣轄鎮(zhèn),中驛、林店、乘馬、福黃、閻河、三河、龜山、東木、棲黃、白果10個區(qū),下轄236 個行政村。 1951年元月,實行民主改革,改236個行政村為 250 個鄉(xiāng)。同時各區(qū)改用數(shù)字排列,并從白果、宋埠、中驛劃出15鄉(xiāng)成立唐郁區(qū),為第十三區(qū)。 1951年行政區(qū)劃表 第一區(qū)城關(guān),駐地城關(guān)鎮(zhèn),設(shè)15個鄉(xiāng):三臺、紅石、松鶴、西城、樊顧、南湖、諶家園、歸亭、船夫、熊家、白鴨、平靖、楓樹、七里崗、許家。 第二區(qū)中館驛,駐地中館驛,設(shè)18個鄉(xiāng):城內(nèi)、陡坡山(后改涂廟)、迎集、夾洲、方河、溥集、(另有一鄉(xiāng)名不詳)、鄒崗、何塆、陳家大塆、鐵門、大堰、彭畈、磨鐮溝、王茂畈、晏店、王集、天竺寺。 第三區(qū)宋埠,駐地宋埠鎮(zhèn),設(shè)22鄉(xiāng):拜郊、騎龍、袁家、歧亭鎮(zhèn)、陶園、張家洲、周德、野雞崗、喻家河、深溝、葉店、彭店、螺殼潭、周家、李勝、羅家畈、鄢家河、熊店、大塘角、丫頭山、王俸咀、河崗。 第四區(qū)林店,駐地料棚,設(shè)21鄉(xiāng):羅家鋪、八大畈、李斯文、料馬崗、高山、棗林崗、李華、林店、洪廟、安家畈、高家凹、龍井、汪家大屋、劉家凹、院子、萬義、熊易、河上潭、塆店、料棚、南崗。 第五區(qū)乘馬,駐地乘馬崗,設(shè)11鄉(xiāng):大河鋪、乘馬崗、西張店、寸腰石、董家畈、張家崗、丁家畈、江浩、王福店、江樹、騎路鋪。 第六區(qū)福田河,駐地福田河,設(shè)23鄉(xiāng):黃土崗、張店、土門、下馬廟、磨石、雙廟關(guān)、兩路口、杜家河、梧家崗、伍家河、福田河街鄉(xiāng)、嚴(yán)家畈、桐枧沖、小漆園、碾盤嶺、長嶺崗、四道河、鷹山畈、堰頭、新屋河、朱家河、深溝、長塘。 第七區(qū)閻河,駐地閻家河,設(shè)13鄉(xiāng):吳家灣、曹家灣、丁家寨、萬家灣、饒家塆、張家大凹、桃林河、李家樓、蔡河、古城、閻河、磨子山、張家灣 第八區(qū)三河口,駐地三河口,設(shè)17鄉(xiāng):龜頭廟、太子廟、八磊石、平斗石、柳林、張家坊、周家、汪家、饒家畈、徐家、石門畈、胡昌沖、三河、東岳、張廣河、陽石、殷胡。 第九區(qū)東木,駐地木子店,設(shè)26鄉(xiāng):李峰山、洗馬河、獨楊樹、祠堂鋪、張臺城、八字塆、游家沖、木子店、劉家塆、月形塘、馬牙山、楊梅樹、第六鄉(xiāng)、甘家沖、楊家畈、畈里邊、涂家鋪、毛家垱、寺基山、固基河、金家塆、周家塆、葉家山、商家山、向明河、河門咀。 第十區(qū)黃市,駐地張家畈,設(shè)18鄉(xiāng):張家邊、屈家畈、夏家畈、佛塔山、新橋、余家沖、柏術(shù)山、牌坊崗、李南沖、蔡店河、鄧家山、余家河、鮑家沖、張家畈、項家畈、沈家河、梅花園、駱駝坳。 第十一區(qū)龜山,駐地鋪頭坳,設(shè)25鄉(xiāng):家龍、派夫嶺、倪家河山、打雁尖、大坳、管驛河、鹽田河、肖家山、東界嶺、雷氏祠、三星、合鮑、程家寨、南泰、蔡元正橋、周家崗、官家坎、牛占鼻、楊家鋪、鮑東塆、鋪頭坳、龜頭河、桃林河、熊家河、梨樹。 第十二區(qū)白果,駐地白果,設(shè)26鄉(xiāng):陶家鋪、傅興塆、趙家堰、麻基崗大塆、四山、占集、陳墩、夫子河、官家畈、鄒家河、真武廟、熊家溝、蔡家河、胡家松林、望花、梁家畈、箭廠崗、沙府廟、東岳廟、麻溪河、陳家鋪、羅家埠、義生黃、徐家垱、沙塘凹、易家山。 第十三區(qū)唐郁,駐地唐郁塆,設(shè)15鄉(xiāng):黃富益、金雞李、十彭、蔣萬、嚴(yán)王、唐郁、鐵門崗、走馬崗、江家河堤、周鐵崗、毛家大塆、劉元旦、大廟崗、古龍、大店。 7月,從白果劃出12個鄉(xiāng)成立夫子河區(qū),為第十四區(qū)。從龜山區(qū)劃出12個鄉(xiāng)成立東河區(qū),為第十五區(qū)。從棲黃區(qū)劃出9個鄉(xiāng)成立黃市區(qū),為第十六區(qū)。從東木區(qū)劃出10個鄉(xiāng)成立梅莊區(qū),為第十七區(qū)。從福黃區(qū)劃出13個鄉(xiāng)成立黃土崗區(qū),為第十八區(qū)。并將白果列為縣轄鎮(zhèn),至此全縣分為18區(qū)、3鎮(zhèn)。 1952年10月,麻城東部的東木、梅莊、棲黃、黃市四區(qū)劃歸勝利縣。 1953年4月25日,將全縣14個區(qū)的206個鄉(xiāng)、7個街合并為196個鄉(xiāng)、4個街,并改白果為區(qū)轄鎮(zhèn)。 1955 年初,夫子河區(qū)并入白果區(qū)。8月20日,勝利縣撤銷,梅莊區(qū)劃歸羅田。木子店、木棲河、蔡店河3個區(qū)仍歸屬麻城。木子店更名東木區(qū),木棲河更名黃市區(qū),蔡店河更名張家畈區(qū)。 1956 年2月20日,撤銷唐郁、黃市、東河、黃土崗4個區(qū),并為城關(guān)、中驛、宋埠、林店、乘馬、福田河、三河、閻河、龜山、東木、張家畈、白果等12區(qū),以及城關(guān)、宋埠、白果3個縣轄鎮(zhèn)。9月,東木、張家畈兩區(qū)保留原建制,其余10個區(qū),分為22個指導(dǎo)組:即城關(guān)區(qū)分為許家、閔集兩個指導(dǎo)組;中驛區(qū)分為中驛、彭畈;宋埠分為李勝、馮家涼亭;白果區(qū)分為夫子河、走馬崗、梁家畈;乘馬區(qū)分為乘馬、西張店;福田河為福田河、黃土崗;林店區(qū)分為院子、林店、料棚;三河區(qū)分為平斗山、三河;龜山區(qū)分為鹽田河、鋪頭坳;閻河區(qū)分為閻河、磨子山。轄121個鄉(xiāng)。 1957 年元月29日,并22個指導(dǎo)組為19個指導(dǎo)組,即將院子指導(dǎo)組下轄的院子鄉(xiāng)并入乘馬指導(dǎo)組;羅家鋪、安家畈兩鄉(xiāng)并入料棚指導(dǎo)組;梁家畈指導(dǎo)組下轄的明山鄉(xiāng)劃歸閔集,梁家畈由縣委直接指導(dǎo);磨子山指導(dǎo)組并入閻河指導(dǎo)組。3月21日,恢復(fù)龜山、三河口、福田河、乘馬崗4個區(qū)。平畈的9個指導(dǎo)組合并為城關(guān)、中驛、宋埠、唐郁、夫子河、白果、閻河等7個指導(dǎo)組。 1958年9月6日,全縣第一個公社成立,稱白果人民公社。9月29日,撤銷區(qū)建制,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全縣設(shè)14個公社,即五四(城關(guān))、中驛、紅星(宋埠)、紅旗(唐郁)、東方紅(張家畈)、東風(fēng)(東木)、紅光(閻河)、紅色(乘馬)、白果、三河、龜山、福田河、紅專、云霧等。97個鄉(xiāng)改為 97個大隊,下轄中隊(村級)。白果鎮(zhèn)改為公社轄鎮(zhèn)。 1959 年 2月17日,變更部分公社的名稱,即五四改城關(guān),紅星改宋埠,紅旗改鐵門,東風(fēng)改東木,紅色改乘馬,白果改白果,紅專改稱機關(guān)公社。此后大隊更名為管理區(qū)。機關(guān)公社除五腦山林場外,并入城關(guān)為紅專管理區(qū)。6月,宋埠鎮(zhèn)從宋埠公社分離為縣轄鎮(zhèn)。9月,城關(guān)鎮(zhèn)恢復(fù)鎮(zhèn)人民委員會名稱,同時撤銷機關(guān)公社。11月,龜山茶場改為云霧公社。 1961年5月25日,中驛公社保留原名稱,下轄6個管理區(qū)改為6個分社。其余公社改稱區(qū),下轄的93個管理區(qū)更名為人民公社,鎮(zhèn)不變。 1975年,撤銷原來的11個區(qū),建立16個人民公社。93個公社復(fù)稱管理區(qū),保留城關(guān)、宋埠、白果3個縣轄鎮(zhèn),增設(shè)3庫4場:即明山、三河、浮橋河3個水庫,以及龜山茶場、林店茶麻場、五腦山林場、宋埠良種繁殖場。(詳見下表) 1976年,白果鎮(zhèn)劃歸白果公社管轄。1982年元月19日,白果鎮(zhèn)復(fù)為縣轄鎮(zhèn)。 1984年元月 23日,全縣取消人民公社,改16個公社為15 個區(qū),設(shè)麻城、宋埠、白果、浮橋河4個縣轄鎮(zhèn),原管理區(qū)改為98個鄉(xiāng),6個鄉(xiāng)級鎮(zhèn),716個村(居)民委員會。 1985年元月24日,從龜山區(qū)分出鹽田河、東界嶺、三星3個鄉(xiāng)成立鹽田河區(qū)。此后,又將三河柳林更名為馬王河鄉(xiāng),河鋪鄉(xiāng)更名為金盤地鄉(xiāng),白果的兩河口鄉(xiāng)更名為劉家大塆鄉(xiāng)。 1975年撤區(qū)并社后的行政區(qū)劃表 城關(guān),駐地關(guān)廂設(shè)6個管理區(qū):紅專、南湖、黃金橋、許家、平靖、閔集。 中驛,駐地中館驛,設(shè)4個管理區(qū):迎集、王集、彭畈 、中館驛。 宋埠,駐地宋埠鎮(zhèn),設(shè)7個管理區(qū):拜郊、野雞崗、楊畈、李勝、歧亭、龍井、大塘角 鐵門,駐地鐵門崗,設(shè)6個管理區(qū):涼亭、陶園、王崗、走馬崗、毛大、鐵門。 白果,駐地白果鎮(zhèn),設(shè)9個管理區(qū):麻溪河、建國、梁家畈、明山、易家大塆、望花山、夫子河、兩路口、盧家河。 龜山,駐地鋪頭坳,設(shè)4個管理區(qū):鋪頭坳、牛占鼻、大坳、丁家河。 東河,駐地王家沖,設(shè)4個管理區(qū):鹽田河、東界嶺、三星、管驛河。 張家畈,駐地張家畈,設(shè)7個管理區(qū):張家畈、白石山、木棲河、蔡店河、梅花園、余家河、黃市。 丁家坳,駐地黃泥坳,設(shè)8個管理區(qū):李峰山、祠堂鋪、古城、黃泥坳、博士坳、木子店、丁家坳、石磴坳。 三河口,駐地三河口,設(shè)6個管理區(qū):舒家畈、平斗山、河鋪、八磊石、石門畈、柳林。 張廣河,駐地張廣河,設(shè)3個管理區(qū):饒家畈、獅子峰、張廣河。 閻家河,駐地閻家河,設(shè)5個管理區(qū):李家樓、柏塔、山水灣、石陂、閻河。 黃土崗,駐地黃土崗,設(shè)6個管理區(qū):新屋河、堰頭、長嶺崗、四道河、小漆園、黃土崗。 福田河,駐地福田河,設(shè)7個管理區(qū):兩路口、雙廟關(guān)、磨石、福田河、長塘、張店、土門。 順河集,駐地塆店,設(shè)6個管理區(qū):西張店、上樓、塆店、林店、大田鋪、梅家樓 乘馬,駐地萬義,設(shè)8個管理區(qū):江樹、院子、萬義、王福店、得勝寨、董家畈、乘馬崗、羅家鋪。 1984年行政區(qū)劃表 關(guān)廂,駐地關(guān)廂,設(shè)6個鄉(xiāng):松鶴、南湖、黃金橋、許家涼亭、平靖、閔家集。 中館驛,駐地中館驛鎮(zhèn),設(shè)5個鄉(xiāng):中館驛鎮(zhèn)、中館驛、王集、迎河集、彭畈。 宋埠,駐地宋埠鎮(zhèn),設(shè)7個鄉(xiāng):拜郊、野雞崗、大塘角、龍井、楊畈、李釗、歧亭鎮(zhèn)。 鐵門崗,駐地鐵門崗,設(shè)6個鄉(xiāng):馮家涼亭、陶園、王崗、蔡家大塆、于天崗、鐵門崗。 白果,駐地白果鎮(zhèn),設(shè)10個鄉(xiāng):夫子河、兩路口、盧家河泰子河鎮(zhèn)、麻溪河、建國、梁家畈、明山、易家大灣、望花山。 龜山區(qū),駐地鋪頭坳,設(shè)7個鄉(xiāng):鋪頭坳、牛占鼻、大坳、丁家河、鹽田河、東界嶺、三星。 熊家鋪,駐地熊家鋪,設(shè)4個鄉(xiāng), 邊店、熊家鋪、栗林口、龜頭河。 張家畈,駐地張家畈,設(shè)7個鄉(xiāng):張家畈、白石山、木棲河、蔡店河、梅花園、全家河、黃市。 木子店,駐地木子店,設(shè)8個鄉(xiāng):李峰山、祠堂鋪、東古城、黃泥坳、木子店、丁家坳、博士坳、石磴坳。 三河口,駐地三河口,設(shè)8個鄉(xiāng):舒家畈、平斗山、河鋪、八磊石、張廣河、饒家畈、石門畈、柳林。 黃土崗,駐地黃土崗,設(shè)7個鄉(xiāng):四道河、長嶺崗、新屋河、堰頭、小漆園、黃土崗、黃土崗鎮(zhèn)。 閻家河,駐地閻家河鎮(zhèn),設(shè)6個鄉(xiāng):李家樓、柏塔、山水灣、石陂、古城、閻家河鎮(zhèn)。 福田河,駐地福田河鎮(zhèn),設(shè)7個鄉(xiāng):兩路口、雙廟關(guān)、磨石、福田河、張店、土門、福田河鎮(zhèn)。 乘馬崗,駐地王福店,設(shè)7個鄉(xiāng):江樹、院子、萬義、王福店、得勝寨、董家畈、乘馬崗。 順河集,駐地長嶺崗,設(shè)8個鄉(xiāng):西張店、上樓、灣店、林店、羅家鋪、大田鋪、梅家樓、李斯文。 1984年縣轄鎮(zhèn)行政區(qū)劃表: 城關(guān)鎮(zhèn):3個居委會,龍池橋、鼓樓路、義井路。8個村委會,龍池橋、小東門、楊基塘、朝圣門、城西、雷家灣、陵園、上湖。 宋埠鎮(zhèn):1個居委會,宋埠鎮(zhèn);4個村委會,長塘灣、李勝、項森、湘幫河。 白果鎮(zhèn):1個居委會,白果鎮(zhèn);3個村委會,聯(lián)盟、曾家塆、姜家鋪。 浮橋河鎮(zhèn):1個居委會,浮橋河鎮(zhèn);1個村委會,浮橋河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