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水 本文約1000字 閱讀大約3分鐘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夏,年僅19歲的少年英雄霍去病出征河西,率領萬余鐵騎,直插隴西,勢不可擋,大破匈奴,一直殺到“漠南無王庭”,打通河西走廊。大漢天子龍顏大悅,先后設立武威、酒泉、張掖、敦煌等河西四郡。 ![]() 河西四郡 據(jù)說,張掖之名是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河西走廊就是中國之臂,它為中國拽回了一個西域。 匈奴呼天為“祁連”,祁連山即“天山”之意。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span> 原來,祁連山下有一片水草豐美的草原,人稱“夏日塔拉”,意為“黃金牧場”,當年曾是匈奴王的牧地。清人梁份《秦邊紀略》云:“其草之茂為塞外絕無,內(nèi)陸僅有。”難怪匈奴悲嘆:失去了祁連山,使我們喪失了良好的牧場,牲畜不能繁殖。我們是多么凄傷啊! ![]() 霍去病墓 ![]() 馬踏匈奴 ![]() 馬踏飛燕 河西走廊,草場遼闊,水草豐美,源于祁連山冰川。冰川是固體水庫,如祁連八一冰川,長約30.5公里,冰層厚80米,儲水量為1.5億立方米,相當于十個西湖。祁連山冰川一年融化70多億立方米水,匯成“河西走廊生命線”。沒有祁連山冰川,就沒有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年降雨量只有150毫米,不及江南一場大雨,唯一水源就是祁連山冰川。 ![]() 祁連山·黑河 ![]() 祁連山·夏日塔拉 2006年第3期《中國國家地理》認為,“祁連山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不僅僅是河西走廊,不僅僅是絲綢之路,不僅僅是引來了宗教、送去了玉石,更重要的是祁連山通過它造就和養(yǎng)育了冰川、河流與綠洲做墊腳石和橋梁,讓中國的政治和文化渡過了中國西北海潮的沙漠,與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了,中國人在祁連山的護衛(wèi)下走向了天山和帕米爾高原。” 然而,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祁連山共有2523條冰川,面積1470平方公里。和1970年相比,祁連山冰川面積減少517平方公里,而且有298條冰川完全消失。 ![]() 祁連山八一冰川 2024年,蘭州大學曹泊教授研究測算,祁連山目前冰川儲量約為680億立方米;預計到2050年,約剩230億—300億立方米;預計到2100年,將只剩30億—130億立方米。 冰川萎縮,雪線上升,河西走廊生命線全線告急。 戰(zhàn)國《列子》記載了“杞人憂天”寓言故事:“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杞國有個人,整天擔心天崩地塌,以致睡不著覺、吃不下飯。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 ![]() 從反面看,這則寓言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jù)地憂慮和擔心。從正面看,這則寓言展現(xiàn)了古人“探天問地、善于思考、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精神。 數(shù)千年來,祁連山冰川滋潤養(yǎng)育了河西走廊。今天,“杞人”不再憂天,該憂天的應該是“祁”人,450萬祁連山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