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錯誤的觀念:將圓滑,等同于人情世故。 圓滑是圓滑,人情世故是人情世故,這兩者不是一回事,而是兩回事。擅長人情世故的人,未必圓滑;圓滑的人,也未必擅長人情世故。 老實人都抱怨,自己不夠圓滑,人生肯定要完蛋了。這,不過是自己嚇自己罷了。根本沒有那么嚴重, 如果你是個不夠圓滑的老實人,最好要有這6種本事。 01 守住嘴巴,閉口不談。 老實人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守不住嘴巴,總是喜歡向別人掏心掏肺。 殊不知,你向別人掏心掏肺,別人非但不會領你的情,還會覺得你軟弱可欺,從而得寸進尺,選擇拿捏你。 與其嘴巴太多,不如守住嘴巴,保持沉默,當個聽客。別人不知道你的情況,對你不太了解,自然就會對你客客氣氣。 在人情社會,永遠都是“說多錯多,不如不說”。你對別人說太多,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不過是“順藤摸瓜,拿捏七寸”罷了。切勿掉以輕心。 02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老祖宗有言:“人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p> 直白一點來說,我們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至于別人的一畝三分地,我們不要管太多,也不要涉足其中。 A項目跟我們有關,那我們就專心負責A項目。而B項目跟我們無關,哪怕B項目出了什么問題,我們都不要管太多,當不知道就行了。 管了超過自己本分的事兒,基本上,都會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要知道,煩惱皆因強出頭。多管閑事的本質(zhì),就是強出頭,遲早害死自己。 03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在江湖,就應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p> 別人不侵犯我們,那我們也沒必要侵犯別人??梢莿e人侵犯了我們,那我們就需要及時反擊,給別人一點顏色瞧瞧。 要像“玫瑰”一樣,從遠處看,嬌艷欲滴,特別乖巧。可一旦別人侵犯玫瑰,玫瑰身上的刺,就會刺傷這些人。 既要有慈悲的心腸,也要有剛硬的手段。這兩者,終究是缺一不可的。能夠保護善良的,只有硬實力。做人不夠硬氣,只會被人當成軟柿子來拿捏。 04 不前不后,處于中間。 有一個很矛盾的事兒:冒出頭,容易被“槍打出頭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處于后邊,容易被“時代淘汰”。 也就是說,處于前邊,冒出頭,不行;處于后邊,過分落后,也不行。既然如此,處于“中間”的位置,才是最恰當?shù)摹?/p> 這就是“不偏不倚”的姿態(tài)。跟槍打出頭鳥不沾邊,也跟淘汰不沾邊,兩邊都不沾邊,簡直就是“不粘鍋”。哪怕成為了小透明,處境也都是安穩(wěn)的。 站隊也是如此。不要一開始就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多點模棱兩可,多點打太極,基本上,可以隔絕大部分的是非、禍事。
05 一笑置之,切勿較真。 為人處世,可以認真,但一定不能較真。 認真,是做事的態(tài)度,越是認真做事,越是可以取得好成績。而較真,不過是一種偏執(zhí)罷了。越是偏執(zhí),越容易得罪人,犯了事兒。 舉個例子。別人嘴碎,說了你一句話,難道你就要跟別人斤斤計較嗎?沒必要。因為這世上的小人太多了,我們計較不過來。 對于生活中的瑣事,保持“一笑置之”的態(tài)度就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人在江湖,與其過分精明,不如適度“難得糊涂”。 06 可以看破,不能說破。 有很多事兒,眼睛可以看,但嘴巴不能說。一說了出來,我們就需要為這句話負責。 某些真相,大家都心知肚明,可就是沒有人說出來。某一天,你忍不住了,非要說出來,那你就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被人針對、打壓。 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兒,我們說出來,又有什么意義呢?沒有意義,不如不說。守住嘴巴,裝成不知情的模樣。 別人不知道,就我們知道的事兒,哪怕我們說出來,別人也不會相信,還會惹來一身腥,又有什么意義呢?沒有意義。不要拿自己的安危,不當回事。 有很多事兒,可以看破,但不能說破。這并非沒有正義,而是潛規(guī)則如此,你我都要遵守。潛規(guī)則,是沒有善惡的。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