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同樣的茶葉,有些人泡出來香氣四溢、入口順滑,而有些人泡出來又苦又澀、寡淡無味。 這到底是為什么? 其實,泡茶就像做飯,同樣的食材,方法不同,味道就千差萬別。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三個簡單但超實用的泡茶技巧,保證讓你的茶又香又潤,越喝越上頭! ![]() 第一點:水溫要對,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脾氣” 泡茶最講究的就是水溫,水溫不對,茶的味道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完全泡廢。不同的茶葉,對水溫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分類記住它們: ? 綠茶、黃茶:水溫低一點(80-85℃) 綠茶(比如龍井、碧螺春)和黃茶(比如君山銀針)比較嬌嫩,水溫太高容易把茶葉“燙熟”,泡出來的茶又苦又澀,甚至?xí)幸还缮於棺拥奈兜馈?/span> 最好的方法是,水燒開后稍微晾一下,等個兩三分鐘再沖泡,這樣茶湯會更鮮爽,香氣也更清新。 ? 白茶、紅茶:中等水溫(85-90℃) 白茶(如白毫銀針、壽眉)和紅茶(如正山小種、滇紅)可以用稍高一點的水溫泡,尤其是白茶中的老白茶,泡的時候可以稍微高溫一點,才能把茶葉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充分釋放出來。 ? 烏龍茶、普洱茶、黑茶:高溫泡(90-100℃) 烏龍茶(如鐵觀音、大紅袍)、普洱茶(生熟普)和黑茶(如安化黑茶)都是“耐泡選手”,這些茶葉結(jié)構(gòu)較緊,香氣物質(zhì)和茶多酚含量較高,必須用高溫水沖泡,才能讓茶香充分釋放。 尤其是普洱熟茶和黑茶,甚至可以直接用100℃的沸水來泡,滋味會更醇厚。 第二點:投茶量要合適,別太多也別太少 有些人泡茶喜歡抓一大把,覺得茶葉多了味道才濃。 但其實,茶葉放太多,泡出來的茶又苦又澀;放太少,則寡淡無味。正確的投茶量要根據(jù)茶具和茶葉的品種來調(diào)整。 ? 蓋碗(110-150ml):投茶量 3-5克 蓋碗是最常用的泡茶器具,一般來說: 綠茶、黃茶、紅茶投 3克 左右,茶湯鮮爽不濃烈。 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投 5克,能泡出濃郁香氣。 普洱、黑茶投 6-8克,茶湯更醇厚。 ? 紫砂壺(200-250ml):投茶量 5-7克 紫砂壺更適合泡烏龍茶、普洱、黑茶等耐泡的茶葉,茶葉稍微多一點,茶味會更足。 ? 大玻璃杯(300-500ml):投茶量 2-3克 適合泡綠茶、紅茶,不適合濃泡,否則容易苦澀。 如果實在記不住茶葉克數(shù),可以用“1:50”這個大概的比例,也就是 1克茶葉對應(yīng)50毫升水,這樣泡出來的茶基本不會出錯。 第三點:出湯要及時,別把茶悶壞了 很多人泡茶時,一不小心就泡過頭了,結(jié)果茶湯苦澀難喝,尤其是綠茶、紅茶、烏龍茶,如果泡太久,茶葉里的苦澀物質(zhì)(茶多酚、咖啡堿)會大量析出,影響口感。 所以,掌握好出湯時間,才能讓茶湯更香更潤。 ? 第一泡時間要短,后面適當(dāng)調(diào)整 一般來說: 綠茶、黃茶、紅茶:第一泡 10-15秒 出湯,后面每泡增加5-10秒。 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第一泡 15秒 左右,后面每泡增加5-10秒。 普洱茶、黑茶:第一泡可以洗茶(快速倒掉),然后 10-20秒 出湯,后面逐漸增加時間。 ? 怎么判斷是不是該出湯了? 如果你用的是蓋碗,可以打開蓋子聞一下,如果香氣濃郁,就可以出湯了。如果味道還沒出來,可以再稍微等一會兒,但不要泡太久,否則味道容易變苦。 前幾泡快出湯,保持茶湯的鮮活度;中后期適當(dāng)延長時間,讓茶味層層釋放;最后幾泡可以悶泡,把最后的滋味泡出來。 泡茶是個細活,關(guān)鍵就看這三點! 泡茶,講究的就是一個“香、潤、順口”。很多人泡茶失敗,不是茶葉不好,而是水溫不對、投茶量太多(或太少)、出湯時間沒掌握好。只要記住這三點: ? 水溫要對,不同茶葉有不同的“脾氣” ? 投茶量合適,別貪多也別太少 ? 出湯要及時,別讓茶悶壞了 學(xué)會了這些,你的茶一定會越泡越好喝!趕緊收藏起來,下次泡茶就用上,保證茶湯香氣撲鼻,喝起來順滑甘甜! 溫馨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