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實驗5-1】二氧化硫溶于水 ![]() 實驗原理: 易溶于水,常溫下1體積水可溶解約40體積SO2? 實驗步驟:將充滿SO2的試管倒置于水中 實驗現(xiàn)象:試管內液面迅速上升 高頻考點:? ①試管中液面上升后無法完全充滿水,因部分H2SO3分解重新生成SO2。?? ②不能通過此實驗,驗證二氧化硫與水反應,可能是物理溶解和化學反應共同作用的結果。? 26.【實驗5-2】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 實驗原理: SO2與品紅中的有色物質發(fā)生化合反應,生成不穩(wěn)定的無色化合物。顏色恢復原因:加熱時無色化合物分解,重新釋放SO2并恢復品紅原有顏色。?? 實驗步驟:SO2通入品紅溶液 實驗現(xiàn)象:品紅褪色且加熱后恢復紅色? 高頻考點:?漂白效果為暫時性,受熱可逆;僅作用于有機色素(如品紅、織物、草帽、紙張等),對無機顏色(如Fe(SCN)3)無漂白作用,不能漂白酸堿指示劑。 27.【實驗5-3】濃硫酸與銅反應 ![]() 實驗原理: ![]() 實驗步驟:見上裝置 實驗現(xiàn)象:銅絲表面先變黑后溶解,品紅褪色,石蕊溶液變紅,反應后溶液冷卻稀釋呈藍色。? 高頻考點:? ①使用可抽動的銅絲控制反應進程,避免浪費試劑及減少污染? ②必須加熱才能引發(fā)反應,反應后冷卻才能將溶液倒入水中稀釋觀察顏色 ③濃硫酸表現(xiàn)氧化性與酸性,具備一定吸水性 28.【習題實驗】濃硫酸與木炭反應 ![]() 實驗原理: ![]() 實驗步驟:見上裝置 實驗現(xiàn)象:無水硫酸銅粉末變藍,品紅褪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高頻考點:? ①先檢驗H2O,再處理SO2,最后檢驗CO2,避免干擾?? ②濃硫酸只表現(xiàn)氧化性,具備一定吸水性 ③SO2依次表現(xiàn)漂白性與還原性?? 29.【實驗5-4】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 實驗原理: ![]() 實驗步驟:先用鹽酸酸化,再滴加氯化鋇溶液 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白色沉淀 高頻考點:?不能用稀硝酸酸化?:酸性條件下,亞硫酸根可能將氧化為硫酸根?? 30.【實驗活動4】用化學沉淀法去除粗鹽中的雜質離子 實驗原理: ![]() 實驗步驟:溶解→沉淀→過濾→中和→蒸發(fā) 實驗現(xiàn)象:略 高頻考點:? ①通過加入過量試劑生成不溶性沉淀,再過濾分離 ②除雜試劑為BaCl2、?NaOH、Na2CO3,碳酸鹽需在鋇鹽之后 ③蒸發(fā)目的除去多余的HCl,將濾液蒸發(fā)至出現(xiàn)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用余熱蒸干? 31.【實驗活動5】不同價態(tài)含硫物質的轉化 ![]() ![]() 實驗原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轉化 實驗步驟:略 實驗現(xiàn)象:略 高頻考點:選擇合適的氧化劑與還原劑 32.【實驗5-5】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相互轉化 ![]() 實驗原理: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實驗步驟: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用乳膠管和彈簧夾封住管口,振蕩注射器,觀察現(xiàn)象。打開彈簧夾,快速吸入10 mL空氣后夾上彈簧夾,觀察現(xiàn)象。振蕩注射器,再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一開始無色氣體不溶解,之后無色氣體變?紅棕色,振蕩后紅棕色褪去。 高頻考點:實驗需在通風條件下操作,避免吸入有毒氣體? 33.【實驗5-6】噴泉實驗 ![]() 實驗原理:氨氣極易溶于水(常溫下1體積水可溶解約700體積NH3)?。當少量水進入燒瓶時,NH3迅速溶解,導致燒瓶內氣體壓強驟降,外界大氣壓將燒杯中的水壓入燒瓶,形成噴泉。? 實驗步驟:打開止水夾,擠壓膠頭滴管使少量水進入燒瓶,觀察噴泉形成。?? 實驗現(xiàn)象:水通過導管迅速上升形成紅色噴泉,最終液體幾乎充滿整個燒瓶? 高頻考點: ①燒瓶必須干燥(否則殘留液體會溶解部分NH3,影響壓強差)? ②NH3氣體需充滿燒瓶(避免空氣殘留導致噴泉不完整)? ③HCl、SO2等易溶于水的氣體也可形成噴泉,但需注意吸收液選擇?? 34.【實驗5-7】銨鹽性質 ![]() 實驗原理: ![]() 實驗步驟:如上?? 實驗現(xiàn)象: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高頻考點:與堿共熱? 35.實驗室制備氨氣 ![]() 實驗原理: ![]() 實驗裝置:如上?? 實驗現(xiàn)象:略? 高頻考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 ②必須用堿石灰干燥,禁用酸性干燥機或無水CaCl2(與NH3絡合)?? ③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時導管應伸入試管底部,確保排盡空氣 ④?試管口塞?棉花?(減少氣體對流),棉花上沾有硫酸,吸收尾氣 ⑤氨氣的其他方法,如加熱濃氨水、濃氨水與生石灰或NaOH接觸 36.【實驗5-8】硝酸與銅反應 ![]() 實驗原理: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實驗步驟:略 實驗現(xiàn)象:濃硝酸:反應劇烈,銅片迅速溶解,產(chǎn)生大量紅棕色氣體,溶液呈藍綠色(濃硝酸溶解了部分NO2);稀硝酸:反應較緩慢,銅片逐漸變細; 產(chǎn)生無色氣體,接觸空氣后變紅棕色,反應后溶液呈藍色。??? 高頻考點: ①濃硝酸逐漸消耗后反應會轉為稀硝酸反應,最終生成NO?? ②若銅過量,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酸,銅又能繼續(xù)溶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