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雁回時》正在熱播,陳都靈真的在這部劇貢獻了她出道以來最有靈氣的演技,但奈何對手男演員辛云來實在是不夠給力。以至于劇情播出過半卡在28000的熱度上,接下來這周單更,劇方為了沖均集播放量,什么時候熱度能過30000真的就說不準了。 很多人說,看這部劇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看莊寒雁手撕周姨娘好爽情緒上頭,看莊寒雁固執(zhí)的只想要個家憐愛,看莊寒雁與柴靖的姐妹情更憐愛,但所有劇情只要傅云夕出場就變得下頭沒那么好磕了。 確實是,15集了,CP還沒有一個名場面出圈,已經(jīng)很說明問題了。而支持小青跟眾多觀眾還能看下去的,是這部劇女本位的劇本設置,是莊寒雁跟阮惜文之間血脈相連的母女情。 前幾集播出,很多人罵阮惜文這個媽,到13、14集紛紛給道歉說自己的聲音大了點。很少一個媽前期出來大家都罵然后中間反轉了的。之前在看《星漢燦爛》的時候,蕭元漪這個母親的行為是從頭被批判到尾,結局即使她真心悔悟了,也沒有逆轉風評。 為什么同樣都有叫奴仆按下女兒下令責打的戲份,為什么觀眾前后評價卻呈現(xiàn)差異呢。 蕭元漪對程少商蕭元漪(曾黎飾演)對女兒程少商(趙露思飾演)的方式是用我是愛你的,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當年她生下雙生子,面對軍情緊急和君姑的逼迫,把女兒留給了婆婆,帶走了兒子。她只怕兒子被養(yǎng)歪連累丈夫,卻不想女兒要如何掙扎求生存。 常年在外征戰(zhàn),缺席女兒的成長,不曾對她有過關心,甚至也不了解程少商之前過的是怎么樣的日子。歸來后對少商的“頑劣”行為,比如裝病,頂撞長輩,行為不像其他姐妹規(guī)矩,感到失望。 蕭元漪試圖通過嚴苛的管教將程少商塑造成“大家閨秀”,打造成她對大家閨秀的定義。同時還時時刻刻拿姎姎與程少商對比,出了事情不問緣由不講對錯,直接家法伺候。 劇中最大沖突的一集就是,程少商的哥哥看她的書案是七八歲孩童的,將自己的給了她。而姎姎的侍女仗著蕭元漪的寵愛,不由分說直接上手搶。 本就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對姎姎來說這件東西可有可無。但蕭元漪就是認為是程少商的錯,是她搶東西,爭強好勝。于是叫人杖責她。 她可以夸姎姎卻不可以對程少商說一句好話,她給姎姎送發(fā)簪新衣想不起來女兒也缺,她對姎姎的偏愛,本質是對自己教育理念的投射,認為只有符合傳統(tǒng)禮教規(guī)范的女兒才值得認可。 再加上,蕭元漪一直在軍營,處事就帶著軍事的強硬,希望所有人都聽她的,卻不知道家人是最不能用硬邦邦的態(tài)度對待。 而且她還多次在外,不僅不維護女兒的名聲,還主動貶低女兒,諸如粗鄙不堪這樣的詞都能在皇帝面前說出來。 有句老話說,你如何對待你的家人,外人就如何對待你的家人。蕭元漪自己先看不起女兒,宣揚女兒名聲不好,世家子弟又怎么會敬重愛護她。 因此蕭元漪這個角色,從頭到尾沒得洗白。 阮惜文對莊寒雁莊寒雁(陳都靈飾演)是從小不在阮惜文(溫崢嶸飾演)身邊長大,她聽著外人對母親的形容。高門貴女,文靜賢淑,名滿京城,心向往之。那是血脈里生出的孺慕之情。 阮惜文一見面就對莊寒雁冷漠,要把她驅趕出府,表面上看似無情,實則出于復雜的心理:一方面她沒能盡到母親的責任而感到愧疚,面對女兒時眼神里有痛苦有矛盾,這些細微的表情,觀眾看到了。 阮惜文是通過疏遠來逃避心中的愧疚。 她用強硬手段逼女兒離開她,企圖讓她服軟,想讓她看到這繁華京城下的腌臜,在女兒揭穿假道士的時候,她早已備好更大的石錘,只等揭發(fā)。 她要復仇但不想女兒牽涉其中,與宇文長安暗中籌劃復仇,擔心女兒卷入莊仕洋的陰謀而被迫將其推開,表面狠心實為保護。 為女兒準備及笄禮,體貼周到,而且還有一件事,自從莊寒雁回來四時衣物不缺,各類物品準備周到,這說明她早已用心備下。還安排了得力女婢去伺候。 更重要的是,阮惜文自己沒有過的好,她因“赤腳鬼”流言,從此不良于行,自鎖蒹葭閣,雖有管家之權,但其實也是困在牢籠中。 兩個母親的對比蕭元漪是有機會帶走程少商的,她主動拋下了女兒,多年不聞不問。 而阮惜文,為了女兒抗爭過,她撐著產(chǎn)后虛弱的體質,求了周姨娘,求了莊仕洋,最后無奈只能自己認下“赤腳鬼”流言,把女兒送走,不然女兒莊寒雁只有死路一條。 蕭元漪說對侄女姎姎跟女兒程少商是一樣公平的,但她的公平是偽公平,連她的妯娌都看出來了,她更偏姎姎。 但阮惜文給了自己能給的全部,安排的相親也是費盡心思打聽的,她甚至為了復仇早就把女兒的戶籍遷走,過戶給了張佑昌夫婦。 蕭元漪比起阮惜文,跟丈夫心在一處,丈夫對她言聽計從,軍中對她也是敬重??梢哉f她前半生只一件事不順,那就是女兒“程少商”。但阮惜文,她從高門貴女到家破人亡,被迫下嫁給莊仕洋,到察覺莊府不對,內(nèi)心煎熬,被人告知后半生只能坐輪椅的憤恨,一切交織在一起,她早已經(jīng)在無間地獄了。 蕭元漪以權威壓制個性,強調(diào)服從而非理解。這種“為你好”的專制行為特別容易讓觀眾方案,尤其是她對少商獨立人格的否定。劇中少商多次反抗并質問母親,進一步強化了觀眾對蕭元漪“這個角色的不喜歡。 但阮惜文只想送走女兒走出莊家泥潭,她三番四次提醒女兒不要困于宅斗,否則只會越陷越深。她應當飛向更寬廣的天地。 最最重要的是,觀眾沒有看到蕭元漪這個角色內(nèi)心的掙扎,沒有看到她為什么對少商嚴苛,而阮惜文的責罰都有動機去解釋。 這也是最大的區(qū)別,對觀眾來說,兩個角色口碑的反差,是角色動機,行為情感,敘事角度三重疊加的結果。 因此這也是為什么蕭元漪被批評為“狠心母親”,而阮惜文的行為則被認為“情有可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