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wǎng)上看到24年的一個話題,說東北人教育孩子時,總會跟孩子說要大大方方、敞敞亮亮的。 ![]() 五六歲的小孩,就非常自信地和外國人交流英語。 實際上,大大方方的背后,就是教孩子要自信。 心理學認為,自信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 美國橄欖球運動員D. 杜根表示,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屬于有信心的人。 他認為,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有堅定的自信心,就終會走到成功的彼岸。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杜根定律”。 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自信陽光的孩子。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給出建議,你養(yǎng)出的孩子是自卑還是自信,取決于這六件事。 一、尊重孩子,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最好什么事都聽父母的安排。 一旦孩子反駁,就否定孩子的判斷,孩子很容易變成一個沒主見的人。 一個全憑父母做主的孩子,既沒有自主能力,也喪失了自信心。 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一定是從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開始的。 ![]() 有些家長可能有疑問,孩子還小,有時候的想法并不對。 比如,問孩子吃什么,孩子總答一些垃圾食品,吃多了對身體也不好。 其實,家長們可以隔一段時間給孩子自主權。 最重要的是,要么不問,問了就尊重孩子的選擇。 二、學會分享與擔當 許多孩子在小時候,會出現(xiàn)“護食”的現(xiàn)象。自己的食物不許爸爸媽媽吃,自己的玩具也不給其他小朋友玩。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xiàn)在溺愛的家庭氛圍中。 比如,什么好吃的都留給孩子,家務也不讓孩子做。 這時候,父母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 可以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平分好吃的,也可以讓孩子幫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三、與人溝通時,學會講理 孩子還小時,總會用撒野、哭鬧這一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我在外面逛街時,也經(jīng)常能看到小朋友在地上打滾,不走了。 這時候,家長就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原則:如果你做得不對,再鬧家長也不會讓步。 同時,慢慢地教會孩子有想法、要求和情緒時,也要好好說話。 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鬧沒什么用,自然就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了。 四、教會孩子自尊自愛 自尊自愛的孩子,永遠會有著很高的配得感。 如果想教會孩子自尊自愛,最好的方式就是信賴且尊重自己的孩子。 比如,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決定。 與此同時,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獨特的閃光點,讓孩子明白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五、學會自我管理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總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 當陷入誘惑無法自拔時,就會慢慢偏離人生的正軌。 因此,培養(yǎng)孩子抵抗誘惑的能力,也十分重要。 ![]() 父母可以有意識地設置小游戲,制定好獎懲規(guī)則,慢慢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旦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那幾乎也就不用擔心孩子因為沉迷游戲而忘記寫作業(yè)了。 六、提高孩子的適應力 許多孩子在上學時,會表現(xiàn)出“分離焦慮”。 孩子說什么也不愿意離開家,害怕去上學。這時候,培養(yǎng)孩子的適應力就至關重要。 比如,平??梢远鄮Ш⒆尤ソ佑|陌生環(huán)境、有意地與孩子分離等等。 當孩子勇于探索外面的世界時,適應性也就隨之增強了。 總而言之,孩子總會長大,獨自去面對人生中的挫折。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孩子有一顆能戰(zhàn)勝萬能的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