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功效與作用,杭白芍治什么病及特殊功效,以下是白芍的相關介紹: 來源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頭尾和細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曬干。 別名白芍藥、金芍藥、杭白芍、亳白芍等。 性味歸經苦、酸,微寒。歸肝、脾經。 功效與作用養(yǎng)血調經:能養(yǎng)血斂陰,可用于治療血虛證,如面色萎黃、頭暈、心悸等,以及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等婦科病癥。 斂陰止汗:有斂陰止汗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自汗、盜汗。自汗常與桂枝等配伍,盜汗多與龍骨、牡蠣等同用。 柔肝止痛:能柔肝緩急止痛,常用于治療肝郁血虛、肝血虧虛等所致的脅腹、四肢疼痛,如肝郁血虛之脅痛,可與柴胡、當歸等配伍;血虛筋脈失養(yǎng)之四肢攣急疼痛,常與甘草配伍。 平抑肝陽:可平肝潛陽,用于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癥,常與石決明、龍骨、牡蠣等平肝潛陽藥同用。
用法用量主治病癥及特殊功效常用方劑四物湯:由白芍、熟地黃、當歸、川芎組成,是補血調經的經典方劑,常用于治療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病癥。 桂枝湯: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組成,具有解肌發(fā)表、調和營衛(wèi)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其中白芍斂陰和營,與桂枝相伍,調和營衛(wèi)。 逍遙散:包含柴胡、白芍、當歸、茯苓、白術等藥物,具有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的作用,用于肝郁血虛脾弱證,白芍養(yǎng)血柔肝,與柴胡等藥配伍,以疏肝柔肝。
配伍炮制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