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說血壓高就得吃一輩子降壓藥,這個和現在很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壓,他們對中醫(yī)不太信任有關。這代人年輕的時候趕上中醫(yī)發(fā)展低谷期,從小接觸的都是西醫(yī)治,現在就算體檢吃藥動手術都首選西醫(yī)。 雖然近年國家推廣中醫(yī),但真要治病時他們還是更信降壓藥。我想說的是這個血壓高≠高血壓病名。別被'高血壓'三個字嚇住,這就像堵車時交警來疏導,重點在解決堵車原因,而不是盯著儀表盤上的車速數字。 很多人以為高血壓就是血管壓力大,吃降壓藥把血管撐開就行。我舉例給大家說明白一點,這個問題就像處理高樓供水系統——如果水管里積了太多水垢,只加大水泵壓力或者把水管撐粗,都是治標不治本。真正要做的是把水管里的水垢清理干凈,這樣水泵不用費勁就能把水送到頂樓。 就像修車師傅不會只看車速表,好中醫(yī)會幫你排查:是油路堵塞(血瘀)?油箱漏了(氣虛)?還是發(fā)動機故障(臟器問題)? 所以我很認同李可先生說的話:高血壓其實是身體在自救!就像我們發(fā)燒是身體在殺滅病毒,血壓升高是身體在努力給缺血部位供血。當血管里堆積了太多血脂、代謝廢物(中醫(yī)叫痰濕瘀血),血液流動不暢,心臟只能拼命加壓來維持供血。 這樣說可能大家更容易明白一點:健康血管是暢通的高速路,血壓自然平穩(wěn)。堵車時(血管狹窄),身體會自動增壓維持供血,就像救護車鳴笛開道。 血管堵了,血壓能不高嗎?就像水管打折了,水壓“噌”地往上竄。人要是總坐著不動,脖子腰背僵得跟鐵板似的,血管被壓得七扭八歪,血壓能穩(wěn)才怪啊。 不如你調節(jié)一下自己的情緒,高血壓的人是最多生氣、焦慮、緊張的,這些情緒最傷肝。肝氣一堵,血就流不動,要么肝火蹭蹭冒(血壓飆升),要么肝血虧虛(頭暈眼花)。好些人把脾氣捋順了,血壓自己就下來了。 像有個人臉紅的像關公,動不動就摔手機,后腦勺突突跳著疼,容易中風。囑咐用決明子菊花茶,還有多喝芹菜汁,后面明顯穩(wěn)了很多。 我看診的時候看到不是很面善的患者,明眼就看出兇愛發(fā)脾氣那種,這類人多半有高血壓和經常頭痛。 這高血壓和肝的關系不用多說了吧,肝風內動、怒傷肝,肝怒了血壓也會高,這類患者務必要調整情緒,思路上可以去活血化瘀和鎮(zhèn)肝熄風,后面就是疏理肝氣,盡量幫助脾氣平穩(wěn)一點不影響肝的疏泄。 經驗用藥: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實、甘草)配上葛根、丹參、川芎,再加點川牛膝引血下行。白芍一舒展,相當于四物湯補血; 甘草一調和,好比四君子湯補氣; 柴胡、枳實專門疏通肝氣郁結。 葛根能把僵硬的脖子揉開,給大腦供血; 丹參、川芎一個清血管淤堵,一個推著氣血跑。 加上川牛膝把氣血往下引,血管一通,血壓就跟堵車疏散后的馬路似的,壓力自然小了。 有的人是痰濕淤堵(胖的朋友最常見),身體就像堵了的下水道,血跑不動心臟就得加壓泵。明顯的特點是舌苔厚啊,睡覺打呼像打雷,痰多油膩,喝涼水都長胖,我看診發(fā)現司機比較多,這類人飲食不節(jié),脾胃運化不好,還不運動,久坐多,我的經驗是半夏白術天麻湯配合每天快走,日常參考二陳湯、平胃散。陳皮、茯苓、白術這些健脾藥這些祛濕思路。 痰濕體質的人要記住'管住嘴、邁開腿'。溫膽湯泡腳幫助排濕,保和芄助消化,配合清淡飲食,效果比單純吃藥好得多。 淤堵主要就是:血太黏(痰濕)、血流不動(血瘀)、氣不順(氣滯)都得對癥解決。血瘀這是最危險的,最容易心梗了。 經典表現是頭痛像針扎固定位置,舌下青筋像蚯蚓,胸口時不時刺痛,有這些癥狀一定要注意,之前有個朋友就是突發(fā)心梗前三個月,就是這些癥狀,可惜沒重視... 預防的話可以了解三七粉+丹參粉+西洋參粉。 有人問能不能吃紅參治高血壓?這就像問'堵車能不能踩油門'——要是油不夠的車(氣虛),加點油能跑起來;要是發(fā)動機過熱(肝火旺),再加油就要燒壞了。 高血壓這個病啊,還得要看你是哪種情況,對癥用藥很重要~ ![]() |
|
來自: 新用戶9153366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