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沙漠,面積比我們國家稍小一點,因人類無法生存,號稱死亡沙海。不過,撒哈拉沙漠也曾經(jīng)有過青蔥歲月,那時沒有撒哈拉沙漠,而是撒哈拉草原。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東起紅海,西到大西洋,北至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橫貫非洲大陸北部,跨11個國家:埃及、蘇丹、利比亞、乍得、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尼日爾、摩洛哥、西撒哈拉、馬里、毛里塔尼亞。 撒哈拉沙漠東西長4800千米,南北寬1800千米,面積約920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的戈壁(礫漠)占69%,沙漠占21%,石質(zhì)山地和巖漠占10%。 撒哈拉沙漠中部有一條西北-東南向高地,包括阿哈加爾高原、提貝斯提高原等,地勢向四周逐漸降低,最高峰為乍得北部提貝斯提高原的庫西山,海拔約3415米;最低為埃及西北部蓋塔拉洼地,海拔約-133米。 撒哈拉東部有尼羅河從南向北貫穿,注入地中海,除此之外再無像樣的河流,多為季節(jié)性的內(nèi)流河與鹽湖。 滄海桑田,撒哈拉草原是怎么變成撒哈拉沙漠的? 【撒哈拉巖畫】 撒哈拉巖畫,就像是一部《史記》《漢書》,記載著一段段看似破碎,實際為一體的過往。 撒哈拉巖畫可不只在某一個狹小的區(qū)域,而是分布在整個撒哈拉沙漠。從埃及到蘇丹,從阿爾及利亞到摩洛哥,甚至是東南非的莫桑比克,都發(fā)現(xiàn)了巖畫。巖畫所記載的東西,可視為整個撒哈拉曾經(jīng)發(fā)生的故事。 很多的巖畫種有駿馬,而馬是逐水草而居的動物,馬兒生活在這里,說明很久以前撒哈拉有大片草原或綠洲。巖畫中還發(fā)現(xiàn)了水牛、疾馳的羚羊、龐大的大象、悠閑的河馬、長頸鹿等,成千上萬頭水牛在壁畫上嬉戲,水花四濺,栩栩如生。撒哈拉地區(qū)發(fā)現(xiàn)這么多動物,足以說明這里的草原區(qū)域面積巨大。 這些巖畫距今最早的超過1萬年,最近的大致是4千年。也就是說撒哈拉在4000年前,還有郁郁蔥蔥的草原,在一萬年前,有大片溫濕的草原,雨水充足。 在距今5000年左右,巖畫里的人物開始多了起來,有勇士持長矛、圓盾,有人在射殺鹿、野牛,有人竟然駕戰(zhàn)車,還有祭奠神靈的場面,栩栩如生,可能已進入階級社會。也有超前的巖畫,出現(xiàn)了“宇航員”,仿佛正在駕駛一架宇宙飛船,翱翔在無盡的宇宙中。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些撒哈拉巖畫中,極少有駱駝的身影。即使有駱駝,也出現(xiàn)巖畫的后期。或許這里到處是草原,駱駝不會竄過來追著夕陽奔跑,行走在無盡的蒼茫星河,白天黑夜交錯…… 如果用動物來給撒哈拉劃定時代,可以分為三個時代:馬時代、牛時代、駱駝時代。馬時代象征野生動物繁榮,牛時代象征著農(nóng)耕文明。而當(dāng)駱駝時代來臨時,一切都結(jié)束了。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巖畫開始減少,可能是氣候變遷,黃沙開始襲來,水源逐漸減少。到公元前400年左右,野生動物們都不知去向,人類也不在這里居住,撒哈拉草原完全變成撒哈拉沙漠。巖畫徹底消失。 【撒哈拉之眼】 撒哈拉之眼(Eye of the Sahara),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距大西洋約500千米。撒哈拉之眼位于西非毛里塔尼亞中部,海拔高度約400米,直徑近50千米,從太空看像地球的眼睛。 撒哈拉之眼地勢平坦,沒有高溫和撞擊痕跡,不是隕石坑;也沒有火山巖,并不是火山。 有人認為,撒哈拉之眼是失落的亞特蘭蒂斯。 公元前4世紀(jì)中葉,古希臘哲學(xué)家柏拉圖提出,海神波塞頓創(chuàng)建了亞特蘭蒂斯,它是個發(fā)達的古文明,又稱大西國或大西洲。公元前9600年左右,亞特蘭蒂斯進攻雅典失敗后,一日一夜就完全沒入海底 有人說即使撒哈拉之眼不是亞特蘭蒂斯,也應(yīng)該是人造結(jié)構(gòu),至少證明以前撒哈拉沙漠有規(guī)模龐大的人類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