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過同時要應(yīng)付好幾件事兒,忙得暈頭轉(zhuǎn)向,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 就像玩雜耍的,同時拋好幾個球,一個沒接住,就全亂套了,在古代打仗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情況,將領(lǐng)們要應(yīng)對四面八方的敵人,面對有限的兵力會顯得力不從心。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個成語“左支右絀”,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 一、成語的含義 左支(zuǒ zhī):應(yīng)付左邊。 右絀(yòu chù):右邊又顯得不足。 字面意思:原指彎弓射箭的姿勢,左手支持,右手屈曲。后指應(yīng)付了左面,右面又感到不夠(射箭拉不開弓或者拉開弓左手又撐不住了),比喻能力不足,無法兩頭兼顧。 語法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中性詞,人在處理事情時,能力有限,難以全面兼顧 造句: 小李一個人既要準備重要會議的資料,又要處理堆積如山的日常文件,分身乏術(shù),忙得左支右絀 二、成語的來源和釋義 出處: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span> 釋義:我不能教你(在戰(zhàn)斗時)左手支撐防御、右手彎曲進攻(的作戰(zhàn)技術(shù))。 故事: 話說在戰(zhàn)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連打勝仗,把韓國、魏國打得屁滾尿流,眼看就要打到魏國都城大梁了。這大梁可是西周王室洛陽城的門戶,大梁一破,洛陽也保不住,西周國君急得趕緊找謀士蘇厲想辦法。 蘇厲想了個招。他跑到白起軍營里,開口就說:'將軍聽說過楚國神箭手養(yǎng)由基嗎?這人能在百步外射穿柳葉,百發(fā)百中!'白起正得意自己的戰(zhàn)功,聽這話就冷笑:'這算什么?'蘇厲不慌不忙接著說:'可有個路人對他說:你這射術(shù)還沒學(xué)到家!養(yǎng)由基聽了后,氣得要路人露兩手,你猜路人怎么說?' 白起豎起耳朵,蘇厲模仿著路人語氣:'我教不了你左手撐弓、右手控弦的姿勢,但你知道嗎?你光顧著射箭,不知道歇口氣。等會兒胳膊酸了,弓都拉不直,一箭射歪,前面百發(fā)百中的名聲可就全毀了!' 說著話鋒一轉(zhuǎn):'您看您現(xiàn)在,剛打完韓魏,又北上攻趙,功勞夠大了。要是再帶兵穿過西周去打大梁,萬一失手,就像那射累的箭手,一世英名毀于一旦?。?白起聽了后,回想起自己連年征戰(zhàn)確實人困馬乏,最后真稱病退兵,西周這才躲過一劫 三、近反義詞 近義詞: 捉襟見肘(zhuō jīn jiàn zhǒu): 捉:拉。襟:衣襟。見:同“現(xiàn)”,露出。肘:胳膊肘。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也比喻顧此失彼。 反義詞: 游刃有余(yóu rèn yǒu yú): 游:運轉(zhuǎn)。刃:刀刃。余:余地。 刀刃游走于骨節(jié)空隙中,都還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術(shù)熟練,經(jīng)驗豐富,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四、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