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萬物周而復(fù)始,乃至生生不息。” 一年有四季的輪回,一天有日升月落,月升日落的輪回。 人與人的關(guān)系,也是有輪回的。 當(dāng)你到了六十歲之后,年齡有一個花甲的輪回,對于父母和子女的關(guān)系,也就看通透了。 一些看起來有變數(shù)的東西,其實充滿了定數(shù),聰明的人,以不變應(yīng)對萬變。 01 子女成家,也是分家。
從子女走進校園的那一刻,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和子女相處的時間在變少。子女上大學(xué)了,要出遠門了,這時候,父母的心覺得被掏空了,卻又深深祝福,感到幸運。 子女真正和父母分開,那應(yīng)該是結(jié)婚的那一天吧。 結(jié)婚,就是成家立業(yè),父母非常欣慰,也很快意識到,這一天開始,兒女和父母不再是一家人——父母的家門為兒女們打開,是大家,兒女的家是小家,不是父母的家。 若兒女有困難,不是索要父母的錢,是向父母借錢了。尤其是兄弟姐妹多的家庭,這一點特別明顯。 子女要父母帶娃,是幫忙,不是義務(wù)。曾經(jīng),父母帶子女,是天經(jīng)地義的,是責(zé)任擔(dān)當(dāng)。 反過來,父母有理想要實現(xiàn),也是向兒女借錢。比方說,開店鋪。 父母和兒女不再親密無間,閑來無事的時候,大家互相走動,就如同走親戚一樣。 也許是因為分家的緣故,很多父母看到兒女結(jié)婚,就止不住淚流滿面。有女兒的家庭,看到女兒遠嫁,這分別,就太扎心了。 繼續(xù)往后看,父母的家,會云霄煙散,而兒女的家,會慢慢蓬勃。 終于,大家庭不在了,小家庭卻長大了。這是一次漫長的取代的過程。 02 過節(jié)相聚,也是離別。 有一次相聚,就有一次離別。 相聚的時候,有多熱鬧,離別就有多失落。 作為70后,我初中畢業(yè)之后,就有多次去東莞、深圳打工的經(jīng)歷。 那時候,老家還沒有電話機,我們只能通過寫信,告訴父母,什么時候到家。 如果臨時有變動,這信里說的時間,就不對了。 有一次,老家下大雪,這過年也不通車。 我匆匆忙忙從東莞趕回來,到了縣城,發(fā)現(xiàn)沒有去老家的車,這就只能硬著頭皮,走回去。 就在我心情沮喪的時候,忽然看到路的拐彎處,有一個黑影——是父親,披著雨衣,來接我了。 父親說:“這下雪的,我就擔(dān)心你搭不上車......” 父子在下著雪的路上重逢,說了很多,特別溫暖。 年后,父親卻忽然沉默了。這分別的滋味,沖抵了重逢時所有的喜悅。 最可怕的是,父母和子女之間,也是聚一次少一次,見一面少一面。
我們以為,久別后的重逢,是一個家庭最好的日子。卻忽視了,“久別”兩個字,有多扎心。 時間、親情就像車輪一樣。每滾動一圈,就意味著到了一個新的出發(fā)點。并且從來不可以退回去。 多少子女,總想自己條件好了,就可以多陪伴父母,接父母到身邊。但是后來,只有一個結(jié)果——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03 我們給父母的一切,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也就是說,一個家庭里,做的一切,都會見證在每一代人身上。 一開始是父母做示范動作,后來是子女延續(xù),或者發(fā)揚光大。 說通俗易懂一些,就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父母如何孝順祖父母,子女就如何孝順父母。這孝道,到了一定的時候,就輪回一次。卑劣的父母,是養(yǎng)不出孝順的子女的。 父母用什么方法賺錢,子女對金錢的認知,就在什么層次。父母能夠賺錢多少,就給了子女什么樣子的生活,什么樣的起點。窮父母也能養(yǎng)富有的子女,但是子女的致富過程,困難大于同齡人。 父母如何恩愛,那子女的婚姻觀就是什么。父母感情不和,還要子女婚姻幸福,難度是很大的。真的有子女,因為父母感情敗了,自己也拒絕婚姻,害怕找對象。 父母的家在哪里,就讓子女的成長環(huán)境是什么。身在羅馬,走到羅馬,這是不同命運的。 有人說,子女們,一種是來報恩的,一種是來報仇的。 看起來,子女要如何,是自己決定的,其實是父母培養(yǎng)出來的。但凡子女都會愛父母,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一些父母太卑劣,對子女不管教,或者教子女低級的勞動方式,丑陋的三觀,導(dǎo)致子女心生仇恨。 04
當(dāng)我們到了六十歲,再去思念已故的父母,再去看子女是如何生活,如何盡孝,那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們掃墓的時候,其實也會預(yù)測到,若干年后,子女如何給我們掃墓。 祖輩走了,把血脈留給了我們。 我們老了,把生的希望給了子女。 我們走了,把家業(yè)留給了子女...... 世事翻來覆去,本是周而復(fù)始。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