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五十,兒女也都到了婚嫁的年紀。 作為父母,肯定希望他們能找到一個好伴侶,婚姻幸福美滿。 但現(xiàn)實是,兒女的婚姻,父母說話太多,可能適得其反。 說對了,是關心;說錯了,是干涉。 尤其是這三種“糊涂話”,最容易讓孩子反感,讓親家尷尬,讓家庭關系變得緊張。 勸你,少說,甚至不說,才能減少矛盾,保住自己的體面。 01 過度干涉:“這人不行,你必須分手”。 現(xiàn)實里,很多父母覺得自己閱人無數(shù),經驗豐富,一眼就能看出對方合不合適。 于是,當發(fā)現(xiàn)兒女的對象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忍不住挑刺、反對,甚至直接要求分手。 但問題是,婚姻是兒女自己過的,不是父母過的。 有時候,父母看不上的,兒女偏偏喜歡;父母覺得完美的,兒女卻沒感覺。 有個朋友的母親,看到未來兒媳家庭一般,學歷也普通,逢人就說“我兒子條件好,配她太委屈了”。 結果,人家聽說后,直接提出分手,朋友最后悔不當初,和母親大吵了一架。 記住,適當提醒可以,但過度干涉,只會讓兒女逆反,甚至逼得他們“死磕”到底。 02 比較攀比:“你看誰家的兒媳/女婿多優(yōu)秀”。 有的父母,喜歡拿兒女的伴侶跟別人比較,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更優(yōu)秀。 “你看你表妹的老公,年薪百萬”“你看你堂弟的老婆,能干賢惠”…… 這些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最容易傷害兒女的自尊,也容易破壞家庭和諧。 有個鄰居的婆婆,經常拿自己的兒媳跟別人比,動不動就說:“你看看隔壁誰誰誰的老婆,人家多能干,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飯菜做得那么好?!?/p> 結果,兒媳婦天天氣得回娘家,夫妻之間也因為這些比較而吵架。 人比人,氣死人,誰也不想被父母拿來當“別人家的反面教材”。 03 過早談論財產:“這套房子以后歸誰?” 現(xiàn)實里,有些父母過于現(xiàn)實,孩子剛結婚,甚至還沒結婚,就開始討論財產分配、買房出資、未來養(yǎng)老的問題。 “這套房子以后歸誰?”“我們老了,你們怎么安排?”“嫁出去的女兒,別想著分家產?!?/p> 這些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說早了,說多了,容易引起矛盾。 尤其是涉及到金錢、房產時,不僅讓兒女有壓力,也容易讓親家關系緊張。 有個朋友的父母,剛見親家,就問:“你們家打算出多少錢買房?” 結果親家臉色一變,當場就不高興了,最后這門婚事直接黃了。 家庭的經濟問題,需要溝通,但千萬別過早、過多干涉,不然容易引火燒身。 人到五十,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態(tài),適當給意見,適當閉嘴。 婚姻是兒女自己的,他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幸福。 少干涉,少比較,少談錢,才能讓兒女的婚姻更順利,也讓自己晚年更安心。 讓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里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
來自: AGINightingale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