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相信我們都聽過一句話“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這句話的核心,就三個字,起跑線。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起跑線呢? 按照21世紀的情況,孩子真正的起跑線,終究是父母托舉孩子的高度。 對此,肯定有人不服氣,你看朱元璋,乞丐出身不也能當皇帝嗎? 這些不服氣的人,可以問問自己,自己當皇帝了嗎?自己的孩子有資格當皇帝嗎? 不要拿“歷史上只有一例”的個例來舉例子,這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遠了。 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成功、失敗,都是時代的產(chǎn)物,而不是人本身的產(chǎn)物。說得直白一點,時勢造英雄,英雄亦應時也。 02 問題就來了,為什么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托舉孩子的高度呢? 答案就四個字,階層固化。 不論你我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罷,社會的階層,就是在不斷固化。固化的結果,就是“馬太效應”談到的一樣,窮者越窮,富者越富。 這一點,在農(nóng)村、小縣城如此,在大城市也是如此。 在農(nóng)村、小縣城,真有好崗位,讓你的孩子跟主任的孩子去競爭,那你認為,是你的孩子可以勝出,還是主任的孩子可以勝出? 答案不言而喻。 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是有房有車的土著需要996,還是沒房沒車的底層打工人需要996? 答案不言而喻。 財富的積累,階層的跨越,不是一代人就能夠做到的。需要多代人的合力,才“有可能”做到。重點看這三個字,有可能。而非必然。 03 普通家庭的財富積累,需要一個過程。 網(wǎng)絡上有一句名言:“你一代人的努力,怎么比得過我們?nèi)鷱纳??!?/span> A是一代人努力打工,B是三代人努力經(jīng)商。那你認為,是A可以跨越階層呢,還是B可以跨越階層呢? 毫無疑問,是三代人努力經(jīng)商的B可以跨越階層。 哪怕在大城市扎根,也是一樣的道理。第一代人努力讀書,走出大山;第二代人立足城市,買房扎根;第三代人成為真正的城市人,有更多的選擇。 你覺得,在2025年的今天,一個二十多歲的農(nóng)村青年人,能靠自己一代人改變命運嗎? 顯然是很困難的。 談到這里,又有很多人會舉劉強東、任正非的例子。 舉這些例子的人,顯然忘了一點,這是2025年,而不是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大哥大姐們,時代早就變了。階層早就固化了。 04 事實證明:父母托舉孩子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命。 一個問題:孩子成長的過程,拼的究竟是什么? 兩個字,資源。資源包括方方面面,有人脈資源、教育資源、關系資源、崗位資源、背景資源、家境資源等等。 就拿“教育資源”來說,A小孩是北上廣深的土著,B小孩是偏遠農(nóng)村的土著,那你認為,誰的教育資源比較好呢? 肯定是A小孩。 就拿“崗位資源”來說,A小孩有深厚的關系,B小孩啥關系都沒有,那你認為,誰能在崗位競爭中勝出呢? 肯定是A小孩。 要是真的認不清楚現(xiàn)實,建議了解一下什么是“蘿卜崗”。不要那么懶,也就打開瀏覽器搜索一下,就一清二楚了。 人,總不能活在幻想里。這個世界的真相,跟你的幻想,顯然是不太一樣的。
05 寫到最后 階層固化,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開始向“拼爹拼媽”靠攏。 拼爹拼媽的本質(zhì),就是在拼家底。 不說其它的,就說“雞娃”。大城市的孩子上補習班,一個月費用就上萬。有多少家庭,可以月入過萬呢? 雞娃也僅僅是開始,還有后邊的深造。 孩子讀了大學,后邊有幸考上了世界名牌大學,可以去深造。這深造的錢,都要幾十上百萬,又有多少家庭,拿得出幾十上百萬的費用呢? 深造,也僅僅是學歷的問題。畢業(yè)后出來找工作,還有人脈、背景、關系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都跟資源有關。資源不給力,前途就困難。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