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 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茶圈里,總有些朋友劍走偏鋒。 精心總結的泡茶步驟,從燙壺溫杯、投茶量把控到出湯時間,這些被大眾驗證過的方法,在他們眼里就是束縛。 他們覺得泡茶不必拘泥于形式,隨心就好。 于是,有人直接用冷水泡茶,茶葉在水中毫無生氣,幾個小時過去也沒泡出什么滋味; 有人泡茶時不看茶葉品類,統(tǒng)一用紫砂壺泡,將鮮爽的白茶泡得又苦又澀; 還有人泡茶時,完全不顧茶水比例,茶多水少,將一杯茶湯泡的濃得發(fā)苦,完全掩蓋了茶本身的清甜。 他們追求的隨性,卻讓每一杯茶都失了本該有的風味。 看著這些被錯誤對待的茶葉,著實讓人惋惜。 喝茶本是一件愜意的事,卻因為這些不當操作,變成了一種差強人意的體驗。 接下來,就為大家細數(shù)4點生活中常見的喝茶壞習慣。 要是你也有,希望能趕快避開,讓喝茶重新成為一種享受,而非將就。 《2》 一是避免“燙”。 當滾燙的沸水注入蓋碗,與白茶干茶相擁,瞬間激發(fā)出茶葉的香氣與滋味。 可此時,剛沖出的茶湯溫度極高,往往能達到85℃甚至更高。 若是迫不及待地將這樣的茶湯直接送入口中,那可是在給口腔和腸胃壁黏膜找麻煩。 滾燙的湯水會無情地灼傷它們,帶來難以言說的不適,甚至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健康隱患。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猛灌一口熱茶,舌頭瞬間被燙得麻木,嘴巴又干又澀,喉嚨也仿佛被火燒過一般。 有時候,甚至嘴巴里都會燙起一層皮,好好的喝茶體驗變成了一場“災難”。 更讓人無奈的是,不了解情況的茶友,還會誤以為是茶葉品質(zhì)不佳,殊不知罪魁禍首是那過高的喝茶溫度。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喝茶也是如此。 經(jīng)過注水、出湯、分湯等一系列流程后,不妨讓茶湯稍稍靜置一會兒,等它放涼一些再喝。 科學研究表明,適口的茶湯溫度在50℃-60℃之間,不過每個人對溫度的耐受程度不同。 總之,一杯剛沏好、熱氣騰騰的茶,別急著下口,至少要等到它不燙嘴了再喝。 不然,不僅會燙傷自己,還會讓味蕾暫時失去知覺,根本嘗不出茶的美妙滋味。 《3》 二是避免“濃”。 喝茶可得注意,千萬別長期喝濃茶,否則,無論是對茶湯風味,還是對身體健康,都沒什么好處。 濃茶的產(chǎn)生,大多和投茶量、泡茶時間脫不了干系。 泡茶時,要是不顧茶水比例,把茶葉像倒豆子一樣,大把大把地投入蓋碗中。 那泡出來的茶湯,比例失衡,茶湯自然滋味濃重。 還有,泡茶時間過長、出湯不及時,茶葉在水中長時間浸泡,各種滋味物質(zhì)大量釋放,也會讓茶湯變得過濃。 茶葉里主要有茶氨酸、咖啡堿和茶多酚這三種滋味物質(zhì)。 其中,茶多酚和咖啡堿釋放得快,茶氨酸則相對慢些。 所以,濃茶里咖啡堿和茶多酚含量超標,而帶來清爽鮮甜的茶氨酸卻很少。 過量攝入這些帶來苦澀味的物質(zhì),對身體并無益處。 一杯滋味物質(zhì)過量的茶湯,會掩蓋茶原本豐富的層次,讓人難以品味到茶的精妙之處,喝茶的享受也大打折扣。 而且,過多攝入咖啡堿和茶多酚,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比如,有些人對咖啡堿比較敏感,適量攝入沒事,一旦過量,晚上就容易失眠,在床上翻來覆去,別提多難受了。 并且,長期喝濃茶,味蕾適應了濃重的味道,對茶的香氣、韻味就不再敏感,即便面對頂級好茶,也難以領略其獨特魅力,實在是一種遺憾。 《4》 三是避免“霉”。 之前有位茶友來咨詢,他收藏的白茶居然發(fā)霉了。 第一反應就是勸他直接扔掉,可他卻抱著一絲僥幸問:“洗洗還能喝不?” 這問題讓人一時語塞,腦海里瞬間浮現(xiàn)出一個放久了、長滿霉斑的蘋果。 要是碰到這種情況,大家會怎么做呢? 想來多數(shù)人都會毫不猶豫地把它扔掉,然后重新削一個新鮮的。 畢竟,發(fā)霉意味著食物的本質(zhì)已經(jīng)改變,簡單清洗或削去霉斑,根本無法挽回變質(zhì)的事實。 茶葉也是如此,一旦發(fā)霉,就如同變質(zhì)的水果,再也不是原來的它了。 霉變后的白茶,內(nèi)部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風味物質(zhì)被嚴重破壞,還可能滋生大量有害細菌。 這些細菌和霉斑藏在茶葉的縫隙里,普通的洗茶根本無法將它們清除。 洗茶只是簡單的初次浸潤,無法深入清除這些霉菌及其產(chǎn)生的毒素。 當你把霉變的茶葉泡進水里,得到的不再是清爽茶香,而是刺鼻的霉味和酸腐氣息。 喝上一口,那怪異的味道在口腔里散開,還伴隨著刺痛感,讓人只想趕緊吐掉。 而且,霉變茶葉中的細菌和毒素是肉眼看不見的,卻能輕易突破人體防線,傷害腸胃。 所以,當發(fā)現(xiàn)茶葉發(fā)霉時,千萬別猶豫,果斷扔掉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5》 四是避免“懶”。 這里的“懶”指不及時清洗茶具。 每次泡完茶,茶具可別丟在一旁不管。 老話說“今日事,今日畢”,泡茶也是如此,當天用過的茶具,當天就得清洗干凈,千萬別拖到第二天。 尤其是蓋碗,千萬別讓茶湯和葉底在里面長時間放置,更不能隔夜。 不然,茶具就會變成藏污納垢的地方。 茶湯里含有各種物質(zhì),像青茶、紅茶、黑茶這些,茶湯中富含茶紅素和茶褐素。 茶具使用后若不馬上清洗,這些色素就會悄悄附著在茶具內(nèi)壁。 一開始可能只是細細的茶漬線,慢慢就會變成顯眼的茶漬斑。 時間一長,這些茶漬就會變得異常頑固,不管你怎么用力擦洗,都很難徹底清除,好好的茶具就這樣變得臟兮兮的,看著就讓人沒了喝茶的興致。 更重要的是,茶水營養(yǎng)豐富,長時間不清洗,就成了細菌的溫床。 這些細菌在茶具里大量繁殖,下次泡茶時,就可能隨著茶湯進入人體,危害健康。 想象一下,本想喝杯茶放松身心,結果卻喝進了一堆細菌,這多可怕。 為了喝茶過程更舒心順心,建議大家養(yǎng)成良好的清洗習慣。 《5》 不管是生活還是喝茶,都應該養(yǎng)成好的習慣。 當我們持之以恒地去堅持,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健康飲茶比想象中更有意義。 這并非墨守成規(guī),而是對好茶的尊重。 茶葉的色、香、味,只有在恰當?shù)臎_泡方式下,才能完美呈現(xiàn)。 若隨意泡茶、喝茶,或許能解渴,卻未必能滿足味蕾的真正需求。 因此,無論是喝茶,還是做其他事情,找對方向總是沒錯的。 細節(jié)決定成敗,健康的飲茶習慣,正是從避開“燙、濃、霉、懶”這些小細節(jié)開始的。 原創(chuàng)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yè)原創(chuàng)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jīng)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chuàng)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