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yī)大師張志遠先生臨證70年精華錄(423)滿庭芳先生謂《傷寒論》有三圣,指瓜蒂、巴豆、甘遂,大刀闊斧,能掃疾如神、藥下便攫。惜同道畏懼不用,致使良品湮沒難彰;謂張從正欣賞吐、下,僅限于瓜蒂、大黃,對甘遂一味所遣甚少,深屬遺憾。老朽曾見他投甘遂,源于《傷寒論》十棗湯、大陷胸湯,《金匱要略》大黃甘遂湯、甘遂半夏湯,以驅除痰飲、宿食、癥瘕、水邪為主,通利膀胱、谷道,由二陰逐出。吃制過的粉末,取生姜、大棗煎湯送下。因其勇敢起用不凡之藥,被稱“驚人的大家”。 1957年吾在山東中醫(yī)進修學校遇一地方干部,患肝硬化腹水,肚大如覆釜,臍眼外翻,足腫像瓜,數(shù)次放水,情況嚴重,醫(yī)院告訴已無良法。轉來后,知道吃過多種中藥,為了避免重復,給予大量白術保本,據(jù)理中湯和五苓散加相應之品,添了甘遂。計人參15克、白術60克、干姜10克、車前子15克、豬苓15克、桂枝10克、澤瀉15克、大腹皮10克、甘草3克,每日一劑,水煎,分四回服。連飲三天,減不足言;隨增甘遂末1克(沖),小便排出四次,未有更衣;囑咐繼用,腹水終于全消。追蹤觀察,預后良好。猛將甘遂,應當再起東山。 小郎中按:大病用猛藥不僅需要醫(yī)者有過人的膽識,還需要有深厚的理論和臨床功底,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把握住時機和藥量。如無使用經(jīng)驗或者沒有見過老師使用過,最好和患者溝通到位后再使用,防止出現(xiàn)醫(yī)療事故。甘遂這個藥小郎中沒有使用過,從文中張老的論述經(jīng)驗看,這味藥驅除痰飲、宿食、癥瘕、水邪為主,通利膀胱、谷道,由二陰逐出。這是此藥的使用指征。此外一定要注意保護患者脾胃,文中醫(yī)案張老也是采用這種方式,使用大劑量白術保護脾胃,防止藥物過于峻猛損傷脾胃。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醫(yī)生參考學習,患者請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chǎn)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任! ![]() 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 ![]() 一襟明月,抱拙博覽古今書 兩袖清風,懸壺濟世百年業(y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