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 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創(chuàng)的 第769篇文章 ▼ 人家秋雅離婚,你…… ▲ 中國有句古話,叫“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 以前我年幼無知,以為這句話就是勸人家離婚比較缺德,還是盡量要往合的方向勸。 我心想人家要是非要離婚,你還擱那兒勸和,你這不就是缺德嗎? 所以之前,感情出現(xiàn)問題來找我聊的,不管是情侶還是夫妻,我都是勸分不勸和。 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人家后面又和好了。 合著就我是小丑是吧。 當(dāng)初在我這兒一把鼻子一把淚,把對方說的恨之入骨,把這段感情說的齷齪不堪,讓我跟著你一塊,把對方罵成狗。 結(jié)果一回頭,你倆手拉手心連心破鏡重圓了,我成外人了是吧。 好好好。 這種事情經(jīng)歷的多了,我才真正明白古人的意思。 不是不讓你勸人離婚,而是你勸了,落不著好。 人家沒離,回頭你就成了人家夫妻倆一起討伐的,那個用心不良挑撥離間的賤人。 人家離了,你也并不是幫人脫離苦海救苦救難的菩薩,說不定某個午夜夢回孤單寂寞冷的時候,埋怨上了你。 而真正想離婚的人,根本輪不到你勸。 而那種嘴上喊得震天響跑你這里尋求心理安慰的,最多也多半離不了。 ▼ Leo Berne 作品 ▼ ![]() 最近在看一個臺劇《童話故事下集》。 好多網(wǎng)友看到最后大呼上當(dāng)。 因為這個劇一開頭,就是一堆的“清醒”金句。 “為什么女人過了30歲,目標(biāo)就要變成賢妻良母,那你前面叫我努力向上,是在跟我開玩笑嗎?” “結(jié)婚跟生小孩一樣,都是一種傳染病?!?/span> “你看到別人生,你都不會想生嗎?”“那你參加葬禮就會想死嗎?” …… 這些金句承擔(dān)了觀眾嘴替的功能,一句句砸到大家心坎里。 太爽了。 前幾集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一個30歲已婚女性的生活。 消失的公公,強勢的婆婆,媽寶的老公,以及支離破碎的她。 而女主,是個清醒又獨立的職場女性,三番五次地說要離婚。 每次當(dāng)她受夠了婚姻里的蠅營狗茍,大喊說要離婚的時候,觀眾都瞪大眼睛,滿心期待,好像下一集就能她就能掙脫婚姻枷鎖,從此海闊天空了一樣。 很可惜,并沒有。 這個劇用金句把觀眾吸引過來,但主旨并不是反婚反育。 它展現(xiàn)了婚姻的不堪,但卻沒有直接砸碎它,甚至于男女主經(jīng)歷了一系列事情,感情反而更好了。 結(jié)局happy ending,兩口子繼續(xù)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之前咬牙切齒的觀眾:…… 那之前,你的憤怒,你的無奈,你的掙扎,你的破滅,又算什么? 算我們瞎操心嗎? ▼ Leo Berne 作品 ▼ ![]() 到我這個年紀(jì),身邊的朋友,該結(jié)婚的總歸是都結(jié)婚了,甚至還有二婚的。 前幾年,雖然我還沒有成為一個情感博主,但也是朋友們聊這種事兒的頭號人選。 那我能怎么辦,除了使出渾身解數(shù)安慰,只能跟著痛罵對方。 “這種XX不離婚,還留著過年嗎?” 畢竟對方當(dāng)時態(tài)度,那叫一個堅決,而從她嘴里說出來,另一半的罪行,簡直是罄竹難書,我一個旁觀者都義憤填膺了。 安慰完了,回去了,沒過幾天,人家朋友圈又秀上恩愛了,一切濤聲依舊了。 我都能想想人家兩口子,半夜在被窩里是怎么蛐蛐我的。 想死。 打那之后,再有這種事兒,我打死也不會給出自己的態(tài)度。 最多就是冷靜幫忙分析一下離婚的得失利弊,都是客觀評價,沒有一點主觀想法。 以前聽到對方說準(zhǔn)備離婚,想的是趕緊拉一把。 現(xiàn)在是你愛死哪兒死哪兒去,別濺我一身血。 ▼ Leo Berne 作品 ▼ ![]() 離婚,只是一種抱怨方式,而不是一個行動指南。 因為離婚,不是說說就行的,它是個綜合性事務(wù)。 你要跟對方解除法律上的關(guān)系,既然涉及到法律,那它必然是復(fù)雜而繁瑣的。 尤其,涉及到孩子和財產(chǎn)。 打定主意要離婚的人,忙著切割財產(chǎn),爭奪撫養(yǎng)權(quán),以及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跟自己的另一半吵得熱熱鬧鬧。 那不叫離婚,那就叫調(diào)情。 婚姻是個既主觀又私密的事兒。 就跟喜歡吃香菜的和不喜歡吃香菜的,吃甜豆花的和吃甜豆花的,互斥對方為異端,但其實沒有對錯,你喜歡就好。 可能人家倆人的相處模式就是相愛相殺,恨的時候恨不得吃了對方,愛的時候又蜜里調(diào)油。 面目猙獰是他,慈眉善目也是他。 互為仇儺是他們,纏纏綿綿也是他們。 而你,只是個外人,一不小心就成為他們play一環(huán)的外人。 兩個人的電影 不該有三個人的姓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