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造就不一樣的人,文人更是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風(fēng)格。譬如一說到“唐”,人們或許會想到“狂”,提起“宋”,則不免想到一個“癡”,而談到“明”,很多人則會用“獨”來形容他們。
后世評選的明代十大才子,幾乎沒有一個不是性格張揚獨特之輩,每一個才子都有自己的執(zhí)拗和堅持。其中的羅洪先也是個性十足,是有名的“狀元和尚”。
▲ 羅洪先(1504-1564年),字達夫,號念庵,族譜稱彥明公。江西吉水縣谷村人,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狀元,授修撰。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羅洪先出生未及兩月,父親就死了。母親四十多歲,生了子亡了夫,禍福相連,勉強維持家庭生計,在苦難中將羅洪先養(yǎng)育成人。因聯(lián)名上《東宮朝賀疏》,冒犯世宗皇帝而被撤職,羅洪先離開官場,歸家務(wù)農(nóng)。從此隱居山間,整日沉浸在王陽明的心學(xué)、理學(xué)中,閉門謝客,默坐一榻,三年足不出戶。 ▲ 羅洪先尤以地圖學(xué)貢獻卓著,精心繪制的兩卷《廣與圖》,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圖集。 羅洪先一生的主要成就在理學(xué)和地圖學(xué)方面,在文學(xué)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著有《念庵集》22卷,收錄于《四庫全書》。感念人生苦短,世事無常,羅洪先辭官隱居,后斷然出家,投歸福建龍褲禪師,朝禪暮凈,終于大徹大悟。感念世人之迷茫,遂作《醒世詩偈》,警示后人,廣為流傳。羅洪先的行為在鄉(xiāng)鄰眼里是非?!吧怠钡?,尤其看到羅洪先拮據(jù)的生活后,更是取笑不停。對于鄰居的嘲諷,羅洪先也不急于當面辯白,回去后寫下一首奇詩(《醒世詩偈》其十二),以回應(yīng)嘲笑。《醒世詩偈》 其十二 急急忙忙苦追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營家計, 昧昧昏昏為己謀。 是是非非何日了, 煩煩惱惱幾時休。 明明白白一條路, 萬萬千千不肯修。 這首詩非常的簡單通俗,但包含了很多的禪意,細細品味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深奧。這首詩最高明之處,就是對疊詞的運用。羅洪先在每句開頭都用了兩組疊詞,使得整首詩朗朗上口。 以“急急忙忙”來描繪世人追求功利的辛苦模樣,用“寒寒暖暖”來形容世人對于世界的感受,一開頭就讓人感同身受。緊接著使用“朝朝暮暮”描寫世人為生計奔波忙碌的狀態(tài)。第三聯(lián)指出世人執(zhí)著于物質(zhì)上的享受,所以招來很多煩惱。“是是非非何日了”,極富語言的張力,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羅洪先不反對人們追求美好的生活,但不希望人們終日為了蠅頭小利而渾渾噩噩,深陷在盤算經(jīng)營中,完全喪失了感知幸??鞓返哪芰Α?/span>最后一聯(lián),告訴世人一生會有很多選擇,也會有很多的道路可走,只要選擇自己愿意走的那條,一直堅持下去就是對的。整首詩雖然沒有高雅晦澀的用詞,但是卻充滿了對人生的感悟,每一句都能給人以起迪。對于曾經(jīng)輝煌過的羅洪先來說,狀元和為官都比不上種田、研究學(xué)問更能讓他感到快樂。所以在歸鄉(xiāng)后,羅洪先沉浸在學(xué)問的研究中,獲得了與眾不同的快樂,也得到了后人的推崇。羅洪先出家后假裝愚鈍,甘心承擔最苦的雜役,劈柴挑水、燒火煮飯,無所不做,以此來磨練自己的心性。就這樣過了13年。出家前羅洪先有妻子并育有一子。13年后,其子又高中狀元,父子同科,世間稀有,傳為佳話。此時妻兒很想念他,無奈他出家后,音訊全無,根本無從尋起。可能是親人真切思念的心靈感應(yīng),有一天羅洪先忽然起了回家探親的念頭,于是返回家鄉(xiāng)。 及至狀元府,剛站在門前,仆人以為是和尚化緣,便入室稟告夫人。夫人生性善良,讓仆人施米一斗,狀元和尚未接受,希望求見主人。仆人認為和尚貪心,又報夫人。夫人又讓仆人出來施錢一貫。和尚還是不收。即索紙筆,題詩一首(《醒世詩偈》其十二):“斗米千錢我不收,十三年返故鄉(xiāng)游。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span>《醒世詩偈》 其廿十五 斗米千錢我不收, 十三年返故鄉(xiāng)游。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為兒孫作馬牛。 其實,這個偈子很適合現(xiàn)在許多父母去體會。兒孫自有兒孫的福分,有福報的話,根本不必為他擔心;沒福報的話,操心也沒有用。所以不要一生為兒孫當牛做馬。 仆人將詩稿入呈夫人。夫人見后驚訝萬分,急速跑出門外,但和尚已經(jīng)離去,夫人即刻派人四處尋找,再也不見其蹤影。 分享是您的鼓勵!點 贊+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