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辭賦研修班第十一課

 巴蜀辭賦學(xué)院 2025-02-23

辭賦研修班第十一課

律 賦

主講 絕谷畫蝶

一、律賦

1.律賦

律賦,辭賦學(xué)術(shù)語,賦體的一類。“律”是格律,指作賦必須遵守對仗、聲韻的限制。唐代進(jìn)士科舉考試命題作賦,除須遵守俳賦對仗聲律要求外,還限定了表示立意要求的韻腳字,一般為四言兩句八字,即限八韻。宋代試賦沿襲唐制。 后世便通稱這類限制立意和韻腳的命題賦為“律賦”。南朝俳賦的對仗、聲韻有一定講究,但未形成格律。

律賦,指有一定格律的賦體。其音韻諧和,對偶工整,于音律、押韻都有嚴(yán)格規(guī)定。為唐宋以來科舉考試所采用。 明朝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賦》中說明了律賦的淵藪。律賦醞釀于南北朝俳賦,始肇于初唐。唐宋后因納入進(jìn)士科考試,地位突出,篇幅眾多,成為繼漢大賦、抒情小賦、古賦、俳賦后新的賦體文學(xué)。

律賦的起源,從文學(xué)發(fā)展史的角度而論,律賦的發(fā)展和逐漸成熟定型,是經(jīng)歷了一個逐步的、漸近的過程的。律賦是唐賦相異于歷代賦的新變體。但律賦的新變,卻與宋代文賦的新變不同,它不是一種創(chuàng)新,而是把漢魏以來賦體文學(xué)中講究駢儷聲韻的形式美推到了極致。律賦以講究聲韻的整齊、對偶的駢儷和開闔的扣題作為基本特征,而講究整齊之美是詩賦和駢文的基本要求。所以從這一點(diǎn)來說,律賦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漢魏甚至更遠(yuǎn)一些。

2.      律賦與駢賦的關(guān)系
   
律賦大抵出現(xiàn)在初唐,最早期的律賦已不可考,目前所見的、最早的律賦作品是王勃的《寒梧棲鳳賦》其題韻字(也就是限韻字)是“孤清夜月”,即按這四字的韻部用韻。

寒梧棲鳳賦
以“孤清夜月”為韻
  鳳兮鳳兮,來何所圖?出應(yīng)明主,言棲高。梧則嶧(yì)陽之珍木,鳳則丹穴之靈雛。理符有契,誰言則?游必有方,哂南飛之驚鵲;音能中呂,嗟入夜之啼鳥。

況其靈光蕭散,節(jié)物凄,疏葉半殞,高歌和鳴。之鳥也,將托其宿止;之人也,焉知乎此情?月照孤影,風(fēng)傳暮聲。將振耀其五色,似簫韶之九成。

九成則那,率舞而下。懷彼眾會,罔(wǎng)知淳化。雖璧沼可飲,更能適於醴泉;雖瓊林可棲,復(fù)相巡於竹榭。念是欲往,敢忘晝?茍安安而能遷,我則思其不暇。

故當(dāng)披拂寒梧,翻然一發(fā),自此西序,言投北闕。若用之銜詔,冀宣命於軒階;若使之游池,庶承恩於歲??芍^擇木而俟處,卜居而後歇。豈徒比跡於四靈,常棲棲而沒沒?
  大家看看這篇賦僅僅200多字,既限了韻,篇幅又小,且屬對工精確的賦,對于初唐人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文學(xué)體裁,大家看看王勃的這篇律賦作品是不是在音律上比六朝駢賦大為規(guī)范。     

雖然律賦與駢賦有傳承關(guān)系,但后代人論賦體劃分時,皆無一例外地將律賦與駢賦分述別論,其原因有三:其一是體例上,律賦有限韻的特點(diǎn);其二是唐人對于駢賦的句式加以了開拓,并為句式的劃分與使用找到了聲律理論;其三是立意主旨上強(qiáng)調(diào)“為世所用”。
   
所以說,無論是研究學(xué)者也好,還是初學(xué)者也罷,皆是將駢賦與律賦區(qū)分開來加以研究學(xué)習(xí)的。并且唐以后的駢賦與駢文,其聲律與句式,非常明顯地吸取了律賦的一些優(yōu)點(diǎn)。   

3.律賦的韻數(shù)

律賦限韻的多少沒有固定,但一般是八韻。作賦時,具體多少韻,就要根據(jù)具體給出的題目而定了。

1、三韻:陶舉《花萼樓賦》,以題為韻。

粵若稽古,大哉皇家。葉聰明於六圣,敦孝友於四遐。睦親親以相及,樂кк以同華。漢后龍宮,建邸園之水樹;梁王雁沼,通禁夜之煙。仍峻隅以立制,葺重樓之可嘉。

嘉其謂何?感物而作,取諸棠棣,目以花。既揆(kuí)日而爰謀,亦占星而是度。奢必去泰,儉(jiǎn)而匪蒲;素璧照耀以霜高,丹桂翕而霞錯。

疊欒櫨之天矯,繞軒楹之周流;雖麗萼之不足,實(shí)規(guī)模而寡仇。秦王祈年之觀,漢武井之。在縱驕而彼得,豈興奇而我儔?

若乃百寮望幸,一人流煦;君御下而觀風(fēng),臣登高而獻(xiàn)。信布澤而昭德,豈徒樂而是務(wù)?術(shù)徑且千,ㄩ如一;察遠(yuǎn)近而皆盡,指纖微而匪失。前卷珠簾,後卻疏牖;分渭北之川光,別終南之峰首。千門迥霽,百陌微明。翠幄凝煙,暖青軒以靄映;紅荷浸水,嬌綠浦以縈盈。咨謀景暇,游務(wù)晨并,爰居爰處,載笈載語;萬人是察,九族惟敘。猶側(cè)聽於輿言,或敢揚(yáng)於君舉。

此篇以題為韻,韻字為花、萼、樓、賦,有的賦篇不押賦字,而《花萼樓賦》押了題韻字“賦”是四韻。

2、四韻:《蓂莢賦》以“呈瑞圣朝”為韻;《舞馬賦》以“奏之天廷”為韻;《秋燕辭巢賦》以“秋冷去急”為韻。

漢落葉兮,火星西流。白露降兮,萬物知。嘉此燕之有感,將辭巢兮命儔。命儔兮焉求,應(yīng)節(jié)兮周游。去此集彼,正為良謀。經(jīng)北戶以一息,度南軒而久留。 

久留伊何,我翼新整。雖華屋之可戀,怯高巢之夜。得不上下其音,翩翻其景。射白日之淹留,候令辰之光景。乘秋而發(fā),且有便於風(fēng)高;養(yǎng)羽既成,亦可知其路永。

況夫?qū)⑦m之所,必能安據(jù)??v眷乎此巢可居,固難以久而不??擞胸?/span>yōu)往,足觀來譽(yù)。殺氣澄秋,晴光滿曙。當(dāng)是美景,此焉騫翥zhù。

遂乃橫絕階墀,遠(yuǎn)謀原隰xí。事必謀始,翔而不集。空長而矯翼彌高,日暮而連飛轉(zhuǎn)。同發(fā)者或有不進(jìn),後來者莫能相及。巢兮徒有,思其所葺。 

流,秋,儔,求,游,謀,留 (十一尤,平聲)

整,冷,景,景,永 (二十三梗,上聲)

據(jù),去,譽(yù),曙,翥 (六御 去聲)   

隰,集,急,及,葺 (十四輯 入聲)

  

3五韻:

王起蒲輪賦

(以「安車禮賢者」為韻)
  王者崇招隱之禮,作徵賢之。既斫(zhuó,砍)輪而合度,亦安蒲而用諸。將使邱園共賁(bì,文飾),巖穴皆虛。則必旌其重貺(kuàn),建此大輿。輪合大規(guī),取邁而行陸;蒲兼柔質(zhì),取坐以安居。罔(wǎng無)覆其軌轍,可歷於邱墟。載以歸朝,盡是漸鴻(漸鴻,從水中進(jìn)到岸上的鴻雁,喻仕進(jìn))之翼;駕而出野,方隨系鶴之書。恒翹翹而隱隱,諒求士之本歟(yú,文言助詞)。

若乃山騁異人,林棲隱。鳥獸之群方雜,薜蘿之衣未舍?;蛲泪灦虬嬷谝?。恥戔戔(jiān,少)之帛,厥(jué)禮未崇;笑孑孑(jié,單獨(dú))之旌,好善猶寡。然後時主側(cè)席,哲匠精研。載脂載轄,既攻既堅。蒲也采陂(bēi,pí)澤之叢,有車之用;輪也斫(zhuó)陰陽之木,如日之圜(yuán)。檻檻兮出中朝之禮盛,轔轔兮入外野而光宣。

於是經(jīng)營草澤,藺轢(lin lì車輪碾過)云煙。瞻其儀無虧乎翼翼,聆其響且異乎闐闐(tián,充滿)。可以出嘉遁(嘉遁,合乎正道的退隱)之碩德,可以載傲俗之遺??展扔旭x,自爾而方縶(zhí,栓);鳴皋(gāo,沼澤,湖泊)者鶴,假我而聞天。豈猶邀申公於是日,徵(zhēng)釣叟於昔年。則知輪之設(shè)蒲,巖扃(jiōng,門戶)是啟。將毗(pí,輔助)王者之政,先保賢人之體。致萬里之安安,成百僚之濟(jì)濟(jì)。

豈比夫織而為席,表臧孫(臧zāng孫,復(fù)姓)之不仁;緝以成宮,昭令尹之非。方今雋已(jùn,賢良)在官,輪猶未。旁搜叢桂,遠(yuǎn)綴幽蘭。士不病於邁種(mài zhǒng,勉力樹德),賢盡出於峰巒。是蒲輪(蒲輪,古代的車)之禮也,乃王化之端而已哉。

4、六韻:

賈餗《太阿如秋水賦》

以“如彼秋水客色”為韻

黯然若秋水者(【行批】陡筆),楚王有太阿之鋒。窮其原,則三尺成狀;窺其底,如百尺無蹤??梢哉征西龋╟hī mèi),鑒形容。涵空而表里泓澄,詎私毫發(fā)(【行批】寫如字警策);騰氣而風(fēng)云慘澹,如隱蛟龍。

原其極良冶之功,出洪爐之里。薛燭增駭,風(fēng)胡鄂視。千里萬里之斜漢,耿耿方侔(móu);八月九月之洞庭,沉沉相似。深淺難測,精光不死。磨越砥疑穿石之泉(【行批】粘合見巧),淬葛溪如貫河之水。氣晶熒而不息,質(zhì)瑩徹而難比。流影耀金精之上,涯涘皆空;涼飆鳴玉匣之中,波濤不起。

韜映無匿,埃塵不居。澄曉峽,黯清渠。俯視則孤光溢目,橫窺而一帶澄虛。旁臨挾刃之徒,疑開別派;近映腰金之士(【行批】者愁天間),似躍游魚。比練之流奚匹,容舟之所寧如。

其文也流而無極,其清也掬之不得。短長如任器之狀,蕩漾有盈科之則。似無云之溪澗,徑挺其形;如落木之江湖(【行批】流影一聯(lián)從劍說到水,此聯(lián)從水說到劍),深沉其色。

龍泉非偶,巨闕難儔。蓮影如植,龜文若游。星綴明珠,孰辨懷珠之浦(【行批】興旁臨一聯(lián),極組織之工);環(huán)分圓月,終疑映月之流。洎乎霜露冷,天地秋。由是剿勍(qíng,指強(qiáng))敵,決冤仇。

故得名溢古今,聲流遠(yuǎn)邇。解晉鄭于紛若,掃攙槍于嘒(huì)彼。予一智刃于胸中,其精如此。

【尾評】:“比擬題全貴心思聯(lián)合,如此題,離水言劍,離劍言水,皆不得。一前輩以詞名賦,其賦'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第二段云'原夫剪刀之為物也’。閱至此,不覺尖笑,學(xué)唐律何至有云。”

 

5、七韻:

盧爌(huǎng)《騎竹馬賦》

以“童子爭迎郭細(xì)侯”為韻

昔郭伋之牧并州也,播無雙之盛績,建第一之豐扶。鳧鳥朝天,廠丹蜂而返轍;熊猿載路,夾白鹿以觀風(fēng)。望克符夫父老,信不失于兒。一路輿yú歌,繡幰(xiǎn)朱茵之外;幾行竹馬,斜陽芳草之中。

蓋其布惠也,若慈君(【行批】坐實(shí)相迎之故)愛民也如赤。皆實(shí)事之有征,早口碑之足紀(jì)。蘅茆 (héng、máo)向化,聞姓字而心儀;孩稚知恩,賭鸞旗而色喜。悵往日星軺乍別,感結(jié)前旌;幸今(【行批】合題)朝福曜重臨,歡騰下里。

爾乃敬伸前約,恐負(fù)初盟。蹈蠟鳳之童心,有如兒戲;本騎羊之舊習(xí),不肯徒行。類以佩觹xī而集,馬緣破竹而成。儼參將命之班,馳驅(qū)罔后;同逐莫春之隊,控送無。

于時長亭煙鎖(【行批】就時見開宕),綺陌云橫。柳依依而送媚,木欣欣以向榮??炫兽@之有自,欣攬轡以相。無須更辨驪黃,總毛旋而骨瘦;不假頻施鞭策,咸耳峻而蹄輕。

則見三五成群,后先交錯。皮蒙以虎,飾無藉乎斑文;背穩(wěn)于牛,馭不虞乎朽索。笑鹽車之轣轆(lì lù),重任徒勞;望埈阪以騰驤,橫行可托。良因紀(jì)異者,由來雉狎(zhì、 xiá)童蒙;所以觀光者,不啻舟同李。

然則飲羊(【行批】寬處立論)徒蠹俗之澆風(fēng),留犢實(shí)惠民之本計。果平日馭之有恩,自國人望之如歲。矧(shěn)稚子(【行批】拍入)惟率其性天,豈舉趾解趨夫權(quán)勢。譽(yù)隆五馬,當(dāng)年之相戴何深,事異陽鱎(jiǎo),往績之所關(guān)非細(xì)。

方今圣天子親賢重吏,后樂先尤。守牧盡龔黃之選,封疆皆召杜之流。琴鶴遙臨,趨承恐后;旌旄所指,臥轍爭留。切膽就之思,不惟童子(【行批】得體);登循良之犢,豈讓細(xì)也哉!

【尾評】:“詞老氣醇,篇法斷續(xù)。非淺學(xué)所能規(guī)仿?!?/span>

6.八韻:(宋)范仲淹《金在镕賦》,又如唐·浩虛舟《木雞賦》,這個試賦用得最多。

(宋)范仲淹《金在镕賦》

(以“金在良冶求鑄成器”為韻)

天生至寶,時貴良金(【行批】直入。本旨重有镕,此作則在金上說)。在镕之姿可睹,從革之用將臨。熠耀騰精,乍躍洪爐之內(nèi);縱橫成器,當(dāng)隨哲匠之心。

觀其大冶既陳,滿籯(yíng)斯在。俄融融而委質(zhì),忽曄曄而揚(yáng)彩。英華既發(fā),雙南之價彌高(【行批】言金必待于镕);鼓鑄未成,百煉之功可待。

況六府會昌,我稟其剛(【行批】此借金自寫身價,正在镕之時);九牧納貢,我稱其良。因烈火而變化,逐懿范而圓方。如令區(qū)別妍媸,原為軒鑒;儻使削平禍亂,請就干將(【行批】文正生乎庶幾不負(fù)此語。

國之寶也,有如此者(【行批】此就镕而鑄器時說)。欲致用于君子,故假手于良冶。時將禁害,夏王之鼎可成;君或好賢,越相之容必寫。

是知金非工而弗用,工非金而曷求。觀此镕金之義,得乎為政之謀。君諭冶焉,自得化人之旨;民為金也,克明從上之由(【行批】四句是本旨)。

彼以披沙見尋,藏山是務(wù)(【行批】宕開以伸己說)。一則求之而未顯,一則棄之而弗顧。曷若動而愈出,既踴躍以求伸;用之則行,必周流而可鑄?

美夫五行之粹,三品之英。昔麗水而隱晦,今躍冶而光亨。流形而不縮不盈,出乎其類(【行批】此在既镕之后);尚象而無小無大,動則有成。

士有鍛煉誠明(【行批】后直現(xiàn)身說法),范圍仁義。俟明君之大用,感良金而自試。居圣人天地之爐,亦庶幾于國器。

【尾評】:“躍冶求試,直自借題抒寫。詞成鐮鍔,意吐鋒芒。人為國器,賦尤利器?!?/span>

 

木雞賦

(以「致此無敵,故能先鳴」為韻)

惟昔有人,心至術(shù)精,得雞之情。情可馴而無小無大,術(shù)既盡而不飛不鳴。對勁敵以自持,堅如挺植;登廣場而莫顧,混若削成。初其教以自然,誘之不懼。希漸染而能化,將枯槁而是喻。質(zhì)殊樸斫,用明不競之由;狀匪雕鎪,蓋取無情之故。

然則飲啄必異,嬉游每殊。佇棲心而自若,期顧敵而如無。曰就月將,功盡而稍同顛;不震不悚,性成而漸若朽株。已而芥羽詎設(shè),雕籠莫閉。卓然之志全變,兀若之姿已致。首圓脛直,輪桷之狀俱呈;觜利距,枳枸之并利。是以縱逸情絕,端良?xì)馊R茈x披而踵附,眸眩曜而節(jié)穿。驚被文而錦翼蔚矣,迷搴木而花冠爛然。虛╂者懷不才之虞,安能自恃;賈勇者有攻堅之懼,莫敢爭先。

故能進(jìn)異激昂,處同虛寂。郢工誤起乎心匠,后阝氏徒驚乎目擊。澹然無撓,子綦之質(zhì)方儔;確爾不回,周勃之強(qiáng)未敵。其喻斯在,其由可徵。馴致已忘乎力制,積習(xí)漸通乎性能。是則語南國者未足與議,斗東郊者無德而稱。士有特立自持,端然不倚。塊其形而與木無二,灰其心而顧雞若是。彼靜勝之深誠,冀一鳴而在此。

試詩:shì shī,指科舉考試中的命題限韻賦詩。

試賦:指科舉考試中的命題限八韻的賦。

7、九韻: 如《二氣合景星》以“其狀無常出有道之國”為韻。

國家握乾符,定天保,禮樂修而葉德,星辰行而軌道。是以南方之氣,共列色於少陽;北斗之靈,乃垂衣於元造。是時玉燭調(diào)律,攝提司方。巽為發(fā)生,我則青而呈瑞;離為正位,我則赤而啟祥。其數(shù)也,合三才而列曜;其色也表一德而中黃。雖感而匪遠(yuǎn),亦見不于常,所以合天地之貞觀,明教化之昭彰。應(yīng)朱鳥之精,生而垂翼;躔烏之道,出則加房。觀其氤氳映空,光明在上,乍元?dú)庵胤?,若連珠之遠(yuǎn)狀。

是以睹天道因德而,符我皇乘土而王。乃知惟天為大,惟圣則之,圣觀象以立極,天應(yīng)圣而無私,故星合度於三統(tǒng),氣不奸於四時者也。若乃鎮(zhèn)之所加,歲之所守,則合氣而出有;精淪五老,臺坼六符,則乘氣而入無。豈惟系隱見於虛實(shí),定躔舍之徐疾,瞻寶玉而非獨(dú)沖斗,俾滂沱而徒云離畢,所以掩萬代而莫類,超百祥而獨(dú)出。不然者,何以表至化之文明,見元象之陰騭?

於是天子占太史,命有司,諒修德而無怠,在降福而不遲,是必隱於兇孽,是必耀於孝思。嗚呼後代!不敬曷其?太史退而書曰:「於時君臣同德,蠻夷率職。道合上帝,信孚下國?!轨妒嵌庹~和,三星黃而合色。承清問而載言,俾洪裔而作則。

8、十韻:如《千秋賦》以“鵲飛如向月龍盤似映光”為韻??傊?,從今存的作品來看,有從二韻至十余韻的不等,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這里就不舉例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律賦所指的韻數(shù)不同于詩之韻數(shù)。我們所講的幾韻的多少,意為涉及韻部的多少,與賦文句數(shù)及其韻字的個數(shù)都無關(guān)。   

       二、律賦的用韻

    律賦的用韻,是律賦的重要特點(diǎn)。律賦的用韻與咱們學(xué)過的駢賦有著明顯區(qū)別。前面我們講過,駢賦的押韻非常靈活,一篇賦押多少韻,或多或少,不拘不限,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也可,平仄混押均可。請注意這句話:這里說的平仄混押,不是平一句、仄一句的安排押韻,而是幾句或一段押平(仄)韻后進(jìn)行換韻,換為押仄(平)韻,駢賦亦然。這個術(shù)語叫“通押”。

而律賦呢,其押韻就比之駢賦要嚴(yán)格了。律賦是唐宋和清代科舉考試中使用的文體之一,其最顯著的特點(diǎn)就是題目之下加以限韻,專家說依次用韻的律賦很少見。要求以八個字作賦用韻,其余的韻字必須在題韻字所在的韻中選用,不得越出。清以前的科考,從來都是將題韻根據(jù)文氣自然楔qì入每一個韻部中的任何一句。不分是第一句,還是中間一句,還是最尾一句。網(wǎng)絡(luò)曾有人說題韻全部楔入句尾是正統(tǒng),這個說法與清代律賦的畸形發(fā)展有關(guān)系。我們不要采納!我們學(xué)習(xí)律賦還是按照傳統(tǒng)的來,不玩文字游戲,不要偏激。題韻要順乎文氣,要自然放在每一個韻部里。
    律賦限韻的目的可以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解釋題目;

二是立下行文的格式規(guī)范;

三是為了防止科場作弊和統(tǒng)一錄取標(biāo)準(zhǔn)。由于韻腳的限制,當(dāng)時的考生如“戴著鐐銬跳舞”,在有限的韻腳之下,盡量發(fā)揮才情,以創(chuàng)作出精致遒美的篇章。
   
律賦一般都限八字韻腳;這八個字是科考的時候提前訂好的。而且一般是四個平四個仄。另外 寫文章的時候 八個韻部不分前后,但每個韻的那段落里必須有題韻中規(guī)定的那個字,這個字在哪個句子的句腳出現(xiàn)不做限制。非科舉自己寫律賦的 也有題韻為4個字的,我們重點(diǎn)了解八個字的,這八個韻字有以立意為韻腳的限韻和以題為韻腳的限韻兩種,也有俗稱八股文。

1、以立意為韻腳的限韻

盧肇zhà天河賦

(以「天空色際,寧見浮槎chá」為韻)

惟天有河,是生水。凌浩渺之元?dú)?,掛崢嶸之遠(yuǎn)。所以正辰極,奠南。其清莫挹,濯星斗以滋上元;其惡可流,蕩霓以臨下。

赫赫融融,自西自。沿大象而其源不竭,橫中古而其運(yùn)無。磅礴九霄,浸潤豈沾於土宇;輕清一氣,波瀾寧動於天風(fēng)。匪湯湯而就下,但耿耿而浮

處晝則潛,由昏則。俟良夜之延矚,故高明而自。光連月窟,何慚媚以懷珠;影照天津,豈愧凈而如。

至若白榆風(fēng)勁,析木煙。吹玉葉而將落,泛金波而共。皎無際,闌干自。渡蟾魄之孤輪,不聞濡軌;漲鵲橋之遠(yuǎn)岸,詎見操。

莫議高深,孰能揭。演漾必滋於若木,氛氳更襲於丹。映蒼山而漸出,想積石於河。拂遠(yuǎn)樹以將低,誤一葦於天。

遙思濯手,遠(yuǎn)憶乘。流合璧之輝,幾疑沉玉;映散金之氣,或類披。辨牛豈見其津,聞雞遽jù隱於。

是宜以河之名,居天之。閣道蛇橫於曲渚,驪珠蚌剖乎淺。源流自遠(yuǎn),清無可羨之魚;分野甚明,皎若誓封之。

鑿自太古,疏於圓。奔注肯隨於川瀆,高明自貫於日。夫其濟(jì)黃道,決青。蔭地軸,灑天經(jīng)。悠矣久矣,配吾君之永。

天河賦共用了八個韻, 為了大家看的清楚明白,.我們把每個韻為一部分來分析:

1 惟天有河,是生水。凌浩渺之元?dú)?,掛崢嶸之遠(yuǎn)。所以正辰極,奠南。其清莫挹,濯星斗以滋上元;其惡可流,蕩霓以臨下

2)赫赫融融,自西自。沿大象而其源不竭,橫中古而其運(yùn)無。磅礴九霄,浸潤豈沾於土宇;輕清一氣,波瀾寧動於天風(fēng)。匪湯湯而就下,但耿耿而浮

3)處晝則潛,由昏則。俟良夜之延矚,故高明而自。光連月窟,何慚媚以懷珠;影照天津,豈愧凈而如。

4)至若白榆風(fēng)勁,析木煙。吹玉葉而將落,泛金波而共。皎無際,闌干自。渡蟾魄之孤輪,不聞濡軌;漲鵲橋之遠(yuǎn)岸,詎見操。

5)莫議高深,孰能揭。演漾必滋於若木,氛氳更襲於丹。映蒼山而漸出,想積石於河。拂遠(yuǎn)樹以將低,誤一葦於天

6)遙思濯手,遠(yuǎn)憶乘。流合璧之輝,幾疑沉玉;映散金之氣,或類披。辨牛豈見其津,聞雞遽jù隱於。

7)是宜以河之名,居天之。閣道蛇橫於曲渚,驪珠蚌剖乎淺。源流自遠(yuǎn),清無可羨之魚;分野甚明,皎若誓封之。

8)鑿自太古,疏於圓。奔注肯隨於川瀆,高明自貫於日。夫其濟(jì)黃道,決青。蔭地軸,灑天經(jīng)。悠矣久矣,配吾君之永。

大家看看這篇文章以“天空色際,寧見浮槎”八個韻字,所用的文字相對分成了八段,一段一韻,且平仄韻字是相間排列的,符合以立意為韻腳的限韻。

 

篇二:李程《日五色賦》

以“日麗九華,圣符土德”為韻

德動天鑒,祥開日(【行批】原題直起,故為得體)。守三光而效祉,彰五色而可。驗(yàn)瑞典之所應(yīng),知淳風(fēng)之不。稟以陽精,體乾爻于君位;昭夫上德,表王氣于皇。

懿彼日升,考茲禮。因時而出,與圣為(【行批】與君象兩兩渾發(fā))。仰瑞景兮燦中天,和德輝兮光萬。既分羲和之職,自契黃人之。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麗九華,當(dāng)?shù)蹣I(yè)之嗣(【行批】唐自高祖至德宗為第九君)。

時也寰宇廊清(【行批】以時也作提筆),景氣澄。浴咸池于天末,拂若木于海。非煙捧于圓象,蔚矣錦章(【行批】引起五色);余霞散于重輪,煥然綺

固知疇人有秩,天紀(jì)無(【行批】此段是題正面)。必觀象以察變,不廢時而亂。合壁方可孰可,抱珥比而奚。泛草際而瑞露相鮮,動川上而榮光亂。信比象而可久,故成文之不。足使陽烏迷莫黑之容,白駒驚受彩之質(zhì)。

浩浩天樞,洋洋圣。德之交感,瑞必相(【行批】總見以人合乃有此征應(yīng))。五彩彰施于黃道,萬姓瞻仰于康

足以光昭千古,照臨下。殊祥著明,庶物咸。名翚huī 矯翼,如威鳳兮鳴朝陽;時藿傾心,狀靈芝兮耀中。

斯乃天有命,曰躋(【行批】推原出格天學(xué)問)。太階平,王道。同夫少昊諒感之以呈祥,異彼夏王徒指之而比(【行批】不佳不宜用)。

今則引耀神州,揚(yáng)光日。設(shè)象以啟圣,宣精以昭。彰燭遠(yuǎn)于皇明,乃備彩于五。故曰惟天為大,吾君是(【行批】歸本則天,端疑得體)。

【尾評】:“句句精神,字字莊雅,勝人處尤在一起一結(jié)?!?/span>

 

篇三:漁父辭劍賦(以「濟(jì)人之急,取利誠非」為韻)

     宋言(唐)

彼子胥兮亡命江湄,賴漁父兮停橈(ráo)在。既橫流而濟(jì)矣,因解劍以酬。厚意殷勤,何惜千金之器;高情特達(dá),竟陳三讓之。

稽其去國無途,迷津獨(dú)。前臨積水之阻,后有追兵之。躊躕而鶴發(fā)相哀,顧盼而漁舟可。憂心盡展,憑刳(kū,從中間破開再挖空)木以何虞;渡口雖遙,掛輕帆而已。

繇(yáo,古同“由”)是拂拭青萍,披陳素。念險難以知我,顧提攜而賜。拔三尺之熒熒,波間電落;橫七星之凜凜,掌上風(fēng)

叟乃莞爾興言,搘zhī(同支)頤話。本期浩淼以排難,詎(jù,豈、怎)可愴惶而徇。酬仁報惠,誠多公子之心;害義傷廉,且異老夫之。

況乎楚令方急,嚴(yán)刑且。盡索奔亡之黨,先誅隱匿之。若以爵祿為念,榮華是。則/械爾躬/而赴國,持爾劍/以防。整棹西歸,自受執(zhí)圭之賞;論功北面,寧亡切玉之

蓋由惻隱為心,艱危是濟(jì)。方圖散發(fā)之樂,豈假吹毛之。情高而俗慮難量,語罷而鳴桹(láng,船舷趕魚入網(wǎng)木棍)忽。連環(huán)吐月,空臨玉匣之間;一葉乘風(fēng),漸入寒煙之。

豈不以/識達(dá)精微,言窮是。棄霜刃以長往,弄云濤而不。寂寞巖煙,沉東流之渺渺;凄涼浦樹,含落日以依。

異乎義立一朝,名超萬。決云之異狀徒逞,皎日之深誠不。則知美范蠡(越國軍事家)而述魯連(齊國合縱家),信斯人之可。

《漁父辭劍賦》一共用了八個韻,“濟(jì)人之急,取利誠非”就是以立意為韻腳的限韻,所用的文字相對分成了八段,一段一韻,且平仄韻字是相間排列的。

 

篇四:林滋○小雪賦(以「寒律變時,因風(fēng)有漸」為韻)

偉茲雪之霏霏,應(yīng)元冥而不失其。賦象於虹藏之日,成形於冰凍之。委地則微,庶表三冬之候;翻空雖小,那無六出之姿。

當(dāng)其寒氣初升,陰風(fēng)始。既淅瀝於遙野,卻飄於廣。邊城一望,龍山之凈色猶;上苑再瞻,鳳闕之清光未

眇若毫端,輕飛可。細(xì)細(xì)而千巖送令,飄飄而萬戶迎。霏微墀廡之間,瑤臺月曉;仿佛草茅之上,玉樹花

回拂陰軒,高翻曉??M枝分盈尺之象,帶月誤如圭之質(zhì)。微交月影,天邊之孤雁應(yīng)迷;稍助山明,松際之浮煙已。

細(xì)糝長空,纖緣綺。凈若蘆花之覆水,輕同柳絮之因風(fēng)。是則謝氏林亭,盡在回眸之內(nèi);梁王池館,無非跬步之

於以明潔白之姿,於以表陰凝之。雖見見而無滯,詎因污而成。初疑畫閣,妝奩之香粉微微;又若瓊筵,玉箸之凝酥點(diǎn)點(diǎn)。

既而纖細(xì)繽紛,呈祥是。掩日而難分薄霧,開簾而不辨輕。影入空帷,預(yù)想映書之子;光侵遠(yuǎn)水,潛思訪戴之。

可謂不遠(yuǎn)而來,自無而。始縈盈於階砌,終散漫於林。安得不燎薰?fàn)t,命芳。作小雪之賦,繼大夫之。

這篇賦一共用了八個韻,是以立意為韻腳的限韻,所用的文字相對分成了八段,一段一韻,且平仄韻字是相間排列的。

篇五:范仲淹《制器尚象賦》

以“先圣觀象,因制乎器”為韻
    
器乃適時之用,象惟見意之。當(dāng)制器而何本,實(shí)尚象以為。審彼規(guī)模,雖因民而利也;取諸法則,必設(shè)卦而觀
   
究大易之指歸,見上古之仁。備其器則所以足用,存乎象則不失其。制皆有度,為後世之準(zhǔn)繩;用各從人,遂群生之情。
   
當(dāng)其備物之始,立意之。茹毛血者憫疾,傷之易及;居巢穴者嗟燥,濕之未。爰乃臼杵授時,小過之文是則;棟宇易俗,大壯之法可
   
其用不窮,觸類而。鼎鼐稽火風(fēng)之義,衣裳著乾坤之?;∈钢鳎銎潢叶厥?;舟楫之功,取諸渙而有。
   
由是樸斲之姿日益,陶鎔之質(zhì)星。施于田疇,則兆民所賴;設(shè)于禮樂,則百代相。創(chuàng)自三皇,誠利濟(jì)而可久;體諸八物,故制作而有
   
然則器之未興也,民愚而俗。器之既興也,人滋而事濟(jì)。終成乎百代之利,勿謂乎一時之。登降有數(shù),取資于大衍之中;追琢其章,觀理于六爻(yáo)。
   
異哉!有生于無,不其然?樸未散而器象一致,樸既散而氣象萬。有方有圓,俄成形于梓匠;無小無大,咸得意于犧(xī)。
   
于以見制器之方,于以見尚象之。必審有益之象,豈陳虛設(shè)之。故曰:聖人立成器,以為天下

《制器尚象賦》中,“先圣觀象,因制乎器”也是以立意限韻。根據(jù)限韻的平仄分布,有人曾研究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其實(shí)也是一位杰出的辭賦作家,他的縱多律賦中,只有3篇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狀態(tài),即:《老人星賦》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水車賦》為平仄仄仄,仄平平仄;《臨川羨魚賦》為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其他各篇都遵循四平四仄,相間而行的標(biāo)準(zhǔn)格式: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說明律賦必須按平仄相間的原則用韻。

歸納總結(jié)律賦的用韻有以下三個方面特點(diǎn):
   
1)以八字為韻腳;
   
2)韻字平仄相間排列;
   
3)八段,一段一韻。


    2
、以題為韻腳的限韻:即以題目為韻腳的限韻字

篇一:鮑桂星《流云吐月華賦》(以題為韻)

凍雨初歇,空山早(【行批】八字化題之明)。池邊雁語,竹外螢。三株兩株之間,一間半間之。有吟詩者,曰韋蘇。幾陣秋風(fēng),乍辭紈扇;一簾秋水,才上銀。倚檻低徊,遲檐端(【行批】去聲待也)之素魄;停琴延佇,盼屋角之晶。時則月猶未上也(【行批】從題前極力取勢),而先玩夫云影之夷

爾其非煙赮駁(【行批】此單語流云),干呂繽。朝出吳而綺合,暮堆趙而碧。鏡晴江兮照爛,蔚南嶺兮絪。藹藹多態(tài),飄飄不。始而望之,恍若祥虹之生華渚;徐而俟之,渙若紫爛之回海。時蔽虧夫曜景,每惆悵于層。

維彼結(jié)璘,麗于穹宇;穎彩承楣,方暉入。比玉顏兮二八,似明鏡兮三。秋何月而不華,月何秋而不??埩髟破溲谥m翹首而莫(【行批】蓄力反挫,正為吐字蓄勢)。吹開弦管,應(yīng)煩緱嶺之笙;掃卻埃氛,欲倩仙人之。

然而云行不滯(【行批】折入吐字),月皎難。漸去蒙翳,徐逗光。非白璧之一規(guī),投來飛鵲;宛明珠之徑寸,銜出靈。金波暖其半偃,素彩耿其將。喜見清暉,還如昨夜;不知秋思,更在誰?

斯時也(【行批】正面突寫),璧沼波平,金樽影。俯覽蓂階,仰瞻桂。云辭月而徘徊,月窺云而恍。似往已還,將出復(fù)。少焉珠斗光澄,銀河艷發(fā)。寒生巾帶,清見毛發(fā)。幕卷羅疏,輪欹玉。魚鱗散盡,遲遲歸出岫之云;兔魄依然,皎皎掛中天之。

韋公于是敝層軒,蔭高。披楊柳之風(fēng),飲木蘭之。觸弦動響,得酒成。期翔友兮未來,緬衎賓兮如。睠云月之因依,愿流光之暫。清泉白石,仿摩詰以裁詩;疏雨碧梧,繼襄陽而作。

【尾評】:“情景兼到,筆有古香?!?/span>

 

篇二:吳嘉淦(gàn)《團(tuán)扇家家畫放扇賦》(以題為韻)

陸渭南才高藝苑(【行批】敘清詩句意),名噪詞壇。值良宵之清曠,樂好夢之盤桓。記閑情于詩里,尋麗句于毫端。見此日之宰官,到處春風(fēng)藹藹(【行批】總挈);認(rèn)前身之小影,描來明月團(tuán)團(tuán)。

想其秀挺芳儀(【行批】從放翁摸想起),品高群彥。爛錦才夸,彩毫吟遍。播聲華于眾里,共樂隨肩;傳姓氏于人間,爭思識面。好似攜來滿袖,依稀笠帽粽鞋;須教繪出全神,想象輕衫小扇(【行批】折到畫扇)。

于是蘇臺勝地,茂苑名家。艷芳聲于題絹,羨仙骨之餐霞。置身于楮墨之間,頻勞點(diǎn)筆;寫影在塵埃之外,恰似籠紗。展一握于(【行批】就畫時言)手中-,巧樣真如剪翼;添三毫于頰上,傳神莫笑涂鴉。髯絲(【行批】神來)指點(diǎn),帽影橫斜。顏蒼欲老,色白無暇。人言名士風(fēng)流,若遠(yuǎn)若近;秋在先生(【行批】本地風(fēng)光)杖履,是耶非耶。結(jié)翰墨之因緣,直擬題從老姥;有煙霞之擁護(hù),定知攜向誰家(【行批】起下)。

則有雅擅詞章(【行批】分兩層寫家家),區(qū)分流派。造神貌(【行批】此風(fēng)雅人)于微芒,認(rèn)音容而愉快。呼之欲出,從便面以相親;識也似曾,望下風(fēng)(【行批】形容曲肖不脫扇字)而欲拜。觀來慧眼,疑大羅天上之人;證到仙心,比王氏詩中之畫。

亦有婦孺知名(【行批】此粗淺人),兒童問狀。目睹芳型,心懷雅量。羨世外之蕭疏,樂體中之閑放。商量開篋,待殺粉而留痕;取次分紈,妙買絲而繡樣。披襟定快,半凝詩酒之精神(【行批】的是放翁寫照);掛壁何妨,合愛香花之供養(yǎng)。

豈無九華制巧,六角形工。詠?zhàn)陨顚m(【行批】此就團(tuán)扇作襯),班姬妙句;揮來江左,晉顏遺風(fēng)。何如此描摸酷肖,點(diǎn)染皆同。人皆仰之,溯名流于浙右;公真健者,傳韻事于吳中。借藍(lán)木(【行批】總束)而能傳,聚觀街市;數(shù)青錢而競賣,乞遍村翁。

迄今勝跡久湮(【行批】題后追思),遺徽非故。南園草滿,輕羅猶自招涼;北牖風(fēng)生,素羽漫夸能賦。未親玉鑒之容,但誦錦囊之句。好比鑄從模范(【行批】兩拓題放翁作結(jié)),良金曾貌乎朱公;不須直取蒲葵,雅誼共欽乎謝傅。

【尾評】華農(nóng):“著眼家家畫扇,為劍南發(fā)出吟情,涉筆成趣。繪手、賦心,允稱兩絕?!?/span>

 

篇三:日中有王字賦(以題為韻次用)

鄭錫(唐)

至陽之精,內(nèi)含文。成命宥密(yòu mì,存心仁厚寧靜。宥,寬;密,寧),神化陰yīnzhi,原指默默地使安定,轉(zhuǎn)指陰德,騭,安定)。倬(zhuō,高大;顯著)元圣而緯天,爍靈符之在。人文變見,元象貞。煥爾殊容,昭然異質(zhì)。三陽并列,契干體以成三;一氣貫中,表圣人之得。

當(dāng)是時也,河清海晏,時和歲。車書混合,華夷會。皇帝乃率百吏,禋(yīn,古代燒柴升煙以祭天)六。登臺視朔,候律占風(fēng)。祀夕月于禮神之館,拜朝日于祈年之。霽氛霧,掃煙。地涯靜,天宇。陰魄既沒,大明在。吐象成字,昭文有。法科斗以為體,并踆烏(cūnwū,古代傳說中太陽里的三足烏)以處。馮相未覿(同“睹”),疇人發(fā)。此乃圣人合契,至化元。不然者,何得曜靈起瑞,明被于有截;垂光燭地,運(yùn)行而無

圣人以不宰成能,日月以無私可。偶圣則呈祥,逢昏則顯。貞觀契無為之功,休祥應(yīng)無疆之。沒于地,我則取誡于明夷;登于天,我則呈形于大

其初見也,昭昭彰彰,流晶耀。若神龍負(fù)圖兮,呈八卦于羲。其少登也,發(fā)色騰光,乍見乍。狀靈龜銜書①兮,錫九疇于夏。蔽虧若木,隱映扶。曈昽(tóng lóng太陽將出狀)五云之表,輝映重輪之。臨紫宸(chén宮殿)兮千門洞照,出黃道兮八極增。

惟德化成,惟王正。兄其日兮姊其月,父事天兮母事。罄(qìng,窮盡)六合以為王,統(tǒng)三才而制。道不藏寶,神開奧。王在日兮垂文,日在天兮重。豈徒色映合璧,光連抱(ěr,玉珠耳環(huán),抱珥,太陽兩旁半環(huán)形的光圈)?三舍回魯陽之戈,載中美漢文之?;噬弦詾槊挥诔#┑率?span style="color:red">據(jù)。災(zāi)逐祥啟,福隨禍。知微知彰,一喜一。因嘉瑞以增德,合元符而降??陀猩蠂^光,金門獻(xiàn)。睹日中有字之感,成天下至公之務(wù)。傾心太陽,企踵云。顧回光以暫燭,庶千載之一

 

篇四:清夏思沺《岳武穆奉詔班師賦》(以題為韻)

岳少保壯志軒昂,先聲赫濯。精忠貫乎星辰,浩氣鐘于河岳。枕戈待旦,方期恢復(fù)中原;拔劍登壇,定欲掃平絕朔。誰識天王無主(【行批】籠題悲壯),詔下金門;遂令上將班師,心摧畫角。

方其統(tǒng)(【行批】宕開)兵戎,率行伍。出王畿,臨敵土。列陣分行,揚(yáng)旗擊鼓。龍韜久具,標(biāo)大將之威名;虎帳宏開,奮將軍之神武(【行批】雄?。7街^功成立馬,指顧平戎;還教陳布長蛇,從容破虜。

況乃狂孽鋒摧,諸酋勢蹙(【行批】有此一層局更寬展)。望氣齊駕,聞風(fēng)盡哭。值此時危力弱,詰朝定可搴旗;共將執(zhí)銳披堅,乘勢亦如破竹(【行批】都是當(dāng)日成算)。愿與諸君痛飲幕府,流連何難;群丑投降,邊陲肅穆。

孰知名將功高(【行批】飛騰而入),奸臣志悚。頓起陰謀,深藏禍種。十二字金牌連下(【行批】欲喚奈何),直教神鬼潛號;一萬軍鐵甲早旋,可恨旌旗倒擁。念數(shù)載長勞鞍馬,枉事風(fēng)塵;痛兩宮深入牢籠,何人侍奉。

倘使執(zhí)將帥在外之言,君命有所不受之詔(【行批】又從奉詔托出一層真切)。則雖羽檄遙馳,天書下召;依然整我戎行,扼其險要。當(dāng)場鏖戰(zhàn)(【行批】行氣如虹),定知決勝于崇朝;伏闕請誅,猶得告功于太廟(【行批】讀至此直欲拔劍斫地搔首開天)。詎令熏天宰相,三字埋冤;竟為叩馬書生(【行批】筆勢沖直突),一言早料。

而乃不虧臣節(jié),恐犯天顏(【行批】此處方是班師正筆)。收拾熊羆之隊,傳宣將校之班。振策言歸,徒嘆半生辛苦;出師未捷,誰收萬里江山?記曾奪纛之時,雄兵直搗;正在渡河之日(【行批】凄涼欲絕),駿馬偏還。

徒使(【行批】一氣承接)烽煙頓息,車騎虛馳。心憂半壁,甲解全師??蓱z對壘沙場,孤軍獨(dú)往;忍見攀轅父老,雙淚交垂(【行批】一字一淚)。一木難支,宋室之偏安已足;十年遺恨,英雄之結(jié)局(【行批】酸風(fēng)透鼻)如斯。

迄今追憶風(fēng)徽,感懷時數(shù)。考剩水兮殘山,吊荒營兮古戍。直恨無人請劍,斬他奸佞之頭;空嗟高廟藏弓,莫展風(fēng)云之路。遂使名流乞罷,寄跡西湖。竟將割地請和,甘心南渡(【行批】題后尚如此周匝)。此閱者者所以傷心,而懷古者因之作賦也已。

【尾評】余紗山:“局勢展開,詞鋒壯厲。堂堂之陣,正正之旗,不減當(dāng)年鐵甲兵?!?/span>

   篇五: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以題為韻)
  
   山有極天崇,冠群岳而首。下壓溟渤之奇岸,平視扶桑之初。天光海上,瞳瞳而曉色已分;人代夢中,促促而寒更未。

客有愛此早景,登茲崇。候東方之昏黑,據(jù)中頂之孱。俄而陽開陰閉,翕回。曳晨光於莽蒼之外,走狂電於溟之。高焰忽興,瀾汗而洪濤血赤;半規(guī)猶隱,洪彤而青帝朱。

及其旋轉(zhuǎn)將升,睢盱萬。散五彩而錦章已出,照三山而鼎足相。杲杲茲始,規(guī)規(guī)滿?;疠喩夏?,燒碧落之氛埃;金汁下融,躍洪爐之波。

觀夫巨浸無際,烏上搏。萬家昭著,二儀霍。驚魚龍之蟄,銷昧谷之。散入圃畦,想葵藿之俱靡;稍分林嶺,見木石之同。

獨(dú)立嵯峨,曠瞻晷。躔次一道,暉華四。赫曦而六合貞明,吞納而百川奔。不假浚沖之目,盡見元虛之。

赫奕昭宣,層巖之。赤玉之盤燭地,黃金之鏡帖。海若奪魄,羲和振。濕光而長波初沃,暖氣而孤峰最。

美潤呈祥,重光賦。帶環(huán)抱之珥,照不波之。陰火之微茫已沉,土圭之盈縮屢。則知大明之麗天兮,可捧而升;高山之橫空兮,作鎮(zhèn)不。儻躋攀之有路,愿觀光而一。

篇六:蕭穎士至日圜丘祀昊天上帝賦(以題為韻)

政教之始,莫重乎郊祀;郊祀之先,莫尊乎昊。是以前王垂之於典訓(xùn),後帝奉之以周,以事大矣,其儀盛。日之至也,所以明氣之至;丘之園也,亦以象天之。

於是致齋於宮,合樂於;群有司肅肅在儆戒,百執(zhí)事乾乾而莊。牲用も犢以貴誠,酌用元酒以明質(zhì)。豈但愛人而尊祖?蓋欲報天而主。天子乃乘玉輅,駕蒼虬;方,服大裘;率九儀之卿士,從五等之諸。旌旗露卷,冠蓋??;展國容於御路,行大禮乎郊。百役既備,司儀辨位;劍佩紛紜以陸離,鐘鼓鏗訇而沸。君明其義,臣敬其事;執(zhí)鸞刀以啟毛,奠蒼璧以為贄;爵一獻(xiàn)而上下胥悅,樂六成而神の。後乃取血,陳玉幣;於積薪之上,燔於泰壇之。飛燎煙於太清,合蕭光於上。

是以神降我福,人懷我惠;時罔兇荒,物無疵。致洪化於仁壽,豈不由肅敬於大?客有旅游函關(guān),欽茲至道;觀祀事於國典,仰明靈於有昊;敢陳輿頌,式播元。頌曰:
  日南至兮既望,祀太一兮圜丘上,萬斯年兮承天。

 

上面六篇都是以題為韻。類似的例子《律賦衡裁》里很多,大家課后可自己去找來學(xué)習(xí)。

補(bǔ)充:

1、律賦限韻韻字的平仄安排,我們以八韻的情況來總結(jié):

1)韻字有二平六仄,如《六瑞賦》

2)有三平五仄,如《宣耀門觀試舉人賦》

3)有五平三仄,如《金用礪賦》

4)有四平四仄,如《旗賦》

5)還有六平二仄的

也就是說,律賦限韻韻字的平仄安排有以上這么多種,但通常為四平四仄。

3、律賦限韻韻字的次序

律賦限韻韻字的次序,有規(guī)定韻字次序的,也有沒規(guī)定的,如果限韻時規(guī)定了次序,那就要嚴(yán)格按指定次序安排韻字,如果沒有規(guī)定,那就可自行安排,但要注意平仄相間,宋代洪邁《容齋隨筆》中對此論之甚詳。發(fā)一段與大家共享:

唐初取士,而韻數(shù)多寡,平仄次序,原無定格,有三韻到十韻的。太和之后,試賦以八韻之?dāng)?shù)為常。后唐莊宗時,又定為以四平四仄為準(zhǔn)則。

清李調(diào)元《賦話》說:“唐人賦韻,有三次用韻者,始依次遞用,否則任以己意行之。晚唐作者,取音節(jié)之諧暢,往往以一平一仄相間而出。宋人則篇篇順敘,鮮有顛倒錯綜者矣?!睂?shí)際上律賦到了后來,押韻越來越講究。律賦的限韻,總體可分為兩大類:以立意為韻腳的限韻和以題為韻腳的限韻。

1)以立意為韻腳的限韻。這種情況,你就要從韻字著手立意,限韻的韻字在文章中都有明顯的意義,如《木雞賦》是中唐浩虛舟登第的應(yīng)試之作,其賦以“致此無敵,故能先鳴”為韻。

2)以題為韻腳的限韻。如《花萼樓賦》,以題為韻,這里大家注意一下:以題為韻時,題中的“賦”字,可用可不用。

3)以題為韻腳,又限韻字次序先后依次用韻。如鄭錫732年進(jìn)士試《日中有王字賦》規(guī)定以(以題為韻次用)。

特別說明一下:律賦限韻的韻字,無論是幾韻的,如《螢光照字賦》(以「能勵躬必大成」為韻)蔣防(唐),這里的韻字,不是說全文就只用這些韻字,而是要有這幾個韻部也包括規(guī)定的韻字,也就是寫幾句為同一韻部的,其中必須要有限韻的韻字,然后換韻,又寫幾句,含有另一個韻字,依次類推。

 

本講提綱:

一、什么是律賦

二、律賦的起源

三、律賦與駢賦的關(guān)系

四、律賦的韻數(shù)

五、律賦的用韻     

 

四期辭賦研修班第11講作業(yè)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獨(dú)尊”“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被中外學(xué)者稱為“中國的奧林匹斯山” 。位于山東省中部,隸屬于泰安市 ,綿亙于泰安、濟(jì)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5000公頃 ,主峰玉皇頂海拔約1545 

“神圣岱宗,卓然獨(dú)尊為韻,試寫一篇《泰山賦》,字?jǐn)?shù)300-400之間。

要求:

1、需切題,力求出新。不離題,不違背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

2、用韻符合標(biāo)準(zhǔn),韻部以詞林正韻或平水韻。盡量是一段平韻一段仄韻,或者兩段平韻一段仄韻,反之。

3、各種句式合理運(yùn)用,一段句式的安排盡量是緊、長、隔、長。開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壯句,段尾不宜使用隔句、壯句。

4、散句使用得當(dāng)且不宜過多,散句可以不入韻。作為律賦來講,盡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議大家使用古偶句。

5、節(jié)奏應(yīng)合乎駢句的特點(diǎn),最后一個節(jié)奏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帶“兮”。

7、本句相鄰節(jié)奏點(diǎn)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對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腳字平仄相反,同一節(jié)奏內(nèi)不可出現(xiàn)三連平、三連仄。注意句前領(lǐng)字和句中領(lǐng)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虛詞。同時還要注意虛詞、提引詞的正確使用。

9、提倡切題用典,用典應(yīng)帶注釋。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