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流感,不少咽痛咳嗽,甚至咳黃痰;其實這都是肺熱表現(xiàn),熱邪集聚咽喉則腫痛;熱邪熏濁津液成痰,集聚于肺則咳痰色黃;故而治療要清熱化痰;那么有沒有食療辦法,治療咽痛,黃痰呢?當然有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食療辦法。這個名字叫“雪羹湯”;出自清代著名醫(yī)家王孟英典籍! 王孟英(1808-1868年)是清代著名醫(yī)學家,尤擅溫病治療,同時也在食療領域有重要貢獻。他在《隨息居飲食譜》等著作中,詳細記載了荸薺(馬蹄)的食療價值,并創(chuàng)新性地將其與其他食材搭配以增強療效。 王孟英提倡“以食代藥”,認為食物“處處皆有,人人可服,物異功優(yōu),久服無弊”。 生津救陰:他稱荸薺汁為“天生甘露飲”,常用于熱病傷津或陰虛火旺的調(diào)理。 今天結合王孟英的實踐及多篇資料,荸薺的核心功效包括: 1. 清熱生津 性寒,能緩解燥熱上火、口干舌燥,適用于熱病津傷口渴或糖尿病輔助治療。所以糖尿病人,或者外感發(fā)熱,口干舌燥的都可以吃點荸薺! 2. 潤肺化痰 可清除肺熱,改善咳嗽痰多,常與梨汁、甘蔗汁等配伍,如“五汁飲”。 3. 抗菌消炎 含荸薺英等成分,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輔助治療咽喉腫痛或腸道炎癥。 4. 通便降血壓 富含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與海蜇皮同用可輔助降壓。 5. 促進發(fā)育 磷含量高,有助于兒童骨骼和牙齒發(fā)育,調(diào)節(jié)代謝平衡。 王孟英總結的海蜇核心功效 1. 軟堅散結 作用:消散體內(nèi)痰瘀互結形成的結節(jié)、腫塊(如甲狀腺結節(jié)、乳腺增生)。 論述:王孟英稱海蜇“能化頑痰瘀血,消癥瘕積滯”。 案例:清代醫(yī)案記載,一婦人頸部腫塊(疑似甲狀腺腫),王孟英令其每日以漂淡海蜇煮粥,配合夏枯草煎服,連用三月后腫塊縮小。 2. 清熱化痰 作用:清肺胃痰熱,緩解咳嗽痰黃、黏稠難咯、胸膈痞悶。 配伍:常與荸薺配伍制成“雪羹湯”,或與蘿卜、竹瀝同用。 3. 滋陰潤燥 作用:咸寒養(yǎng)陰,緩解熱病后津液虧損、口干咽燥、皮膚干枯。 論述:王孟英強調(diào)海蜇“潤而不滯”,尤宜陰虛火旺者。 應用:與荸薺汁、藕粉調(diào)服,用于高熱后津傷調(diào)理。 4. 通便利尿 作用:富含膠質和水分,潤腸通便;咸味入腎,促進小便排泄。 案例:一老人便秘腹脹,王孟英囑其以海蜇拌麻油、醋涼拌食用,連服五日便通。 雪羹湯的組成與配伍原理 配方:漂淡海蜇(水母)30-50克 + 鮮荸薺(馬蹄)50-100克(去皮切塊) 煎服法:水煎煮30分鐘,取湯頻服,可加少量冰糖調(diào)味。 王孟英認為海蜇“咸平無毒,軟堅散結”,荸薺“甘寒消積”,二者配伍可協(xié)同清熱化痰、滋陰軟堅,尤其適合痰熱壅滯、陰虛火旺的體質。 臨床王孟英醫(yī)案運用雪羹湯的典型案例 1. 痰熱咳嗽案 《隨息居飲食譜》記載,一婦人因外感化熱,痰壅胸膈,咳喘不止。王孟英令其用雪羹湯加竹瀝(清熱化痰),連服5日,痰消咳止。 2. 高血壓眩暈案 某商賈因長期飲酒,肝火亢盛,頭目脹痛、煩躁失眠。王孟英以雪羹湯為主,輔以天麻、石決明煎服,半月后眩暈減輕,血壓下降。 3. 熱病傷津案 一患者傷寒愈后,口干舌燥、小便短赤,王孟英囑其每日空腹飲雪羹湯一碗,配合藕粉調(diào)服,7日后津液漸復,二便通利。 王孟英的雪羹湯將普通食材轉化為“藥食同源”經(jīng)典方,其清熱化痰、滋陰降壓的功效至今廣泛用于慢性咽炎、高血壓、熱病恢復期等。現(xiàn)代研究進一步驗證了其科學價值,但需結合體質辨證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