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果媽~ 《姓氏歌》在之前的文章內(nèi),果媽分享了該如何預(yù)習(xí),所以字詞部分,已經(jīng)講得差不多了。所以這篇,重點(diǎn)講一講預(yù)習(xí)中沒講到的重點(diǎn),以及一些課外知識拓展。 本課重點(diǎn):通過第一小節(jié),知道該如何介紹姓氏。 01 如何介紹姓氏 在課文中,主要介紹了兩個方法,一個是“分解部件法”,一個是“說偏旁法”。 “分解部件法”,便是課文中的:木子李,弓長張,古月胡,口天吳。其實(shí),這就是將一個合體字,拆分成2個或2個以上的獨(dú)體字來識記的一種方法。 “說偏旁法”,便是課文中的:雙人徐,言午許。用偏旁,來分清到底是哪個姓氏,就好比“徐”和“許”,都是xu,很容易混淆,偏旁也能夠幫其分清。 除了這兩種方法,還有另外兩個常見的方法,分別是“組詞法”和“引用名人姓氏法”。 “組詞法”有很多:金錢的錢、正方形的方、照顧的顧等等。組詞之后,就瞬間知道,是哪個姓氏。 “引用名人姓氏法”也很多:杜甫的杜、劉備的劉、陶淵明的陶等等。 用這4種方法,便可以完成課后習(xí)題的第二題和第三題,都是實(shí)際運(yùn)用題。 02 “姓氏”的由來 姓氏,在原始社會,其實(shí)是指兩個意思。 姓,是因?yàn)樵谠忌鐣?,女性的地位非常高,人們只知母親,不知父親,為了表明血緣關(guān)系,便有了“姓”,所以,“姓”是女字旁,右邊一個“生”字。 氏,后隨著男性地位的提高,會用父系,來標(biāo)記同一個姓下的不同分支,這便有了“氏”。 姓和氏在秦漢以后,才開始融合,現(xiàn)在統(tǒng)稱為“姓氏”。 03 成語積累 家長可以和孩子順便積累一下帶有姓氏的成語,果媽將成語寫出來,如果家長不知道意思的,可以查一下,再講給孩子聽。 這一步的積累,很重要。 張冠李戴 完璧歸趙 王侯將相 孔孟之道 秦晉之好 張王李趙 …… 你還知道哪些帶有姓氏的成語呢? 最后,果媽附上本篇的課堂筆記,有需要的家長可長按保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