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的距離感,終究是一場劫難。 跟外人相處,一開始就沒有任何的距離感,雙方都過分熱情、好客、親切,還掏心掏肺。不出意外,過幾天就會鬧矛盾。 跟熟人相處,以為能夠熟上加熟,親上加親,沒有任何的距離感。不出意外,相處一段時間就會相互嫌棄,甚至反目成仇。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跟心理學談到的“刺猬效應”有關。每個人都像是身上長滿刺的刺猬,只要互相靠近,就會互相傷害,激化矛盾,而沒有其他的結果。 一個建議:在老家,跟親戚、鄰里打交道,不論是否熟悉,請收起你的“人情味”。 02 你越是想增進關系,越會事與愿違。 跟老家的親戚、鄰里打交道,你會想到什么? 第一時間,會想到增進雙方的關系。為了增進雙方的關系,就會選擇故意靠近,故意套近乎,故意給別人一定的人情味。 難道說,雙方的關系會因為靠近、套近乎、人情味,而發(fā)生本質(zhì)上的變化嗎? 答案有且一個,不會。別人一開始,就把你當成陌生人看待,哪怕你再怎么熱情、客套、討好,別人也不會接納你,只會討厭你。 別人一開始,就選擇了逢場作戲,偏偏你看不透這一點,而付出真心,掏心掏肺,沒有任何的隱藏,結果只會被辜負。 被辜負,還只是小問題,被傷害,才是大問題。誰能保證,自己的一番真心,就能換來別人的一番真心呢?沒有人可以保證。 千萬不要拿自己的真心,去考驗人性。人性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 03 太有人情味的人,都會被人坑騙、利用。 上文說過,被辜負,還只是小問題,被傷害,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都是親戚、鄰里,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傷害”的情況呢?只能說,太過于注重感情的人,都容易受傷。本質(zhì)上是“人善被人欺”。 假設,你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人。別人遇到什么困難,找你幫忙,你都不會拒絕,只會一口答應,爽快到了極致。 別人占了你一次便宜,知道你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或者說,知道你是個被感情所困的人。就有可能占你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無數(shù)次的便宜。 這就是江湖常說的“冤大頭”。 在這件事上,老實人可謂是頗有發(fā)言權。因為重視感情,且有著人情味的老實人,就是被人利用、傷害、坑騙、占便宜的冤大頭。 越是重感情,越容易成為感情的奴隸,被有心之人牽著鼻子走。 04 跟熟人打交道,“人情味”要適可而止。 既然過分熱情,并不是好事,那我們該如何跟別人打交道呢?難道說,要冷漠嗎? 過分熱情,不好,因為真心的人容易被辜負。過分冷漠,也不好,因為表面上的禮貌,還是不可或缺的。 二合一,適可而止,才是最好的。既沒有熱情到極致,也沒有冷漠到極致,只是像“水”一樣,君子之交淡如水。 古人之所以強調(diào)“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因為古人知道,過分親密、疏遠的關系,都是一場劫難。唯有適中的關系,才是最長久的。 由于不是熱情到極致,所以別人看不透你,也不敢對你做什么;由于不是冷漠到極致,所以別人也不會討厭你,只會跟你客套。 這就是保持社交關系的“閾值”。任何的關系,都存在一個范圍區(qū)間。 超過了范圍區(qū)間,關系就會崩壞;保持在范圍區(qū)間,關系就會一直保持。就跟吃飯一樣,太飽不行,太餓也不行,五六七分飽就行了。 05 寫到最后 如果經(jīng)常跟親戚打交道,別人求我們什么,我們就幫他們什么,那他們就會把我們當成傻瓜,以及冤大頭。 如果經(jīng)常跟鄰里打交道,別人主動跟我們示好,我們依舊冷漠,那鄰里之間的關系就會變得一團糟,關系特別差。 熱情不是最好的選擇,冷漠也不是最好的選擇,適可而止才是最好的選擇。 社交就是如此,要保持一個“度”。這個度,就像是烹飪牛排一樣,太熟了不好吃,太生了也不好吃,而煮到剛剛好焦嫩,味道恰好。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