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米·拉瓦被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瑜伽大師之一。他出生于印度,曾在喜馬拉雅山跟隨多位隱居瑜伽士修行二十余載,又與山間雪溪、白熊為伴,前后修行達四十余載。其首部中文簡體譯作《冥想》,闡述了簡易的修行方法。 2023年、2024年,筆者在北京閱青山書店曾多次靜心閱讀該書,并隨文練習,頗有收益。 印象深刻的,是以專注體察鼻息來喚醒中脈、并進一步深入三摩地的方法與其獨特的闡述。 《冥想》中有一節(jié)標題即為“喚醒中脈”。 具體操作方法非常簡單: 第一步:將意念靜下來,專注感受兩個鼻孔的氣息。 原文為:“開始“喚醒中脈”時,冥想者首先需要把意念專注在呼吸上,感受兩個鼻孔的氣息?!? 其注意事項為:用意念,而不是用目光,也不是用一點凝視法。 第二步:集中感受嘴唇上方、兩個鼻孔之間的連接處,鼻息自然開始順暢。 原文為:“我們要將意念集中在呼吸的流動上,即嘴唇上方、兩個鼻孔之間的連接處。當你將意念集中在這里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兩個鼻腔的氣息都開始順暢了。這就叫作“結(jié)合”(Sandhya),也就是太陽與月亮的結(jié)合、左脈與右脈的結(jié)合。這時你的心情會非常愉悅,既沒有擔憂、恐懼,也沒有其他能夠轉(zhuǎn)移意識的負面思想。” 其注意事項為:“練習者對于達到這種狀態(tài),并沒有太多經(jīng)驗,因此它很難保持,通常不會持續(xù)太久?!? 第三步:有規(guī)律地在早晨和晚上將意念集中在兩鼻孔的中央位置,不斷產(chǎn)生寧靜與愉悅,從而渴望再次進入這個狀態(tài),進而喚醒中脈。 原文為:“當你有規(guī)律地在早晨和晚上將意念集中在兩個鼻孔的中央位置時,會發(fā)現(xiàn)大腦很容易恢復到愉悅的狀態(tài)。你會再次渴望進入這種狀態(tài),一整天都期待著冥想時刻的到來。當兩個鼻孔都通暢的時候,說明你在用兩個鼻孔同時吸氣和呼氣,這就是中脈覺醒的標志?!? 另外,對喚醒中脈提出了兩個時間標準:五分鐘、兩三月。 原文為:“一旦這種體驗能持續(xù)5分鐘,你就跨過了一個巨大的障礙,這時你的大腦產(chǎn)生了轉(zhuǎn)折,你的意識開始向內(nèi)集中了。這個練習通常需要2一3個月的時間。” 由上可見,其關鍵處可歸納為六點: 一、意念專注 二、兩鼻孔連接處 三、感受鼻息 四、寧靜與愉悅 五、兩鼻孔都通暢 六、持續(xù)5分鐘 其獨特的闡述是“結(jié)合”,即:他將意念集中在嘴唇上方、兩個鼻孔之間連接處的氣息流動,叫作“結(jié)合”,也就是太陽與月亮的結(jié)合、左脈與右脈的結(jié)合。 又將這種體察與心情結(jié)合起來,即:這時你的心情會非常愉悅,既沒有擔憂、恐懼,也沒有其他能夠轉(zhuǎn)移意識的負面思想。 這種闡述所包含的“信息”,對修煉者提高覺悟提供了幫助。 整體而言,這種修煉方法的原則與儒家、禪宗的修煉原則并無不同,都是“一其心念”。 只不過,不同的修煉法門,專注的對象會有不同。 而即便同樣專注于鼻息,南懷瑾曾提出用一個鼻孔呼氣、吸氣的練習方法,還曾提出“要注意一呼一吸之間的很短的停頓”……而斯瓦米·拉瓦的這種喚醒中脈的方法顯然另有妙處,也是簡單可行。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 至于三摩地,可視為“喚醒中脈”的升級版。對此,斯瓦米·拉瓦稱: “只有在意念保持清晰的條件下我們才能做好進入三摩地的準備。三摩地是一種深入且高度集中的冥想,它分成很多級別。如果你能夠?qū)⒁饽罴?0分鐘而不受干擾,那么你就幾乎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 |
|
來自: 見青黃 > 《古今氣功珍貴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