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無能的父母,只有不稱職的父母,因為他們都想用一生來托舉你。對待父母,有些人用一生去感恩,回報他們的引導;有些人上半生服從,下半生是怨恨,認為是他們毀了自己的人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為子女鋪好前程的路,很多父母用盡全身的力氣也只能讓家庭茍且活著。兒女是父母的延續(xù),是他們的希望。對待兒女,父母總是希望他們好的。即便父母盡心盡力、竭盡所能去幫助子女,但并非總能如愿以償。常言道“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但這一點在父母身上很難得到執(zhí)行。父母對待子女總是無微不至的,甚至是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務。認知高的父母,他們懂得怎么去管理和引導孩子,知道什么時候該抓緊,什么時候該放手,子女自然有個好前程。認知低的父母,他們總是自以為是地按照他們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被制約得死死的。父母認知低的子女,很多都是人已經(jīng)長大了,卻還在治愈自己的童年,甚至迷失了自我。認知低的父母,總是用他們的自以為是、無知、隨大流、剛愎自用,既要又要的教育方式,教育著他們的子女。既要又要本就是一種非常矛盾的教育方式,嚴重地禁錮了孩子的思想,迫使他們在狹窄的通道里去尋找平衡。在這樣矛盾或者錯誤的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心理有沖突和矛盾的。小時候,打壓著孩子,教育孩子要聽話,做一個乖寶寶,不要給他們?nèi)锹闊屗麄儾傩馁M神。長大了,要求孩子要自信,要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不要猶猶豫豫,什么都要詢問或征求別人的意見。讀書時,叫孩子不要涉足感情,對異性有任何異樣的情愫,一門心思放在學習上,甚至不要接觸異性。畢業(yè)時,嘮嘮叨叨同齡人都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小孩了,要早點成家立業(yè),為什么步子總比別人慢。既要做到聽話做乖孩子,板板正正,又要活得跳脫,不拘一格。既要不與任何異性交往,情感正常,又要憑空掉下一個“林妹妹”,能馬上結(jié)婚。這真是不想給馬兒吃草,還想要馬兒快跑,可能嗎?認知低的父母就是這樣,希望孩子能在每一個階段都是完美無缺的。在這樣的父母眼里,做任何事都不需要步驟,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到,如果你做不到,那肯定是你的問題,他們是不會有問題的。他們做的就是,你做到了,是他們的功勞,因為他們的教育方式好。你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到位,那就是你的問題,是你沒有理解吃透他們的教誨,跟他們沒有關系,你辜負了他們對你的期望和栽培。他們不會去思考,如果不是當初他們打壓你、阻擾你、用道德綁架你,你就不會形成了現(xiàn)在的性格,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當初他們得到多少贊譽和滿足,如今就有多少憤懣和不甘。因果早就注定。大樹不是一天長成的,胖子不是一天吃成的。性格的形成,是慢慢積累的。想要樹苗往那邊長,從開始就要確定好方向,而不是以朝北的方向引導,卻希望朝南得方向發(fā)展,結(jié)果只會南轅北轍。這樣既要又要的做法,怎么可能得到想要的結(jié)果。想要孩子鋒芒畢露,就不要讓孩子守愚藏拙;想要孩子自信有主見,就不要強迫孩子聽話懂事。又高又低、有黑有白的想法,只會把人搞抑郁了。認知低的父母不會意識到,孩子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他們的教育、引導和管理造成的。他們只會覺得,孩子的不夠完美是孩子的問題,辜負了他們的關懷和無私的付出,讓他們在外人面前沒有面子。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教育孩子有自我的思想和意識,有獨立的精神,而不是匍匐在別人腳下,遵從、順從、服從別人的一切,如行尸走肉般沒有思想照做。這樣的結(jié)果,必然只是一個玩偶。不要親手折斷了孩子的翅膀,卻還要責怪孩子為什么不在天空飛翔。孩子,可以接受父母的平庸;父母,也要能接受孩子的普通。這世界,不是每個人都能站在最高處的,活得快樂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