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fēng),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太陽病發(fā)汗以后“遂漏不止”,汗就不停了,人“惡風(fēng),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這是經(jīng)方里面一個彌補的措施,就是當(dāng)你看到病人是太陽癥,很簡單,你就開桂枝湯:桂枝、白芍各開五錢,生姜、甘草、大棗……一處方下去,病人九碗水煮成三碗,喝了第一碗下去,一喝,哇!太過了,流汗流出來不停,你很難控制。當(dāng)流汗不止的時候,惡風(fēng)現(xiàn)在還是有。小便難為什么?因為汗尿是同源,汗流出來很多,小便自然會變少。所以夏天諸位在戶外運動很多,流汗很多,小便就會比較濃稠,這是一定的?!八闹⒓薄睘槭裁??因為肌肉里面的津液喪失掉了,發(fā)表發(fā)太過了,喪失掉了。這時候怎樣彌補它?就是桂枝湯加一味藥炮附子下去,就可以彌補他。這個地方,炮附子是固表用的。
大家看這個桂枝加附子湯。經(jīng)方里面很多地方用炮附子,張仲景指定用炮附子,有時候指定用生附子。這里他是用炮附子,炮制過的附子第一個毒性很小。所有草藥類的東西只要一加熱,毒性就小很多了,生用毒最強。炮制過后的附子就沒什么毒了。這時加一枚的附子,一枚附子大約三錢左右;生附子里面津液很多,同樣一枚至少是5錢。炮制過的里面水沒了就比較輕。炮附子用在固表,因為你汗流太多了,表虛、表不固時用炮附子固表,以此類推。如果今天遇到個病人流汗、脫水、津液一直在喪失,這就是需要用炮附子的時候。但是開處方,單味的一個炮附子沒用,我們要告訴炮附子:“炮附子,你要和桂枝湯混在一起”。桂枝湯是解肌的,能夠讓脾陽振奮起來,這時加炮附子,它能夠到肌肉、到四肢去把表固起來。后面的桂附八味丸里面有炮附子,炮附子跟別的藥配合在一起的時候,處方不一樣,它的藥性就不一樣,這里完全是收表用的。后面會介紹生附的使用的時機。 這個處方你煮的時候,六碗水煮成三碗,先吃一碗(約200毫升),汗停掉以后,就不要再吃了。如果汗停掉以后舍不得倒掉繼續(xù)吃,表太固了汗流不出來也不行啊。我們也需要有必要的汗:你走路走得快、運動、吃東西或者是速度比較快就會流汗,靜止下來就沒有汗,這是正常。運動很劇烈一點汗都沒出也不對,那是毛孔閉縮。 我們在開處方的時候,常常開到麻黃湯或者一些發(fā)表的藥,吃下去病人不出汗的,是小便排出來的,我常常碰到,我就問他“從哪里來?”有的病人出生在極冷的地方,天生毛孔就比較閉合,你麻黃湯下去他不冒汗,小便排出去。你問他吃藥后好不好?“我很好啊?!彼杂袝r候病人不見得是流汗,每個人體質(zhì)稍不一樣,他這是特殊體質(zhì),我們講的是常態(tài),遇到那種非常態(tài),他從小就在極冷之地長大,毛孔很密實,腠理就很緊,你說“不行,我非給他發(fā)汗不可,麻黃用到五錢、八錢、一兩?!彼€是不發(fā)汗,一直在小便,你這就是腦筋實在是死板。不要這樣子。你要問清楚情況。 這是一個彌補,所以大家記得,發(fā)表汗太多、病人汗不止的時候,用桂枝加附子湯。 【1.25】:“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 二十五條,太陽病,攻下以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你看,有時候把芍藥拿掉,有時候把附子加進(jìn)去,這是同樣桂枝湯在應(yīng)變。 這個處方我們可以看出來幾個事情:第一個,胸滿。所有經(jīng)方,從《傷寒》一直到《金匱》,只要有胸滿出現(xiàn)的時候,張仲景都不用白芍,把芍藥拿掉,所以我們治療心臟病是不用白芍的;治療氣喘也不用白芍。為什么?因為我們前面講過白芍是酸苦,白芍味酸。你到藥房去要芍藥三錢,他就問你“你要白芍還是赤芍?”白芍和赤芍都差不多,實際上我們用白芍。當(dāng)然寫赤芍也差強不到哪,無所謂了。白芍這個處方是酸味,“酸苦涌瀉”為陰,它是陰藥,光是這樣寫不太好了解,如果我們把陰當(dāng)成靜脈(后面我們會介紹張仲景如何治療靜脈)、桂枝是動脈的時候,你把白芍拿掉,血流回心臟的的速度就會減緩下來,就會讓心臟就得到喘息(后面治療心臟的方法很奧妙,諸位慢慢就會學(xué)到)?!靶貪M者”,胸滿的人一律不用白芍。胸滿的定義很廣,包括你氣呼不過來,胸口脹滿,心口痛、刺痛,通通叫胸滿,胸部不舒服,通通不用白芍。當(dāng)然后面會介紹只要有腹痛、肚子痛,小腹痛,白芍都要重用。胸滿的時候,一律不用白芍。 “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為什么這樣?因為太陽病已經(jīng)攻下啦,“脈促胸滿者”,里面惡寒就是因為“里”虛掉了,因為你攻下。攻下以后如果病人里虛掉,這個時候我們加一點附子下去把里面的陽“溫”回來。
“桂枝去芍藥湯”處方:桂枝三兩,你看芍藥就沒有了。煮的時候七碗水煮成三碗,七碗水煮成三碗跟六碗水煮成三碗,這個不是說你一定要堅持跟書上一模一樣,不需要。以后大家臨床經(jīng)驗多了,一看大家就知道。像我一看,有時候處方桂枝開六錢我都開過,有時候八錢、一兩,白芍一起手就是八錢、一兩,我開處方就這樣子。這是沒有白芍的方子。
桂枝湯加附子的時候,你看有白芍在這里。當(dāng)我們里虛掉的時候,我們用炮附子一樣。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白芍也是沒有。“一服惡寒止”,就不要服了。我常常問病人“你覺得身體怕不怕冷?”因為他發(fā)表的藥開多了,表虛掉也會怕冷,病人也會有微惡寒。方子后面的說明很重要,處方里面說“微惡寒”,跟“極惡寒”不一樣。病人會稍微感覺到怕冷一點,代表的是“表虛掉了”。一般來說,如果是遇到溫病的,表虛了開黃芪,黃芪固表。經(jīng)方認(rèn)為固表用黃芪太慢了,用炮附子一下去就好了,一下就收表,這個跟他們想法不太一樣。我們經(jīng)方會用到黃芪,到時候介紹到的時候再給諸位介紹。 |
|
來自: 香茶雅趣 > 《倪海廈《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