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 行草書《臨閣帖》
立軸 水墨綾本 196×53 cm
釋文:題識:改(阮)新婦勉身,得雄,甚善。散騎殊常喜也。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常苦不盡觸頗暢。方欲與諸懷悵塞。王鐸。
鈐?。和蹊I之印、字覺斯(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王鐸》第123頁,第36、31?。?/p>
此軸臨閣帖,絹本,為王鐸臨王獻之《阮新婦帖》和《奉對帖》,后《奉對帖》未完,中有遺漏,未減其勢。王覺斯世稱神筆,于二王用功極深,評論家曾有“后王勝先王”之美譽,足見其精神。此軸縱橫郁勃,骨氣深厚,彼時王鐸沉浸于閣帖,對二王字尤為精熟,揮灑便無束縛,為王覺斯力作。
上述獻之二帖作草書,盤曲環(huán)繞,牽連灑落,中稍虛蕩,王鐸臨取而為之實,略參行書意態(tài),然不失縱逸之氣頗為高妙?!皨D”字“女”部,“積”字之第一筆撇劃,“萬”字橫劃皆為重新蘸墨所書,此處漲墨,有凝重質(zhì)感,使筆畫更加沉實古勁,也體現(xiàn)出書寫節(jié)奏之變化。王鐸行草書以二王、米芾為面目,以顏楷為底蘊,鋪毫提縱之間以追雄健暢達之勢,或裹鋒含蓄以求沉厚古樸之美,此亦是其筆力遒勁之由。其中“阮”作“改”,“新”字左“親”部多一橫,“身”與“雄”字間少一“得”字,“與”字后少兩行,此乃臨帖常有之情,著意于筆畫而忘卻內(nèi)容,實為書家興之所至所為。
根據(jù)本作書寫風格與款書,其應為王鐸60歲左右所書。陜西省歷史博物館藏王鐸1650年,59歲所作《行草書柴扉留靜默五言詩軸》;開封市文物商店藏本年《行書廣平道中風雨五律詩軸》;1651年,60歲所作《行草書文語軸》等等皆可比較。王鐸此雖為臨書,實為再創(chuàng)之作,師其形而不囿于形而直取其神。全篇不著于法而法處處猶存,不依其形式而神氣鼓鼓。
編輯丨陳麗玲
主編 | 廖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