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舌尖上的中國4》在央視溫暖播映。 這部承載著無數(shù)國人味蕾記憶與情感寄托的紀(jì)錄片,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文化。 著名作家、美食家汪曾祺說過:
片中展現(xiàn)的每一道美食,都如同一塊指路牌,指引我們從餐桌出發(fā),走進(jìn)人間煙火,感受人間溫情,探尋生活真諦。 曾經(jīng)以為,有很多錢,住高樓大廈,吃山珍海味,才是一個家庭幸福的模樣。 現(xiàn)在才懂得,一個家庭有了煙火氣,有了溫暖的愛,才是向往的生活。 柴米油鹽起煙火,三餐四季生歡喜。 一個家庭最好的模樣莫過于好好做飯,好好吃飯,好好陪伴。 無論何時,親手制作都是中國人最高的餐桌禮遇。 最愛廚房里的那個人,舞動十指,駕馭鍋碗瓢盆,為家人獻(xiàn)上一道道賞心悅目的美食。 平凡而普通的小日子,就在砧板與灶臺間,氤氳成暖,流淌出關(guān)于愛的故事。 《絕活》一集中,寧波的朱英健,為了給家人做頓好吃的,煞費苦心,練就了獨門“絕活”。 他潛心研制的“八爪鐵鉤”,是捕捉紅鉗蟹的神器。 每逢大潮退去,他就赤腳走在灘涂上,用手中的“奇門兵器”與紅鉗蟹博弈,半天勞作,就能收獲20多斤紅鉗蟹。 然后回到一方廚房,將這些現(xiàn)抓現(xiàn)采的新鮮食材,清洗干凈,擺上灶臺。 蒜瓣起底,煎炒烹燉,色香味俱全的紅鉗蟹美食,那叫一個鮮。 還可一蟹多吃,朱英健從不怕麻煩,將蟹石磨磨碎,裝入壇中發(fā)酵。 月余開壇,用土豆、芋艿蘸著蟹醬,個中滋味,在家人大快朵頤的表情中得到了驗證。 那一刻,61歲的朱英健,笑的是那么開心,那么滿足。 這一廚房“絕活”,他樂此不疲,也讓他家度過了艱難歲月,又憧憬著更美好的未來。 市井之中有大道,煙火之間有真情。 看著朱英健的“絕活”和快樂,自然想起了美食家汪曾祺。 這位老先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就特別喜歡做飯,還必須要自己去菜市場買菜。 看著菜市場里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汪曾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買完菜回來,他便興致勃勃地在廚房折騰起來,油條切成寸半長的小段,用手指將內(nèi)層掏出空隙,塞入肉茸、蔥花、榨菜末,下油鍋重炸。 于是,“汪氏菜譜”又多了道自創(chuàng)菜:塞肉回鍋油條。 他和家人吃的樂不可支。 在汪曾祺看來,在廚房里做飯,就是把對家人的關(guān)懷融入飲食里,是一種愛意表達(dá)。 正如他評價自己:“愛做飯的人,都比較不自私?!?/strong> 他的家庭,也因汪曾祺一天天的傾心鍛造美食,時時充滿著歡樂祥和的氣氛。 朱英健、汪曾祺這些“美食大師”,靠雙手創(chuàng)造著美食,創(chuàng)造著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只要對生活保有一腔熱忱,絕活就會遍地開花,人人都是高手,處處都有食神。 人生在世,無非“吃喝”二字,要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需要一顆浸透人間煙火的心。 做飯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態(tài)度,浸透著對生活的熱愛和情懷。 好好地烹煮每一頓飯菜,在翻炒中體驗生活的溫度,在飯香中感受人生的甜蜜。 當(dāng)灶火照亮飯桌的團(tuán)圓,當(dāng)一道道家常飯菜端上餐桌,當(dāng)一家人歡樂開懷地用餐,整個家庭就會熱氣騰騰。 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是如此的有滋有味,熠熠生輝。 孔子在《禮記》中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span> 自古以來,吃飯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如何吃好飯,則是最大的一件事。 《舌尖4》的開篇之語,就是:“朋友,好久不見,咱們得吃頓好的。” 而這部紀(jì)錄片每一集,除了做飯,就是吃飯。 “開飯了嘍?!?/p> “吃飽了不想家?!?/span> 《天作》一集中,王虎林一家人吃飯的鏡頭感人至深。 王虎林一家生活在太行山深處的山溝里,生活環(huán)境惡劣,可以說地?zé)o三尺平,出門就爬坡。 他家有5畝貧瘠山地,只能靠山吃山,種花椒、打柿子、耕種五谷雜糧就是生活日常。 但無論條件多么艱苦,生活多么不易,一家人總是想盡辦法,愉快和樂地吃飯。 一天勞作十分緊張,為了不耽誤農(nóng)活,他們常在田間地頭解決午餐。 吃什么飯呢?用幾塊石頭壘成灶臺,然后生火把新摘的柿子烤熟,把玉米餅烤成焦黃。 然后把烤熟的柿子擠壓成醬,抹在饅頭片上,喝著甘甜的山泉水,一家人吃的津津有味。 午飯雖然簡約,卻不簡單,甜甜蜜蜜、營養(yǎng)豐富的味道,滿足著每一個人的味蕾。 晚飯呢?就隆重了許多,一家人辛勞了一天,需要一頓豐盛的晚飯犒勞身體。 夜幕降臨,及早收工,燈火氤氳中,一家人就地取材,做飯吃飯。 山小米熬粥,鮮花椒紅燒肉,花椒籽油烙餅,清蒸南瓜土豆,全綠色飯食,吊足了胃口。 王虎林7歲的女兒小米先挑了一塊大肉塊,放進(jìn)太爺爺?shù)耐肜铮骸疤珷敔?,你先吃?!?/p> 然后用筷子夾了一塊小的:“我是小孩吃小的?!?/p> 奶奶問小米:“小米粥好喝嗎?” 小米笑得合不攏嘴:“小米喝小米,好香,好喝?!?/p> 一家人哈哈大笑,一邊吃飯,一邊拉家常,山間田園餐桌,療愈著疲憊,傳遞著愛意,洋溢著溫情,展現(xiàn)著一個家庭最美好的樣子。 很多時候,吃飯不只是補(bǔ)充能量,也是一種儀式。 幸福的生活,就藏在一餐一飯中,餐桌的溫度,就是一個家庭的溫度。 豐子愷曾在《萬般滋味都是生活》中說起,他最難忘的就是一家人一起備飯、吃飯的場景。 每到黃昏吃飯時分,他們兄妹五個就會和父母圍桌團(tuán)座,一邊吃飯嘮嗑,一邊看月亮,即便是粗茶淡飯,也吃得津津有味。 一家人和和美美圍坐吃飯,享受著美食帶來的愉悅,也讓愛和家的意義得到最大的彰顯。 然而,現(xiàn)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卻讓好好吃飯,幾乎變成了一種奢望。 有多少人“早不吃、午湊合、晚吃撐”,胃里裝滿了奔波勞碌,虧待了自己的身體。 更有多少人在外面追求著山珍海味,而忘卻了父母“回家吃飯”的叮嚀和囑咐。 《深夜食堂》里說:“食物是能量,是治愈,是珍貴?!?/p> 好好吃飯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生活最大的敬意,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當(dāng)你用味蕾感受著食物的美味,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日子也會過得熱氣騰騰。 今年,你有沒有好好吃飯? 不妨從現(xiàn)在開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從一日三餐好好吃飯開始。 當(dāng)你學(xué)會了好好吃飯,也就學(xué)會了好好生活。 真的,沒有什么事情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是兩頓。 一蔬一飯,皆是生活,一勺一菜,都是真愛。 食物中蘊藏著愛,愛在的地方便是家。 常常回家和愛的人一起吃飯,就是最好的陪伴。 《風(fēng)物》一集中,李明輝一家人彼此陪伴的鏡頭,讓人羨慕。 李明輝一家生活在河南陜州的農(nóng)村,他常年在外打工,妻子在家悉心守護(hù)著婆婆和孩子。 家里有幾畝柿子樹,而李明輝有一手釀造柿子醋的手藝,家里人都喜歡吃他做的醋。 每到柿子成熟的季節(jié),李明輝不管多忙,都請假回家,與家人團(tuán)聚,為家人釀造心心念念的柿子醋。 他和家人歡歡樂樂地一起上山摘柿子,然后鉆在窯坑里發(fā)酵、過濾、淋醋,靜待柿醋飄香。 到了吃飯時間,妻子包好了香噴噴的水餃,調(diào)好了美味的黃瓜條拌醋衣,一人一小碗醋,闔家而坐。 妻子:“醋衣像瘦肉,多吃點醋衣。” 李明輝:“我吃涼皮時,就好加點醋衣,太香了?!?/p> 兒子:“酸。平時嘴里沒味,我就喝醋補(bǔ)鈣?!?/p> 李明輝:“哈哈,你媽媽也好喝醋,號稱'醋壇子’?!?/p> 一家人邊吃邊聊,打工的辛勞與疲憊、守候的付出和牽掛,都在說說笑笑中煙消云散。 那一刻,庭院深深,笑聲連連,美食傳情,愛意濃濃,一切都顯得格外溫暖。 李明輝一家的溫馨時刻,讓多少觀眾羨慕不已。 誰不希望和家人時時相伴?可有多少人忙于工作和學(xué)習(xí),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 有的甚至過年過節(jié),也不能回家與親人團(tuán)圓,獨自承受著疲憊與孤獨。 有的兄弟姐妹回家團(tuán)聚說了很多次,但每次不是你“放鴿子”,就是他“放鴿子”,“下次一定約”成了無法兌現(xiàn)的“下一次”。 其實,無論我們走過多少路,家永遠(yuǎn)是我們的歸宿,親人始終是我們心靈的牽掛。 世間最美的風(fēng)景,就是那個充滿愛與溫暖的家。 回到家里,陪親人踏踏實實地吃頓飯,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市井之中有大道,煙火之間有真情。 當(dāng)一家人圍坐餐桌旁,共享那頓期盼已久的團(tuán)圓飯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有家回、有人等、有飯吃,就是一個人最平凡、最珍貴的擁有。 林清玄說:
浪費時間,好好陪伴,這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今年,無論我們會走向何方,無論生活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挑戰(zhàn)和機(jī)遇,都要記著?;丶?。 陪父母嘮嘮家常,陪妻子做頓好飯,陪孩子好好吃飯,陪伴家人把錯過的溫暖補(bǔ)回來,人生會少很多遺憾,多出許多幸福。 然后帶著愛和勇氣繼續(xù)前行,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人生。 《舌尖上的中國4》不僅是美食紀(jì)錄片,展現(xiàn)著濃郁的中國味道和獨特的中國美學(xué)。 更蘊藏著中國人生生不息的智慧與密碼,折射出人們處世的態(tài)度、人生的修養(yǎng)、價值的準(zhǔn)則。 那一道道美食背后,觸動人心的家庭故事,讓我們明白,無論身處何方,無論經(jīng)歷多少風(fēng)雨,都要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 家的味道、親情的溫暖,始終是我們最堅實的依靠和前行的底氣。 它也讓我們一次次地思考和展望,什么是幸福的家庭? 我想,幸福的家庭,就是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都好好的。 再落到實處,就是一鍋一飯皆用情,一菜一粥皆用心。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我們每個人都是“舌尖”的主角,都是美好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 那就和家人一起,用愛、用心、用情去烹煮生活的人間至味,書寫一個家庭最深情的故事。 好好做飯,好好吃飯,好好陪伴,讓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其次,都是其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