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認為失去的才是最重要的。對重要的人或事,總是特別在乎。殊不知,你越是在意的東西,往往越容易失去。生活中不經(jīng)意的得到,往往得不到很多的關(guān)注。其實,太在乎一個人或一件事,并不是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任何人和事,一旦太在乎了,得失心就會變重,得失心一重,就容易迷失自己,忘記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和長處,在博弈中失去在意的人和事。就像你太在乎一個人,結(jié)果反而越容易失去她;你太在乎一份工作,結(jié)果工作中總是被領(lǐng)導(dǎo)背刺和穿小鞋;你太在乎一份事業(yè),結(jié)果事業(yè)反而成為你生活的負累。越是在乎,越是背負沉重包袱。越是在意什么,就越會被什么困住。因為你在意,所以患得患失,害怕任何一點風(fēng)吹草動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你越是擔心什么出現(xiàn),結(jié)果越是出現(xiàn),你也就越不敢面對你在意的東西,甚至?xí)惚堋?/span>久而久之,你在意的人或事就會越來越遠離你,而你為了抓住在意的人或事就會去做一些違背內(nèi)心的事,結(jié)果就把自己束縛在人或事內(nèi)。在得不到兩全其美的方法下,最后便會失去你在意的東西。人生的很多時刻,有得到,有失去,但這些得到,從來不是因為你特別想要就能得到,這些失去,也不是因為你不想要才離開的。這些失去都是在你專注做自己的過程中,在生命中隨意穿梭而過的。得失只是一種念想,太在意是執(zhí)念。得到和失去,不會因為你的執(zhí)念而順從你的想法,更多的是伴隨你生命的過程出現(xiàn)。你太在意一個人過一件事,潛意識會認為她們高高在上,需要你去奉承和追捧。殊不知,越是卑微討好,越是容易失去。當你能平常心對待,在你的生活中,她們反而會與你不期而遇。很多時候,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你不經(jīng)意的行為,更容易“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學(xué)會享受失去,才能真正得到。就像一個沒有能力的人坐上高位,擔心被人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能力,就經(jīng)常用低段位的手法去打壓別人。如果他不擔心失去高位,努力補足能力去做事,反而能保住位置。越是在意,就越要降低得失心。這不是讓人無欲無求,而是讓人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zé),而不是因為害怕失去而去掩蓋事實或消滅“證據(jù)”,這樣只會讓漏洞越來越大,直至掩蓋不了而失去。得到是一種舒適感,會享受就行;失去是一種疼痛感,需要付出和創(chuàng)造。人生的價值,正是體現(xiàn)在創(chuàng)造中,而不是在享受中。以失去的心態(tài)生活,更容易激發(fā)斗志,產(chǎn)生創(chuàng)造,獲得真正的“得到”。正如面對存在的態(tài)度,因為死亡的不可避免,所以會更加珍惜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活著的每一刻,都會努力去做喜歡的事,這樣生命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的“得到”。這就是以失去之心贏得得到。接受失去,才能面對新生。失去的過程,往往是自己反思的過程。接受失去,不是擺爛,不在乎一切,而是時刻謹記失去帶來的痛苦,通過分析導(dǎo)致失去的原因,然后做出改善,不斷提升自己。比如你在意的戀人離開了你,你在感受失去的痛苦之時同時進行反思,找出是你們交往的過程中,你哪些方面做得不到位導(dǎo)致的。你的反思會促進你的改變和提升,為將來找到更合適的人打下基礎(chǔ)。人們常說,任何事都要有做好最壞打算的準備。這其實就是以失去之心去面對需要經(jīng)歷的事,本質(zhì)上就是降低得失心。不把失去看得太重,才能淡然面對一切,這樣才能把事情真正做到更好。得失得失,有得有失,有失有得。得到的同時在失去,失去的同時在得到。只有不斷接受生命中的失去,才能不斷新生,得到生命的另一份饋贈。失去人生常態(tài),得到也是人生常態(tài),如影隨形。如果當下的你正在失去,不妨想想你在這場失去中得到了什么?人的一生,不管處于什么階段,失去和得到都會以某種面目呈現(xiàn)。一切失去的東西,只是換一個樣貌,在未來重新出現(xiàn),不必太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