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新四軍蘇南紀事(4)作者:汪洋

 虛懷若谷 2025-01-31

1941年

       1月4日晚,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分3路北移。

       6日晚,國民黨軍40師、52師打響“皖南事變”的第一槍。

       上旬,日軍為配合皖南事變,阻擊皖南新四軍經蘇南北上,開始對江寧、溧水、句容地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的駐扎“掃蕩”,設置了10余處據點。

       中旬,日軍糾集7000兵力,“掃蕩”溧武公路以北的鎮(zhèn)江、句容地區(qū),新四軍第2支隊(4月改編為6師16旅)連續(xù)作戰(zhàn)20余次,付出傷亡1100余人的代價后,向溧武路以南轉移。

1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fā)布通令,宣布解散新四軍,撤銷番號,將葉挺軍長革職,交軍法審判。

       18日,劉少奇、陳毅向中央報告,建議在蘇北成立新四軍新軍部,并以陳毅代理軍長。

       新四軍重建軍部,1月20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發(fā)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委,張云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

       25日,新四軍軍部在蘇北鹽城重新建立。

       31日,“江抗”第2支隊、第7支隊在蘇南江陰青旸附近的桐岐與日偽軍60余人遭遇,經激戰(zhàn),全殲日偽軍。此戰(zhàn)威震東路,作戰(zhàn)部隊也被人民群眾稱為“江陰老虎”。

       2月2日,中央軍委指示劉少奇、陳毅:速將蘇南、蘇北、皖東、鄂中、淮北和黃克誠部編為6個師(《新四軍征途紀事》178頁)。(注:此電未提及皖中地區(qū)的新四軍部隊,該部后組建新四軍第7師。)

       新3支隊成立,2月4日(有說1月下旬),“新江抗”改編為新四軍第3支隊(又稱新3支隊),譚震林任司令員兼政委,下轄3個縱隊。同時成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譚震林任司令員兼政委,,統(tǒng)一領導蘇南的軍事斗爭。

       18日,中央軍委發(fā)布委任令,委任新四軍所屬各師軍政負責人,其中第6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譚震林。此后,新四軍7個師部隊陸續(xù)進行編組。

       新四軍第6師成立,2月19日,江南部隊奉命整編為第6師,以譚震林為師長兼政委,羅忠毅為參謀長,下轄第16旅、第18旅。蘇南新2支隊編為新四軍第6師16旅,新3支隊改編為第6師18旅。

       3月5日,從皖南突圍的新四軍第1縱隊司令員兼政委傅秋濤、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江謂清等領導干部,抵達蘇南澄東江南指揮部,江南指揮部為他們召開歡迎大會。

       10日,江抗第1縱隊1支隊(后改編為18旅53團1營)在蘇州東北環(huán)潭一帶遭日軍1500余人包圍,突圍中100余人犧牲。日偽軍的“掃蕩”一改過去對點線的“掃蕩”,為對縱深的反復“搜剿”;一改過去打了就走,為增設據點的“駐剿”。

       18日,陳毅、劉少奇、賴傳珠發(fā)出關于新四軍第6師部隊編組原則:蘇南敵情、地形均不宜大部隊及大的指揮機關活動,因此東路設旅,溧水武進公路南設旅,旅以下設團。團分兩種,一種是設營的大團,一種是無營的小團。各旅團的干部仍應就蘇南原有的干部選擇,另在皖南圖為干部中選配加強。

19日,國民黨軍第3戰(zhàn)區(qū)制定關于“防剿”新四軍的5項辦法,派忠義救國軍全部進入蘇南,配合駐溧陽的32集團軍第40師,對新四軍進行“清剿”。

       第18旅成立,3月中旬(《百旅之杰》上冊276頁認為是“上旬”,此時陳、劉首長關于第6師部隊編組原則尚未發(fā)布,《江渭清回憶錄》說是“3月中旬”《江渭清回憶錄——70年征程》126頁),東路部隊(即“新江抗”,也就是“新3支隊”)正式改編為新四軍第6師第18旅,旅長江渭清,政委溫玉成,參謀長夏光,政治部主任張英。下轄52團(原2縱隊,其1營即有“江陰老虎”之稱的2支隊),團長陳挺;53團(原1縱隊),團長兼政委劉飛;54團(原3縱隊),團長兼政委吳泳湘。4月上旬又成立51團,團長張開荊,政委陳光。此外還成立江南保安司令部,司令何克希,政委吳仲超。

       18旅的活動地區(qū)主要在京滬鐵路東側,因此又稱東路部隊,到1941年6月,東路主力部隊已經發(fā)展到4600余人,重機槍6挺,輕機槍47挺,長短槍2000余支。

       第16旅成立,4月1日,16旅在宜興閘口召開成立大會。會上,由6師參謀長羅忠毅宣讀中共中央軍委命令:任命羅忠毅兼旅長,廖海濤為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王勝為參謀長。原2支隊的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衛(wèi)生部為16旅的司、政、供、衛(wèi)機關;原新4團改編為第46團,團長黃玉庭,政委鐘國楚;原新3團及金壇、丹陽、武進自衛(wèi)團改編為第47團,團長諸葛慎,政委熊兆仁。獨立2團團長程維新,政委羅福佑,該獨立團歸16旅指揮。

       16旅部率特務連在太塥地區(qū),46團西移溧陽境內,47團進入長涌地區(qū)活動,獨立2團派1個連進入無錫南部,配合太湖游擊支隊顧復興部活動,擔負堅持錫南和開辟東西洞庭山的任務。

反頑“忠救軍”作戰(zhàn)情況(1941年4月至9月):淀山湖戰(zhàn)斗:1941年4月,由袁亞承指揮的“忠救軍”蘇嘉滬挺進縱隊1000余人進入淀山湖地區(qū),攻擊我駐青浦縣謝石關村的青昆支隊,因敵眾我寡,傷亡較大,我6師青昆游擊支隊支隊長周達明犧牲。

        邵家壩戰(zhàn)斗:1941年5月下旬,“忠救軍”錫澄虞挺進縱隊1000余人由胡肇漢接應,進入蘇常太地區(qū)。6月10日,進攻我駐邵家壩18旅54團,激戰(zhàn)6小時,斃傷130余人,俘虜10余人。

       鷙山戰(zhàn)斗:邵家壩戰(zhàn)后,夏光率53團1營與54團會合,組成東路支隊。7月4日,我東路支隊集結7個主力連,分兩路合擊頑軍駐鷙山陣地,因聯(lián)絡不及,配合失誤,致使頑軍逃脫。

       這時,日偽軍開始在蘇常太地區(qū)“清鄉(xiāng)”,“忠救軍”加緊與日偽勾結,猖狂襲擊我18旅部隊和地方干部。

       祝塘戰(zhàn)斗:8月3日,“忠救軍”400余人被我53團和54團一部伏擊,“忠救軍”敗退祝塘?!爸揖溶姟鳖^目郭墨濤竟向江陰青陽鎮(zhèn)日偽軍求援,日軍派汪偽新編“清鄉(xiāng)”第1大隊300余人,從青陽出動,襲擊我軍后路。殲敵80余人后,我軍主動后撤,脫離險境。53團1營教導員商健民犧牲。

       8月下旬,18旅主力從澄錫虞地區(qū)撤至丹北地區(qū),不久,旅長江渭清率52團和53團主力先行渡江,在蘇中根據地3分區(qū)沿江一帶保持機動。師長譚震林率51團和54團在江南反“清鄉(xiāng)”。

       西石橋戰(zhàn)斗:9月22日,“忠救軍”兵分三路攻擊西石橋,譚震林急電江北增援,江渭清速派53團參謀長韓云、3營長林輝才率3營連夜南渡長江,設伏于申港、蘆埠港。18旅部隊在地方武裝配合下,追殺“忠救軍”,總隊長梅明章落水斃命,100余人被俘。此戰(zhàn)為我軍反“清鄉(xiāng)”,以及6師師部和18旅轉移蘇中贏得了時間。

       黃金山反頑,5月中旬,16旅返回溧陽黃金山地區(qū)活動,引起國民黨頑固派重視,駐溧陽城、宜興張渚的頑軍第40師向我黃金山地區(qū)進逼,對我實行嚴密封鎖,監(jiān)視我軍行動。5月21日、22日、24日,40師以4個營兵力進攻16旅旅部和46團駐地黃金山、戴巷地區(qū),我軍三戰(zhàn)三捷,殲滅頑軍300余人。黃金山戰(zhàn)斗是我16旅堅持蘇南斗爭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勝利,為爾后我16旅部隊西返溧水、北返茅山,恢復第2、第3游擊區(qū)原有陣地,創(chuàng)造了極其重要的條件

       5月24日,18旅53團2營在蘇南東路沙洲錦豐伏擊日本海軍陸戰(zhàn)隊100余人,殲滅其一部。

       30日,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將蘇皖區(qū)黨委和路東特委合并,成立中共江南區(qū)委,譚震林為書記,鄧仲銘為副書記,統(tǒng)一蘇南全區(qū)和浙西、皖南部分地區(qū)黨政軍的領導。

       6月10日,18旅53團1營和54團2營在蘇常太地區(qū)反擊國民黨“忠救軍”郭墨濤部1000余人的進攻,斃傷頑軍130余人。

       26日,汪偽“清鄉(xiāng)”委員會駐蘇州辦事處成立,主任李士群(兼),“清鄉(xiāng)”地區(qū)是鎮(zhèn)江、丹陽、常州、無錫、吳縣、昆山、太倉、吳江、常熟等9縣。

       反“清鄉(xiāng)”,7月1日,日偽軍15000余人,首先對18旅活動的蘇州、常州、太倉地區(qū)實施“清鄉(xiāng)”。16旅為積極配合18旅反“清鄉(xiāng)”斗爭,從7月中旬起,對茅山地區(qū)之敵發(fā)動攻勢。46團突然進入江寧、句容、溧水、當涂之間的“第3游擊區(qū)”,攻克郭莊廟等敵據點。隨即進入鎮(zhèn)江、丹陽、金壇、句容之間的“第2游擊區(qū)”,先后攻克西錫、直溪橋、丁莊、蒲干等28個大小據點。18旅51團進逼江陰近郊,在澄東全殲偽軍1個排,給日偽軍重大打擊。尤其是8月下旬,16旅攻克延陵、九里的敵人據點,更使日偽震驚。47團也于8月間,從長滆地區(qū)進入丹陽、金壇、武進地區(qū),攻克里莊橋等敵人據點,恢復了丹金武地區(qū)。9月,46團由溧陽西進,攻克溧水縣官塘據點,接著越過溧武公路進入江寧、句容地區(qū),再度攻克郭莊廟據點,拔除龍都、三岔、索墅等據點。

       日偽雖然受到打擊,但并未改變既定的“清鄉(xiāng)”計劃,寧可從受攻擊的據點后撤,也不從“清鄉(xiāng)”區(qū)調出兵力,因此新四軍在“清鄉(xiāng)”區(qū)外的作戰(zhàn),并未收到預期的牽制作用,不僅部隊損失大,而且地方黨政機構和群眾團體也遭受重大損失。7月底,在蘇常太“清鄉(xiāng)”地區(qū)內堅持的部隊奉命突圍。反“清鄉(xiāng)”戰(zhàn)斗中54團參謀長王明星犧牲。

       8月中旬,52團2營與太湖游擊支隊合并,成立第16旅48團,團長王勝,政委羅福佑。

       23日,譚震林率6師師部及18旅主力轉移到“清鄉(xiāng)”區(qū)外圍的澄西地區(qū)活動。

       9月16日,18旅51團、54團在反“清鄉(xiāng)”中襲擊丹北地區(qū)的西夏墅、石橋、朱介崗、孟河、訪仙橋等日偽軍據點。訪仙橋戰(zhàn)斗之后,揚中縣偽警察大隊200余人攻擊黑木橋、蔭沙口我軍,被51團、54團和地方武裝全殲,擊斃大隊長周廣發(fā)。

下旬,譚震林在江陰西石橋主持黨政軍干部會議,總結蘇常太、澄錫虞地區(qū)反“清鄉(xiāng)”斗爭的經驗教訓,并部署澄西、丹北地區(qū)的反“清鄉(xiāng)”斗爭。

       10月1日,日偽軍在蘇州地區(qū)第2期“清鄉(xiāng)”開始,“清鄉(xiāng)”地區(qū)為吳縣西北,常熟西部,江陰東部,無錫北部等地區(qū)。

       6師師部和18旅北撤,10月7日,由于日偽軍在蘇南東路地區(qū)殘酷“清鄉(xiāng)”,新四軍6師師部和18旅奉命北移渡江至蘇中江都、高郵、寶應地區(qū)。28日開始北移,至12月上旬,6師師部和18旅各部陸續(xù)渡江,到達江高寶地區(qū)。

       下旬,16旅46團由溧陽地區(qū)西進,擊毀溧水官塘、洪蘭埠等日偽據點,恢復溧水游擊區(qū)。

       11月9日,新四軍軍部決定:將江都、高郵地區(qū)撥給6師活動,原在該地區(qū)的第1師1旅向東擔任防務。3旅待機向北至阜寧。

11月,新四軍第6師18旅劃歸第1師建制,16旅(仍在蘇南堅持)劃歸第1師指揮。

       血戰(zhàn)塘馬,11月28日,日偽調集近3000人,奔襲合擊溧陽塘馬村我16旅旅部和蘇皖區(qū)黨政機關。拂曉,日寇南浦旅團步騎炮兵2000余人、偽軍800余人分東北、西北、西南3路奔襲塘馬。羅忠毅旅長、廖海濤政委親自率旅特務連及48團2營兩個連抗擊敵人,掩護機關轉移。戰(zhàn)斗中羅忠毅旅長、廖海濤政委犧牲,16旅48團1營和旅直警衛(wèi)連指戰(zhàn)員傷亡270余人,斃傷敵500余人。16旅旅部和蘇南黨政軍領導機關、戰(zhàn)地服務團、教導大隊、蘇南保安司令部傷病員等1000余人,突出日偽軍包圍,安全轉移到黃金山地區(qū)。

       11月30日,46團團長黃玉庭、政委鐘國楚奉命代理16旅旅長、政委。

       12月下旬,譚震林化裝成商人,穿越敵封鎖線,來到16旅旅部,宣布新四軍軍部任命譚震林兼16旅旅長,鐘國楚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開荊為參謀長,王直為政治部副主任。進一步了解塘馬戰(zhàn)斗的經過情況,檢查工作,整頓部隊思想,總結經驗教訓,并將情況報告新四軍軍部。

       12月,新四軍軍部重新劃分各師戰(zhàn)略區(qū)域,其中第6師的活動范圍:東至京滬路東,西抵南京、溧陽,南到太湖,北迄江都、高郵、儀征線。

附:新四軍第6師序列:(1941年5月)

第6師:師長兼政委譚震林,參謀長羅忠毅。

第16旅:旅長羅忠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濤,參謀長王勝;

    46團:團長黃玉庭,政委鐘國楚;

47團:團長諸葛慎,政委熊兆仁,政治處主任周樂生;

獨立2團:團長程維新,政委羅福佑,參謀長楊洪才,政治處主任方克強。

48團(1941年8月):團長王勝,政委羅福佑

       第18旅:旅長江渭清,政委溫玉成,參謀長夏光,政治部主任張英;

       51團:團長張開荊,政委陳光,參謀長趙伯華;

       52團:團長陳挺,參謀長胡品山,政治處主任張鏖;

       53團:團長兼政委劉飛,參謀長韓云,政治處主任彭沖;

       54團:團長兼政委吳泳湘,參謀長王明星,政治處主任黃吉民。

江南保安司令部:司令何克希,政委吳仲超;

       警衛(wèi)1團:團長楊知方,政委曹德輝,參謀長陳新一,政治處主任包厚昌

       警衛(wèi)2團:團長郭曦晨,政委鐘發(fā)宗。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抗日圖志》66頁,《新四軍征途紀事》205頁)

[來源]27軍子弟網

http:///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