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德悅享 第1418期 

西周時期是中國古代用玉制度初步完善和發(fā)展時期,玉人像造型已從商代神玉文化逐漸轉(zhuǎn)移到禮玉文化。本文通過對館藏和國內(nèi)部分地區(qū)出土西周玉人像的梳理,簡述西周玉人像的器形、造型、人物發(fā)式、服飾、雕琢技法、用途和內(nèi)涵。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出土西周玉人像 拱手玉立人[1(圖一),中國國家博物館藏,1959年河南洛陽東郊白馬寺西周墓出土。 拱手玉立人(圖一) 國國家博物館藏
圓雕,以單陰線雕刻玉人像的器官和服飾,高7.3、寬2.5厘米。青灰玉,玉人呈拱手直立狀,通體涂朱。人物表情嚴肅端莊,在造型和紋飾上仍留有商代玉人像的遺痕,故其時代應(yīng)定為西周早期,如臉型很寬,臣字眼出梢,而商晚期的玉人像臉型較平。但從玉人像整體看,上大下小,厚且扁平,末端有榫,其用途可插嵌,或似作某種器物之柄2。雕琢技法精湛,具有寫實特點,具有商代玉人像遺風(fēng)。此件玉人像極為罕見,為我們研究西周早期人物造型、發(fā)式和冠帽服飾等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國內(nèi)部分地區(qū)出土西周玉人像概況 考古發(fā)掘資料顯示,西周時期玉人像主要出土地點有陜西西安長安區(qū)張家坡墓及張家村墓、陜西扶風(fēng)縣黃堆墓、河南洛陽東郊白馬寺墓、山西曲沃晉侯墓、山西聞喜縣上郭墓、河南平頂山應(yīng)國墓、河南三門峽虢國墓、河南光山縣寶相寺黃君孟墓、甘肅平草坡墓等。西周玉人像造型及紋飾與商代玉人像堪稱一脈相承。 西周全身玉人像在西周時期發(fā)揮著特殊功能。據(jù)考古發(fā)掘,全身立姿人像造型有拱手、裸身站立狀、雙臂彎曲等。主要出土地點有河南洛陽東郊白馬寺西周墓、甘肅平草坡、山西曲沃晉侯墓、山西聞喜縣上郭墓。圖片采自《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科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科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41頁。西周時期的圓雕玉人像出土較少,如甘肅平草坡出土的兩件玉立人(圖二),為裸身站立狀。據(jù)考古資料,墓主人名黑伯,是一位地位極高的奴隸主貴族,為周王分封在該地的采邑頭人,地位應(yīng)近似于諸侯。兩件玉人風(fēng)格既寫實又簡潔,神態(tài)各異。特別是大玉人像下頜前伸,代表西周玉人像特點;所謂簡潔,指人體被壓縮成棒狀,且局部結(jié)構(gòu)有省略,特別是小玉人像更甚。它們原來可能系在墓主人腰間。筆者認為該墓出土的玉立人或許是戰(zhàn)俘,并系掛墓主腰間顯示戰(zhàn)功,或許有某種巫術(shù)的含意。但從兩件玉人像造型上看,一個赤身,一個有頭無身,說明他們的身份應(yīng)為奴隸。此外玉人像面部雕琢較為呆滯,反映出受壓迫的表情。從大玉人的發(fā)式看,可能是某部族形象。這兩件玉人像非常少見,應(yīng)為西周早期難得佳作。
圖三 西周玉立人像 圖片采自 《 中國出土玉器全 集》 .科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 117頁。 山西曲沃晉侯墓地出土的兩件西周玉立人(圖三、圖四),雙臂均彎曲,其他部位卻各有不同,為我們研究西周人物造型、發(fā)式、冠帽服飾、雕刻技法及玉文化提供了珍貴物證資料。
圖四 西周玉立人像圖片采自《中國出土玉器全集 》科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118頁。 山西聞喜縣上郭墓地出土三件玉立人(圖五),高2.3、寬0.9厘米, 雕刻簡練,但已經(jīng)具有人的形象,且男女有別。中間的玉立人像為男性,兩邊為女性,這在西周玉人像中極為少見。因此,這種排列的三件玉人像造型也為我們研究西周時期玉人像男女造型、宗教、服飾等提供了珍貴的物證資料。圖五 西周玉立人 圖片采自 《 中國出土玉器全集》 .科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151頁。西周坐姿玉人像造型不僅具有商代玉人像造型遺風(fēng),同樣反映出了時代特征。如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坐姿玉人像(圖六),高4.4、寬2.25厘米。玉質(zhì)溫潤細膩,雕刻技法精湛,坐姿與商代婦好墓出土的蹲踞玉人相似,并具有商代玉器風(fēng)格,應(yīng)為西周早期玉器珍品。陜西扶風(fēng)縣張家村西周中期墓出土坐姿人形玉佩(圖七),與上述坐姿玉人造型基本相同,高2.7厘米。雙手撫膝坐姿狀和頭大等特征,仍帶有商代遺風(fēng),故應(yīng)為西周中期玉人像佳作。
圖六 西周早期坐姿玉人 圖片采自《 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科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173頁。 圖七 西周中期坐姿人形玉佩 圖片采自《中國出土玉器 全集》科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74頁。 人龍合體紋玉人器形有人龍合體紋佩、人龍合體紋璧和人龍合體紋璜等。陜西西安張家坡西周墓出土的雙人龍鳳玉佩(圖八),高6.8、寬2.4厘米。造型和紋飾奇特,富于神秘色彩,奇詭神異,繁縟婉轉(zhuǎn),帶有商代器物特征。從目前出土情況看,此器形較為罕見。圖片采自《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科學(xué)出版社 2005年 第77頁。山西曲沃晉侯墓出土人龍形玉佩(圖九),高2.9、長4.5厘米。出土?xí)r置于墓主腹部。此件羽人與龍紋合體并置于龍的前端,身體自上而下與龍身相連,極為罕見,應(yīng)為西周時期珍貴佳作。
圖九 西周人龍形玉佩 圖片采自《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科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104頁。 陜西扶風(fēng)黃堆老堡子墓出土的龍首形冠人形玉佩(圖一○),高6.4厘米。從撫膝的造型以及雕琢技法上看仍帶有商代器物特征,應(yīng)為一件難得的西周時期玉佩珍品。
圖一○西周龍首形冠人形玉佩 圖片采自《中國出土玉器全集》 .科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76頁。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西周神人龍紋玉璧(圖一一),人首、龍首等紋飾仍有商代器物造型特點,另一面則光素?zé)o紋,為西周時期玉璧珍品。
圖一二西周神人夔龍紋玉璜 圖片采自《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玉器卷》.第129頁。 西周時期玉璜成為組玉佩中的重要佩飾之一。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西周神人夔龍紋玉璜(圖一二),長10、寬1.9厘米。玉質(zhì)溫潤,造型精美,紋飾雕刻細膩,采用陰線加“一面坡”的雕刻技法,應(yīng)為西周玉神人夔龍紋玉璜之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