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鄭板橋對明代書畫家徐渭(號青藤老人)極為佩服,自稱“青藤門下走狗”。然而這很可能是清代文學家袁枚的故意貶損,兩人的關系則是文藝史上一樁不大不小的公案。 興化鄭板橋紀念館內鄭板橋肖像 “走狗”的說法源自袁枚的《隨園詩話》,書中記載: “鄭板橋愛徐青藤詩,嘗刻一印云:“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 然而袁枚的說法很可疑,二人的關系也頗為微妙。按現(xiàn)有史料,兩人首次相見于乾隆十九年(1754)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召集的一次文化“沙龍”上,那年鄭板橋62歲,袁枚38歲。 席中,袁枚贈詩板橋,詩中有“遇晚共憐雙鬢短,才難不覺九州寬”,板橋則回贈“室藏美婦鄰夸艷,君有奇才我不貧”,似乎有揶揄袁枚好色之意。 鄭燮小像(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二人相會11年后,鄭板橋去世,又過了27年,《隨園詩話》問世,“青藤門下走狗”之說自此不脛而走。書中還寫鄭板橋在山東做官時,聽說袁枚去世的誤傳,“板橋大哭,以足踏地”,然而二人當時還未曾相識,實際情況是有誤傳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去世,鄭板橋聽說后“設位而哭”。至于“走狗”的印章則從未發(fā)現(xiàn),不知是袁枚誤記還是惡意,已經(jīng)被確認的是鄭板橋有一方閑章“青藤門下牛馬走”,被用在1758年的《竹石圖》上。 清人徐兆豐在《風月談余錄》中收錄了鄭板橋自己整理的《板橋先生印冊》,印文正是“青藤門下牛馬走”,為吳于河所刻。徐兆豐寫道: “又某書謂先生嘗自署為'青藤門下走狗’,今按冊內乃'牛馬走’,可證前說之誣。” “牛馬走”出自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的首句:“太史公,牛馬走?!币馑际亲灾t為掌管牛馬的仆役,鄭板橋借“牛馬走”表達他對徐渭的謙恭與崇敬,用典恰當且文雅,而“走狗”則是罵人的話,尤其是走狗后面再加上“鄭燮”(鄭板橋本名),難免讓人聯(lián)想其侮辱之意。 蘭竹石圖軸 無錫博物院藏 那么,袁枚為什么要用“走狗”形容鄭板橋呢?有一種說法是兩人的價值取向有分歧,袁枚喜歡結交達官貴人,并常借他們及學者名人之口標榜自己,而鄭板橋則更關心民生疾苦,常常批判權貴和富人的驕奢淫逸。 清代舒仲山《隨園詩話批注》中批評袁枚吹捧畢沅母親的詩作,曾提到鄭板橋罵袁枚。批注寫道: “畢太夫人詩既不佳,事無可說,選之何為?所以鄭板橋、趙松雪(應為趙云崧,即趙甌北)斥子才(即袁枚)為'斯文走狗’,作記罵之,不謬也?!?/b> 他罵他是“斯文走狗”,他罵他是“走狗鄭燮”,這也許是事情的原委。 然而“青藤門下走狗”的說法實在是太吸引眼球,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以至于后世把自稱“走狗”當作崇拜的最高境界。齊白石曾寫過一首詩: 青藤雪個遠凡胎, 老缶衰年別有才。 我愿九原為走狗, 三家門下轉輪來。 青藤,徐渭也。雪個,朱耷(八大山人)也。老缶,吳昌碩也。九原,呂布也。崇拜到恨不能當走狗,老爺子絕對是“死忠粉”。 交匯點記者 王宏偉 上觀號作者:交匯點
特別聲明:本文經(jīng)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fā)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fā)布平臺,如您認為發(fā)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lián)系刪除!
|
|
來自: 昵稱50319000 > 《文學人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