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閱讀某平臺的小說欄目時,發(fā)現(xiàn)不少短篇小說存在諸多問題,讀來味同嚼蠟。這些作品更像是記敘文,平鋪直敘,人物形象模糊,重點不突出,性格描寫匱乏,矛盾沖突近乎為零,完全沒有展現(xiàn)出小說應有的魅力與張力,這實在是令人惋惜。 小說與記敘文有著本質的區(qū)別。記敘文主要是對事件的真實記錄,以敘述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為目的,通常基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經歷,語言較為平實直白,重點在于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而小說則是虛構的藝術創(chuàng)作,它雖然也有敘事,但更注重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人物的生動塑造以及深刻的主題表達。小說需要通過精心構建的情節(jié)、激烈的矛盾沖突來吸引讀者,引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和思考,語言也更加靈活多樣,富有文學性和感染力。 不妨來看幾個不成功的例子。比如有一篇小說這樣寫:“張大爺坐在搖椅上,回憶起年輕時候,每天就是跟著父母去田里勞作,種莊稼、澆水、施肥,到了收獲季節(jié)就去收割,然后把糧食運回家,年復一年都是如此?!边@樣的描述只是平淡地敘述了過去的日?,嵤?,沒有情節(jié)的起伏和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如同白開水一般,無法讓讀者感受到小說的魅力。再如:“李奶奶去農村集市買菜,她在集市上轉了一圈,買了些青菜、蘿卜,然后就回家了。在路上遇到了幾個熟人,簡單聊了幾句就各自走了?!闭麄€過程平淡無奇,沒有任何懸念、沖突或者對人物內心的刻畫,僅僅是記錄了一次普通的買菜經歷,難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那么,如何避免把小說寫成記敘文呢?首先,要學會設置懸念和沖突。在故事的開頭或者發(fā)展過程中拋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或者制造一個緊張的局面,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例如,在描寫一位老人的故事時,可以設定老人在回憶往事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被隱藏多年的秘密,而這個秘密的揭開可能會改變他對過去的認知,從而引發(fā)讀者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其次,注重人物的塑造。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寫,賦予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和豐富的情感層次。比如寫一位老工匠,不僅要描述他精湛的手藝,還要展現(xiàn)他對傳統(tǒng)技藝傳承的執(zhí)著以及面對時代變遷時內心的矛盾與堅守,這樣的人物才會鮮活立體。最后,運用生動的語言和多樣的寫作手法。避免平鋪直敘,采用倒敘、插敘等方式打亂故事的敘述節(jié)奏,同時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增強文字的表現(xiàn)力。比如描寫老人對過去歲月的懷念,可以說“那些日子像一首陳舊而溫暖的歌謠,在他心底緩緩流淌,帶著歲月的痕跡和無盡的眷戀?!?/span> 短篇小說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創(chuàng)作要求,只有避免陷入記敘文的寫作模式,精心構思情節(jié)、塑造人物、錘煉語言,才能寫出引人入勝的佳作,讓讀者沉浸在小說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文學的力量和魅力。 投稿須知 《人文寫作》是山東金融文學融媒矩陣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普及寫作知識,分享寫作技巧為己任。歡迎廣大作者分享寫作中的心得和經驗,包括但不限于語法、詞句、標點符號等。 特別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人文寫作》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 |
|